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中国粮食工作六十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中国粮食工作六十年
  • 唐正芒等著 著
  • 出版社: 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8136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56页
  • 文件大小:227MB
  • 文件页数:575页
  • 主题词:粮食-工作-概况-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中国粮食工作六十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饥饿:千年古国 无粮则乱1

一、悠悠粮史 农耕大国以食为天1

(一)千年文明 稻耕历史悠久1

(二)华夏古国 饥馑阴影长随3

(三)起义战争 源盖无粮引因4

二、粮食危急 近代史上斗争起伏6

(一)粮荒不断 斗争不止6

(二)理想天国 有饭同食7

(三)民国时期 粮势凋敝9

第二章 翻身: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粮食战争12

一、“米棉之战”粮食工作初战告捷13

(一)上海财经会议14

(二)“米棉之战”15

二、建置机构 培养粮食工作队伍19

(一)机构设置19

(二)队伍建设24

三、公粮征收 夺粮保粮激烈斗争25

(一)政策与制度25

(二)宣传与征收27

(三)运输与保管31

(四)夺粮与保粮35

(五)支配与调度38

四、灾荒救济 政府重视标本兼治42

(一)灾荒长镜头:东、南、西、北水、旱、冰、雹42

(二)救灾大动员:党、政、军、民产、节、助、济44

五、土地改革 翻身农民干劲倍增47

(一)废除不合理的土地制度48

(二)土改密切结合生产发展49

(三)农民说“今天不干等哪天”52

六、公私统筹 体制合理成就卓著54

(一)加强国营粮商领导地位54

(二)坚持利用限制私营粮商58

(三)回眸开国时期粮食工作60

第三章 决策:国庆之夜拍板基本粮食制度65

一、权衡利弊 制定统购统销政策65

(一)政策背景65

(二)八种方案68

(三)拍板定案72

二、城市统销 市民满意少有牢骚75

(一)城市统销的初步推行75

(二)城市统销的整顿定型80

三、农村统购 农民拥护有待完善82

(一)宣传动员83

(二)首度统购86

(三)化解矛盾87

四、粮食“三定”改进完善统购统销91

(一)购了过头粮 挫伤积极性91

(二)“三定”定到乡 有喜仍有忧93

(三)“三定”定到户 农民齐拥护94

(四)农业合作化 制度更强化98

第四章 感慨:“手里有粮,心里不慌”101

一、增产运动 虚报浮夸竞相升级101

(一)粮食指标 节节攀升102

(二)增产运动 热火朝天104

(三)高产卫星 接连上天107

二、郑州会议 觉察“左”倾划清界线109

(一)“一平二调”征粮“过头”109

(二)主席调查 发现问题112

(三)通过决议 划清界线114

(四)降低指标 纠正歪风116

三、“吃饭第一”《党内通信》力戒假话121

(一)核算单位 生产大队121

(二)要讲真话 吃饭第一122

(三)由衷感慨 有粮不慌124

四、调查研究 制定条例纠正错误127

(一)粮食形势 千钧一发127

(二)发出指示 纠正“五风”130

(三)全党调查 实事求是134

(四)制定条例 规范体制137

五、多管齐下 扭转粮食困难局面141

(一)大办农业 大办粮食141

(二)清理劳力 加强农业143

(三)十万火急 调运粮食146

(四)标准降低菜“代”当粮149

(五)进口粮食 缓解粮荒152

(六)精简人口 下放农村154

第五章 探索:包产到户 立显生机159

一、包产到户 一个“幽灵”八方响应159

(一)“幽灵”出现 势所必然160

(二)农工部长 大力提倡161

(三)包产到户 永嘉先行164

(四)百日试验 历史惯性167

二、一包就灵 农村尽显生机活力170

(一)“三包一奖”“责任田”兴170

(二)安徽包产 全国典型173

(三)各地效仿 活力尽显175

三、为民代言 上书献策各方力荐178

(一)邓子恢 大力支持178

(二)曾希圣 据理力争180

(三)田家英 直接进言182

(四)胡开明“三包到组”184

(五)钱让能 上书保荐186

(六)“小人物”公开叫好188

(七)党中央 引为度荒190

四、遭挫受批 农民期盼春风化雨192

(一)“责任田”紧急刹车192

(二)“单干风”屡遭批判193

(三)农民盼 春风化雨195

第六章 抑乱:力排“文革”冲击 保证粮食生产198

一、总理叮咛 串连学生支援三秋198

(一)干部大受冲击 生产无人管理198

(二)中央出台五条 稳定农村局势200

(三)军队介入农村 支援农业生产202

二、贯彻《条例》稳住粮食生产局面204

(一)核算在小队 毛泽东反对超越界线205

(二)农业六十条 积极性调动有利生产206

(三)重申六十条 大局势得到基本稳定208

三、以粮为纲 粮食工作常抓不懈213

(一)“以粮为纲”方针的提出213

(二)“以粮为纲”工作的坚持215

(三)“以粮为纲”口号的放弃218

四、粮食分配 公社制度功过分明221

(一)农村人民公社粮食分配制度的内涵221

