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史 大乘禅佛教哲学卷:与世界哲学对话及重估1切价值的创造转化 大乘禅佛教哲学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哲学史 大乘禅佛教哲学卷:与世界哲学对话及重估1切价值的创造转化 大乘禅佛教哲学卷
  • 欧崇敬著 著
  • 出版社: 洪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ISBN:957042057X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53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5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史 大乘禅佛教哲学卷:与世界哲学对话及重估1切价值的创造转化 大乘禅佛教哲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中国佛学的发展结构与诠释方法论——创造转化说及文本形成编制的讨论1

(一)前言3

(二)「主流发展结构」与「主要诠释文本编制的形成」5

(三)〈中国佛学的发展结晶成就与诠释方法论的二个较大的分期〉13

(四)〈大乘佛学创造转化的内在原因探索〉20

(五)〈第五个时期的创造转化诠释方法论之研究〉25

(六)结论33

〔第二篇〕 对印度佛教哲学选择吸收的时期39

第一节 东汉明帝到东晋中期41

(一)〈前言〉41

(二)从东汉末年安世高到三国时期42

(三)两晋的译经与佛教发展到鸠摩罗什的译经前44

第二节 自鸠摩罗什到〔净土宗、三论宗、涅盘宗、真谛译经、《起信论》、成实宗、毘云宗、地论宗、摄论宗〕48

(一)鸠摩罗什与僧肇、慧远:48

(二)《华严经》与《涅盘经》的译介与南北朝佛教49

(三)《大乘起信论》的全新中国式佛教时代及其创造转化:一个旧佛学时代的结束与一个新佛教哲学时代的开始64

第三节 反省两晋南北朝影响中国佛学建构的主要经典与原创的中国佛教哲学源头69

(一)经典反省与〔道生哲学的转化〕及「中国佛学中心议题的发展」69

(二)《涅盘经》《般若经》《中论》与竺道生哲学的转化叙述72

(三)《法华经》、《华严经》、《起信论》、《楞伽经》、《金刚经》的中国佛学原创建构历程之地位:80

(四)其他重要印度「论」著的流传;《摄大乘论》、《十地经论》。87

〔第三篇〕 三论宗的中观哲学与吉藏的存有学建造91

〈前言〉93

第一节 空宗:般若学系与中观学系、三论宗承传及发展的历史叙述95

(一)支道林的第一个般若学高峰95

(二)般若学说的发展道路98

(三)「般若学」及《大智度论》、三论的兴起与源流102

第二节 吉藏的著作与思想的创造转化107

(一)历史叙述:107

(二)吉藏哲学的创造转化109

〔第四篇〕南北朝到隋代的过渡时期佛学发展111

〈前言〉113

第一节 中国式佛教哲学出现的时代114

第二节 《涅盘经》的发展历程及其中国的哲学道路117

第三节 《法华经》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120

第四节 《十地经》与《十地经论》、《摄大乘论》的内涵及其在中国佛学的地位122

(一)《十地经》122

第五节 《楞伽经》的哲学命题及其在南北朝到隋唐的影响130

第六节 《成实论》在南朝到隋代的流传与地位与《起信论》的地位135

〔第五篇〕 《维摩诘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阿含经》、《成实论》及论师、《阿毗昙论》及论师与慧远139

(一)《维摩诘经》141

(二)《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的译出与流传及阿弥陀佛信仰的兴起142

(三)《阿含经》的译介与传播145

(四)《成实论》、《毗昙论》及其论师147

(五)净影慧远的〔佛性、净土、佛身〕观153

〔第六篇〕 天台宗意识哲学的创造转化157

第一节 从「四论宗」到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历史进程159

(一)《大智度论》之「止观」学说的关键地位159

(二)智者的哲学及历史叙述162

(三)智者大师的「实相观」存有学说168

第二节 从章安到湛然的天台哲学发展171

第三节 知礼〔源清、宗翌、智圆、仁岳、从义〕等山家山外的天台哲学论:181

(一)两派的论辩来自于《金光明经玄义》〔广略本〕看法不一的问题才引发辩发乃山家山外之争,山外派〔晤恩→源清、洪敏〕三哲先有所论述,进而引起「山家派」智礼大师的批判;这场论辩于是开启,同时也成为中国哲学史上少见的哲学大型、长期地论辩。181

