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信息化体系建设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信息化体系建设](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0426147.jpg)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 ISBN:978751013355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98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信息化体系建设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国内外食品安全形势1
(一)国际食品安全形势1
(二)国内食品安全形势2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10
(一)研究目的10
(二)研究意义11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2
(一)食品安全风险未能有效预防12
(二)现有监管资源未能高效整合12
(三)食品安全监管缺乏科学依据12
(四)信息公开程度差,沟通不畅13
四、主要思路与框架13
第二章 食品安全信息化体系研究理论基础16
一、食品安全问题界定16
(一)食品的概念界定16
(二)食品安全的概念界定16
(三)食品安全问题的性质19
二、食品链理论21
(一)食品链定义21
(二)食品链组织构成21
(三)食品链风险分析22
三、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理论25
(一)食品安全风险评估26
(二)食品安全风险管理27
(三)食品安全风险交流27
四、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理论28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概述28
(二)食品安全领域内的信息不对称29
(三)信息不对称对食品安全的影响30
(四)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食品安全分析31
五、食品安全治理理论32
(一)公共治理理论32
(二)食品安全治理面临新的形势33
(三)食品安全协同理论33
(四)食品安全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协同治理34
六、食品安全大数据理论35
(一)食品安全大数据概述35
(二)食品安全大数据应用分析36
第三章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及信息化体系研究38
一、美国食品安全监管及信息化体系38
(一)食品安全现代化法及其特点38
(二)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构成及特征39
(三)美国的食品安全信息化进展42
二、欧盟食品安全监管及信息化体系46
(一)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及监管机构46
(二)欧盟的食品安全信息化进展46
(三)欧盟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47
(四)欧盟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48
三、英国食品安全监管及信息化体系49
(一)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及监管机构49
(二)英国的食品安全信息化进展51
四、日本食品安全监管及信息化体系52
(一)日本的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及监管机构52
(二)日本的食品安全信息化进展52
(三)日本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53
(四)日本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55
五、国际食品安全当局网络55
第四章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建设规划研究58
一、我国以食品为导向的风险监测体系发展历程58
(一)卫生部门开展的监测工作58
(二)其他部门开展的监测工作63
二、当前开展的监测工作65
(一)2012年监测情况65
(二)2013年监测情况74
(三)2014年监测情况77
三、存在的问题77
(一)风险监测制度有待完善77
(二)支撑能力亟待提高78
(三)资源配置有待进一步规范79
(四)技术形式墨守成规80
(五)质控措施执行不到位81
(六)信息建设亟待改进82
四、风险监测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84
(一)建立统一的国家监测体系84
(二)加快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84
(三)加快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84
(四)强化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85
(五)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科学布局85
(六)加强质量控制,提高监测质量86
(七)探索监测形式,完善数据积累87
(八)推进技术革新,改善监测条件87
(九)深入数据挖掘,加强结果利用88
第五章 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控制体系的研究92
一、食源性疾病发展趋势与挑战92
二、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94
(一)对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94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体系不健全95
(三)食源性疾病溯源分析能力尚处于起步阶段96
(四)监测数据共享和信息综合分析能力不强97
三、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和控制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98
第六章 我国食品安全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103
一、缺乏顶层设计与信息标准103
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建设滞后于实际需要104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仍然薄弱107
四、缺少数据共享与综合分析机制108
五、重点领域存在信息化建设空白地带108
六、缺少信息化复合型人才110
第七章 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规划依据与总体思路111
一、规划依据111
二、规划思路112
三、规划目的114
四、规划目标114
(一)实现食品安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114
(二)构建食品安全风险立体化管控体系115
(三)实现业务高效协同和全链条监管116
第八章 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化体系框架设计117
一、平台业务架构设计117
二、平台应用架构设计118
(一)平台用户层118
(二)主系统(共享交换与综合分析管理)119
(三)业务应用层(子系统)119
(四)应用支撑平台119
(五)信息资源层120
(六)基础设施层120
(七)法规标准体系120
(八)安全与运维服务保障120
三、主系统设计121
(一)主系统政务目标分析121
(二)主系统业务目标分析121
(三)主系统模块设计123
四、子系统设计128
(一)食品生产监管信息子系统128
(二)食品流通消费监管信息子系统133
(三)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监督管理信息子系统136
(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信息系统138
(五)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子系统143
(六)食品安全追溯追踪子系统146
(七)食品法规标准管理信息系统147
五、应用支撑平台层设计149
(一)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目标150
(二)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原则151
(三)应用支撑平台建设内容152
(四)应用支撑平台体系设计154
六、信息资源层设计163
(一)中心数据库建设目标164
(二)中心数据库设计原则166
(三)中心数据库支撑平台体系设计166
(四)中心数据库交换体系设计172
(五)中心数据库宏观设计175
七、基础设施层设计177
(一)国家级双活数据中心架构设计思路177
(二)国省两级数据中心集群架构178
(三)双活集群平台架构技术介绍179
(四)异地灾备数据中心184
(五)食品安全信息平台网络框架184
(六)食品安全信息云平台架构设计原则188
(七)食品安全数据中心设计原则192
致谢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