(二)农村人民公社粮食分配制度的操作224

(三)农村人民公社粮食分配制度的评价228

第七章 榜样:大寨道路与红旗渠精神232

一、大寨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232

(一)农业战线的一面红旗233

(二)是非功过的历史评说236

二、愚公移山 红旗渠引水下太行238

(一)自力更生 苦干巧干重整山河239

(二)人工天河 享誉世界造福万代240

三、发动群众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242

第八章 战备:藏粮于民与节流堵洞245

一、一定五年 稳定负担超购超奖246

(一)总理批示 查清外逃香港原因246

(二)粮食征购 先定三年再定五年247

二、许可瞒产 备战备荒藏粮于民252

(一)主席认可瞒粮产252

(二)“备战备荒为人民”254

(三)藏粮于民为战备257

三、以出养进 粮食外贸巧行良策260

(一)粮食危机 势必进口260

(二)以出养进 一举两得263

四、调整比例 堵塞窟窿查找漏洞265

(一)不懈努力 扭转南粮北调265

(二)限制三个突破 堵住一个窟窿269

(三)厉行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270

第九章 承包:安徽星火 华夏燎原274

一、改革前奏“省委六条”力扭困境274

二、山南包产 万里试点成效卓著276

(一)借地度旱荒 暗中搞包产276

(二)省委作决定 允许再试验277

(三)“肥西包到户,我们顶不住”278

(四)压力出勇气 变化壮胆量279

三、小岗包干 推动农村深刻变革281

(一)载入史册 生死包干订协议281

(二)回望历史 三十年后忆犹新284

(三)“安徽能搞,我们为啥不能搞”287

四、一波三折 包产到户曲折前行289

(一)开了口子与堵了路子289

(二)“不要又刮反单干风”292

(三)地方后退与中央前行294

五、中央定性 改革威力华夏尽现296

(一)中共中央为包产到户上“户口”296

(二)调查研究为包产到户扫障碍298

(三)一号文件为性质争论画句号300

第十章 粮丰:粮农的积极性和产量的新台阶303

一、连年丰收 商品粮食大幅提高304

(一)政策激励 粮食产量连攀新台阶304

(二)立足自给 重点建设粮食主产区308

(三)多方并举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力310

二、少进多出 省间调拨要求大变311

(一)调拨包干 缓解购销矛盾312

(二)少进多出 调拨要求大变314

三、生活提高 粮食消费结构改善315

(一)初步解决温饱问题315

(二)不仅吃饱还要吃好317

四、谷贱伤农 粮食难卖问题凸显319

(一)别让农民“卖粮难”319

(二)警惕农民“卖粮难”321

(三)破解农民“卖粮难”324

第十一章 后盾:第一轮中央一号文件(1982-1986)327

一、联产承包 中央定为社会主义(1982年)328

(一)坎坷曲折 发展之路328

(二)唇枪舌剑 性质之争329

(三)一锤定音 社会主义331

二、“伟大创造”“方向指明,道路开通”(1983年)333

(一)联产承包 农民伟大的创造333

(二)放开政策 允许多渠道经营335

(三)引导联合 提供高平台支持337

三、稳定承包 发展农业商品生产(1984年)339

(一)农民的忧虑 成绩背后思考危机339

(二)农民的心声 稳定承包放手大干340

(三)农民的期待 延长时期完善政策342

四、十项措施 全面活跃农村经济(1985年)344

(一)卖粮之难 粮食丰产后的难题344

(二)多管齐下 改革统购派购制度345

(三)焕发生机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346

五、多种经营 不能放松粮食生产(1986年)348

(一)夯实基础 摆正地位 粮食始终第一位348

(二)依靠科学 增加投入 粮食发展稳增长350

(三)深入改革 多种经营 粮食生产出新貌351

第十二章 闯关:停止粮食统购 改为合同定购354

一、逐步放开 恢复粮食集市贸易354

(一)粮食交易 重兴集市354

(二)议购议销 进入“双轨”356

二、取消统购 征粮实行合同定购357

(一)取消统购 势在必行357

(二)合同定购 粮肥挂钩360

三、徘徊波动 连续四年增产缓慢363

(一)农业调结构 粮食种植减363

(二)天公不作美 粮产不景气365

(三)地方不重视 粮农受打击366

四、全党重视 扭转粮食徘徊局面370

(一)统一思想 重视农业发展370

(二)齐心协力 扭转徘徊局面373

第十三章 粮改:告别粮票 走向市场378

一、逐步放开 恢复粮食集市贸易378

(一)流通不畅 跌进怪圈378

(二)粮食充盈 粮票剩余380

(三)购销倒挂 不堪重负382

(四)改革统销 一身轻松383

二、参与市场 放开购销放开经营386

(一)放开购销 走入市场386

(二)多方“抢购”国家购难389

三、粮价突涨 专储粮食平抑价格391

(一)自北向南 粮价飙升391

(二)坚决迅速 平抑粮价395

四、吞吐调节 国家完善专储制度398

(一)建立专储 吞吐调节398

(二)加紧步伐 不断完善400

第十四章 责任:省长管米袋子 市长管菜篮子404

一、再次波动 连续四年低速增产404

(一)负担沉重 压弯了腰背404