(二)从知礼的「妄心观」及「性具论」到仁岳从义的反对知礼哲学的要旨在〔妄心及性具一性恶〕,更简明地说法实在于〔妄、具、事〕三字词。从哲学史的角度来说,山外派的〔晤恩、源清、洪敏、宗翌、庆昭、智圆、继齐、元颖、子玄、咸润〕皆属思辩力极强的哲学家,虽不是原创类型,但对比魏晋玄学而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甚至在思辩力上可以及于竺道生、僧肇的水平。190

第四节 创造转化的哲学文献基础叙述195

第五节 天台哲学的创造转化197

〔第七篇〕唯识宗的「解构与超解构型态存有学」与创造转化的重塑叙述205

第一节 唯识学的重要译经历程与其发展历史207

第二节 唯识的主要经论与重要基础理论214

(一)基本作品214

(二)五位百法的概念系统216

第三节 对〔阿赖耶缘起与二谛、三性〕的创造转化叙述229

第四节 古典唯识学理论的创造转化238

〔第八篇〕 《华严经》与华严宗哲学245

第一节 《华严经》的发展历程及华严的唐代十位华严哲学家247

(一)《华严经》研究的第一个两百年247

(二)《华严经》与「华严哲学」的初期建构:杜顺、智俨、法藏250

(三)慧苑到法诜、澄观的后期华严哲学历程与完成258

第二节 宗密的华严哲学终结与后期一千年的第三期华严学发展266

(一)宗密的《圆觉经》与华严的禅学转向266

(二)第二个时期的华严教学发展271

〔第九篇〕 唐代五代的各派禅法与语言哲学之各种游戏或悟道技术:从〔东山禅、牛头宗、北宗四家禅、曹溪禅、洪州宗、石头宗、荷泽宗到南宗五家禅〕275

第一节 前言:禅宗哲学的地位与解释存有学及语言哲学的表现277

第二节 〔双峰禅、东山宗、净众宗、(南山)宣什宗、北宗、保唐宗〕诸家的禅宗哲学280

第三节 牛头法融与牛头宗287

第四节 惠能与曹溪禅的建立291

第五节 〔永嘉玄觉、南阳慧忠、青原行思、南岳怀让、荷泽神会(荷泽宗)与圭峰宗密〕298

(一)永嘉玄觉298

(二)青原行思与南岳怀让、南阳慧忠300

(三)荷泽神会与荷泽宗及圭峰宗密302

第六节 〔洪州宗/马祖道一;石头宗/石头希迁〕雨位大师所开的五家七系等十五家禅法308

(一)〔洪州宗与马祖道一〕308

(二)〔石头希迁/石头宗〕312

第七节 〔南泉普愿、丹霞天然、百文怀海、大珠慧海〕的中土第九代;石头洪州第二代哲学表现315

(一)南泉普愿315

(二)丹霞天然316

(三)百丈怀海317

(四)大珠慧海〈顿悟法门〉的创造转化319

(五)庞蕴居士对〔石头禅〕及〔马祖禅〕的结合超越与「新」〔道禅合一的原类型〕321

第八节 第十代禅学巨匠的代表:〔沩山灵佑、黄檗希运、赵州从谂〕三派禅法的创造转化(并合论〔仰山慧寂〕)324

〈前言〉324

(一)《沩仰录》与沩山灵佑及仰山慧寂的哲学思想325

(二)黄檗山断际禅师:希运的〈传法心要〉与〈宛陵录〉转化叙述327

(三)《赵州和尚语录》与〔赵州禅〕的「语言游戏新禅风典范」329

第九节 临济宗与临济义玄的原创型态与禅宗及其转化叙述:晚期海德格、维根斯坦与德希达的综合表现333

第十节 从药山惟俨、云岩昙晟到洞山良价与曹山本寂之曹洞法脉及其哲学转化叙述340

(一)历史叙述340

(二)曹洞哲学的原型344

第十一节 从雪峰义存到玄沙师备、〔云门文偃/云门宗〕的禅学发展(石头系一脉的禅法发展)349

