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兰州大学校史 医学编 1933-2004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兰州大学校史 医学编 1933-2004](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4967360.jpg)
- 周正荣主编 著
- 出版社: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103474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兰州大学-校史;兰州大学医学院-历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兰州大学校史 医学编 1933-200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诞生与沿革1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变迁(1933—1949)1
一、甘肃学院医学专修科时期(1933—1942)1
二、国立西北医学专科学校时期(1942—1945)3
三、国立西北医学院兰州分院时期(1945—1946)3
四、国立兰州大学医学院时期(1946—1949)4
第二节 共和国建立初期的成长(1949—1953)5
第三节 建院初期的发展(1954—1959)6
一、独立建院的筹备概况6
二、艰苦创业,努力改善办学条件9
三、适应新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推进教育教学改革10
四、教学组织的改革11
五、积极推行中医教学及西医学习中医活动12
六、开展科学研究13
七、关于1957年的整风“反右”运动13
八、关于1958年的“教育革命”14
第四节 恢复时期的调整(1960—1965)16
第五节 “文革”时期的重创(1966—1976)19
第六节 拨乱反正中的复苏(1977—1982)21
第七节 80年代的振兴(1983—1989)24
第八节 90年代的稳定发展(1990—1998)29
一、完善思想教育体系,齐抓共管29
二、加强基础文明建设工作,实施“1234567工程”30
三、抓党校教育,培养骨干队伍31
四、加强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31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31
六、加强特困生资助及毕业生就业指导32
七、积极推动科技进步33
八、加强教学、生活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34
九、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35
十、以院庆为契机,总结过去,开拓未来36
第九节 世纪之交的跨越(1999—2003)37
一、发展思路的调整37
二、内部综合管理体制改革38
三、以评促建,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40
四、党建工作勇于创新,为实现“三上”目标提供有力保证43
五、抗击“非典”,展示新时期兰医人的精神风貌43
六、新世纪的九大跨越44
第十节 2004年的重大转折48
第二章 管理体制与组织机构51
第一节 领导管理体制51
第二节 党的组织53
一、党的组织沿革与发展53
二、学院历史上的四次党代会56
第三节 行政机构59
第四节 教学组织62
一、教学组织沿革62
二、系部级教学组织基本概况65
第五节 科研机构71
第三章 历任领导75
第一节 初始阶段的主要领导75
第二节 兰州大学医学院时期的主要领导77
第三节 独立建院时期的主要领导79
第四章 师资队伍98
第一节 管理培养98
一、独立建院前师资队伍情况98
二、独立建院初期的师资队伍情况100
三、调整时期的师资队伍情况103
四、“文革”期间的师资队伍情况104
五、80年代的师资队伍情况106
六、90年代以来的师资队伍情况109
第二节 专家教授116
一、独立建院前的专家教授(1933—1953)116
二、兰州医学院时期的专家教授117
第三节 风格荣誉121
第五章 莘莘学子127
第一节 硕士研究生127
一、起步与发展127
二、管理模式130
三、导师组与导师准入制度132
四、课程建设132
五、考试与考查133
六、硕士学位论文134
七、质量监控134
八、培养成果137
第二节 本科专科生138
一、共和国建立前17年间的医学生(1933—1949)138
二、共和国建立初期5年间的医学生(1949—1954)140
三、独立建院后10年的医学生(1954—1965)140
四、“文革”期间的医学生(1966—1976)142
五、八九十年代的医学生143
六、跨世纪的医学生(2000—2004)144
第三节 成人教育生147
第四节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50
一、民国时期的训育工作150
二、共和国建立后的思想政治教育151
三、“文革”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154
四、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恢复和改进154
五、90年代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156
六、搭建学生资助、激励平台163
七、搭建校园文化、体育综合素质教育平台164
第五节 学子撷英166
第六章 教育教学175
第一节 专业延伸与学制175
第二节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179
第三节 教学大纲与教材建设185
第四节 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187
第五节 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估200
第六节 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202
一、临床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203
二、临床教学实习基地的培育205
第七节 临床实习管理与改革207
一、临床实习基本要求207
二、临床实习管理210
三、实习考核212
第七章 科学研究213
第一节 科研启动213
第二节 科技的春天217
第三节 科技进步220
第四节 学科建设226
一、重点学科形成的主要特点226
二、省级重点学科的基本概况及其特色229
三、抓住博士点申报工作,实现零的突破234
第五节 科技开发236
第六节 学术刊物241
一、《兰州医学院学报》241
二、《优生与遗传》杂志241
第七节 科研成果242
第八章 医疗卫生260
第一节 甘肃学院医学专修科附设医院的创立260
第二节 国立兰州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的创立262
一、国立兰州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的创立262
二、兰州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时期263
第三节 兰州医学院附设医院的建立和发展265
第四节 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的创立267
第五节 两所附属医院初期的建设与发展(1959—1988)269
第六节 “文革”时期的两所附属医院(1966—1976)272
第七节 两所附属医院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1977—1988)275
一、医院机构设置在调整中更加合理、健全275
二、在发展中医诊疗技术水平和医护服务质量得到提高276
三、医疗设备条件进一步改善,诊疗水平显著提高279
四、在创建文明医院活动中取得了突出成绩279
第八节 两所附属医院的责任制承包时期(1989—1992)281
第九节 两所附属医院90年代的稳定发展(1993—1999)284
一、附属一院的稳定发展284
二、附属二院的稳定发展288
第十节 新世纪初两所附属医院的跨越式发展(2000—2004)293
一、附属一院的跨越式发展294
二、附属二院的跨越式发展297
第九章 对外交流304
第一节 学院外事活动简况304
第二节 国际交流305
一、“走出去”——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305
二、“请进来”——积极邀请外国专家访问讲学313
三、搭建国际学术会议平台,扩大学院影响316
四、广泛开展项目合作318
第三节 援外医疗322
第四节 国内交流324
一、与国内高校的合作与交流324
二、与国内医院的合作与交流325
三、与地方、部队的合作与交流326
第十章 基建·设备·图书328
第一节 校舍基本建设328
一、独立建院前的校舍情况(1933—1953)328
二、独立建院初的校舍建设情况(1954—1959)329
三、70年代的校舍建设情况(1970—1979)333
四、80年代的校舍建设情况(1980—1989)334
五、90年代的校舍建设情况336
六、跨世纪的校舍建设情况340
第二节 教学医疗设备343
一、教学实验设备情况343
二、医疗设备情况353
第三节 图书信息服务363
一、图书资料建设363
二、馆舍建设365
三、图书数据信息服务367
附录:医学院大事记(1933—2004)370
后记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