(二)南方减产 增产更缓慢408

二、产销供求 省长全面负责粮食411

(一)30个小袋子411

(二)五个大疑问413

(三)一些小问题415

三、效果明显 加大投入连年增产417

(一)政策保障417

(二)稳定粮田419

(三)各方投入421

(四)科技支撑423

四、粮食吞吐 建立风险基金制度425

(一)风险基金 刻不容缓425

(二)分工合作 共建基金426

(三)账户明晰 专款专用428

第十五章 减负:破解农民增收难题430

一、因地制宜 调整结构增加收入430

(一)粮食增产 农民歉收430

(二)找准问题 理清思路431

(三)解决问题 关键调整433

二、导向失误 粮食再度四年滑坡435

(一)粮产持续减○三又现新低产435

(二)导向出偏差 耕地缩减粮产减436

三、抓住关键 保护种粮农民利益440

(一)占地补偿440

(二)保护粮价441

(三)农资补贴444

四、税费改革 致力减轻农民负担446

(一)“皇粮国税”百姓受累446

(二)税费改革 两步到位448

(三)促进增收 小康有望451

第十六章 粮价:晴雨表与助推器453

一、九三涨价一“食”激起千朵浪花453

(一)粮价上涨 恐慌不断蔓延453

(二)仔细分析 抓住关键问题455

(三)国家调控 三措施稳民生457

二、○三涨价 百姓从容心里不慌459

(一)高开高走 粮价涨及全国459

(二)多重因素 左右粮价上涨461

(三)有惊无险 粮价得以控制463

(四)各省发动 促增长保增收466

三、○六涨价 国家调控政策安民468

(一)粮价带百价 百姓心慌468

(二)粮食价格涨 事出有因470

(三)总理提要求 政策惠民472

第十七章 蓝图:第二轮中央一号文件(2004-2008)475

一、主题鲜明 促进农民增加收入(2004年)475

(一)农民不富 中国不富475

(二)一号文件 三大亮点477

(三)增收工作 任重道远480

二、加强农业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2005年)481

(一)地是根本482

(二)水是命脉483

(三)技是关键483

(四)物是基础485

三、建新农村 坚持种粮重要地位(2006年)486

(一)建新农村 良好开局486

(二)粮食生产 重中之重487

(三)“皇粮国税”成为历史488

四、扩大补贴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2007年)491

(一)顺应潮流491

(二)科技先行493

(三)政策护航494

五、以工促农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2008年)496

(一)工业反哺农业 城市反哺农村496

(二)加大投入力度 强化农业基础500

(三)五个一号文件 一片爱民之心502

第十八章 耕地:警戒线下的保命田505

一、保地保命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505

(一)民以食为天 食以土为本505

(二)保地如保命 警钟需长鸣506

(三)耕地逐年少 保护有困难508

二、触目惊心 耕地遭受深重灾难510

(一)名目繁多 耕地滥占511

(二)五花八门 耕地污染513

(三)效益低下 耕地撂荒515

(四)生态破坏 耕地减少516

三、三令五申 中央严令保护耕地517

(一)逐步重视(1978-1997年)517

(二)初成体系(1998-2003年)519

(三)完善体系(2004年以来)522

四、旗帜鲜明 耕地红线不可逾越525

(一)语惊四座“确保耕地红线有害”525

(二)遭遇炮轰 茅氏理论站不住脚527

(三)科学分析 确保红线别无选择529

(四)形势严峻 耕地保护刻不容缓530

第十九章 奇迹:一粒种子改变世界533

一、三系配套 杂交水稻大获成功533

(一)潜心研究不倦 成功实现三系配套533

(二)育成“南优2号”杂交水稻全面推广535

二、当代神农 走向世界造福人类536

(一)“东方魔稻”中国自己养活自己536

(二)超级水稻 优质高产更上层楼537

三、粮食科技 潜力巨大英才辈出540

(一)挖掘潜力 确保我国粮食自给540

(二)群星闪耀 农业科技春色满园542

第二十章 承诺:确保中国粮食“长治久安”546

一、总结历史60年经验弥足珍贵546

(一)把解决吃饭问题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546

(二)保障粮食基本自给方针不动摇547

(三)家庭联产承包长期不变547

(四)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548

(五)科技兴农科技兴粮548

(六)坚持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549

(七)珍惜粮食减少浪费550

二、坚定信心 粮食危机中国说“不”551

(一)信心之一: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粮食安全问题551

(二)信心之二:制度创新提供粮食安全不竭动力552

(三)信心之三:中国粮食生产完全能够满足自需553

后记55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