〈前言〉349

(一)雪峰义存350

(二)玄沙师备351

(三)云门文偃与《云门宗》的哲学转化叙述352

第十二节 从〔清凉文益/法眼宗〕到永明延寿的《宗镜录》一百卷划时代编著356

〈前言〉356

(一)法眼文益的哲学架构357

(二)永明延寿的哲学358

〔第十篇〕 〔汾阳禅/黄龙禅/杨岐禅〕与文字禅的宋代发展及云门宗的北宋发展,默照禅的历史上最高禅佛学成就:宏智正觉到〔天童如净与永平道元〕361

第一节 由兴化存奖、南院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石霜楚圆到杨岐与黄龙一系;〔汾阳/黄龙/杨岐〕三派禅法与惠洪觉范363

(一)五代与北宋初中期的临济禅门发展与分延363

(一)〔兴化存奖/南院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石霜楚圆〕的临济禅门传承365

(二)黄龙派的〔黄龙三关〕原创典范与〔禅、道、儒〕三家合一的推动者:黄龙慧南373

(三)杨岐方会的巨大原创力量与〔「心」的超越及「光」的存有本真〕376

(四)惠洪觉范的汾阳「文字禅」发展与禅门「史传学」派的正式登场378

第二节 北宋的云门宗四位巨将:〔雪窦重显/佛日(明教)契嵩/圆通居讷/佛印了元〕的开展与弘法381

(一)前言381

(二)雪窦重显的中兴云门宗与《瀑泉集》、《祖英集》、《语录》的创造转化383

(三)佛日(明教)契嵩与圆通居讷及佛印了元386

第三节 两宋的曹洞宗发展:从〔大阳警玄/投子义青/芙蓉道楷/净因自觉/丹霞子淳/真歇清了/宏智正觉〕到〔天童如净/永平道元〕390

(一)前言390

(二)大阳警玄、投子义青与芙蓉道楷的中兴391

(三)〔丹霞子淳/净因自觉/真歇清了/宏智正觉/青州一辩/天童如净〕的第九、十代两脉三系曹洞禅法开创395

〔第十一篇〕 两宋的杨岐派各家禅法传承:〔五祖法演→龙门清眼/圜悟克勤→大慧宗杲/虎丘绍隆→破庵祖先/松源崇岳〕与金元时期的两大禅师405

第一节 从〔五祖法演〕到〔龙门清眼(佛眼)与圜悟克勤〕407

(一)法演407

(二)龙门清眼的创造转化408

(三)圆悟克勤的《语录》及其禅门第一书《碧岩录》并述其下开四派禅法,十大寺系的历史地位410

第二节 大慧宗杲的〔华严禅/看话禅〕及《语录》(三十卷)与其《正法眼藏》《宗门武库》、《禅林宝训》→另一种新型态禅学典范的出现415

第三节 虎丘绍隆、破庵祖先、松源崇岳的南宋三家新禅法及金元时期的大禅师:〔万松/无准〕421

(一)〔虎丘禅〕421

(二)松源禅与破庵禅423

(三)南宋末元初破庵派的重要开创者:〔无准师范〕与金元二朝的曹洞宗大师:〔万松行秀〕426

〔第十二篇〕宏智正觉之超解构哲学的创造转化431

〈前言〉433

第一节 超解构的宏智正觉哲学重构435

第二节 南宗法系图与禅宗著作目录举要441

(一)南宗法系图(以下十二个法系图依据关世谦译《中国禅宗史》及《禅宗法系源流》两个法系图而选出制作。)本节所列的法系图及禅宗主要做目录乃给读者参考研究之用,不再多做重复的分析441

(二)禅宗著作举要454

〔佛学卷参考书目〕4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