图书介绍
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0426602.jpg)
- 许建宝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12824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微时代”理论概述1
第一节 对“微时代”的基本认识2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3
第三节 “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围5
第四节 “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11
一、主体的平等性和自由性11
二、内容的丰富性与便捷性12
三、形式的多样性与交互性12
四、语境的虚拟性和开放性13
五、服务的个性化与分享性14
六、信息来源的隐蔽性和相对封闭的社群化14
第二章 “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16
第一节 坚定基本政治信念17
第二节 加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18
第三节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优先的理念21
第四节 文化知识与思想教育同等重要28
一、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统一的整体28
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引性作用28
三、正确处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9
第三章 “微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3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33
一、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33
二、坚持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科学建设35
第二节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37
一、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理论37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9
三、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原理40
四、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40
五、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理论43
六、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44
七、执政党建设理论45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直接理论依据45
第三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分析与选择49
一、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49
二、重视思政理论课与“潜课程”50
三、身教重于言传51
四、重要依靠力量——学生干部52
第四节 “微时代”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59
一、大学思想政治的定位59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作用59
第四章 “微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68
第一节 唯物主义世界观72
一、辩证唯物主义73
二、历史唯物主义74
第二节 人生价值观教育75
第三节 爱国政治观教育78
一、基本国情教育79
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80
三、民族精神教育82
四、时代精神教育83
第四节 民主法制观教育84
第五节 和谐社会观教育88
第五章 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收与借鉴92
第一节 国外“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93
一、内容丰富,地位重要,占据制高点93
二、真正全方位覆盖,方法灵活94
第二节 国内外“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对比分析96
一、我国大学里思想政治教育课存在的现状分析96
二、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研究成果98
第三节 国外“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吸收与借鉴102
一、典型的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分析102
二、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106
第六章 我国“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创新109
第一节 传统教育路径的弊端110
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110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113
三、提高中学德育有效性的对策120
四、美化校园物质环境,陶冶大学生思想情操124
五、网络对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挑战128
六、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128
第二节 有效依托即时通信软件130
一、即时通讯概述130
二、即时通信技术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131
三、即时通信技术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132
四、利用QQ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等对话的交流平台133
五、QQ平台的作用134
六、利用手机媒体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137
第三节 多方位多角度的教育路径139
一、结合教育活动,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举措141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是要尝试把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引入到教学中来143
三、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素质144
第七章 “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机制构建167
第一节 促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168
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环境168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环境169
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环境169
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传播环境170
五、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171
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171
七、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区环境172
八、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同辈群体环境173
第二节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机制研究174
第三节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准177
第四节 积极构建和谐的教育氛围181
第八章 “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84
第一节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启示185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185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188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高校学生素养提高的必然选择191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191
二、更新思想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193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与特点195
第三节 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涵养199
第四节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03
参考文献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