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九十年代中国文论转型 接受研究的视角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九十年代中国文论转型 接受研究的视角](https://www.shukui.net/cover/13/34940253.jpg)
- 陈庆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0011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05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文学理论-文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九十年代中国文论转型 接受研究的视角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解构与建构、接受与利用——90年代文论转型的话语策略1
第一节 90年代文论转型的思想背景1
一、“转型”与“范式革命”1
二、“现代性”终结?4
三、“反思的审慎的现代性”8
第二节 90年代文论转型的生成语境11
一、90年代的社会和文化的“转型”11
二、90年代的文学转型13
三、审美主义文论的困境15
第三节 90年代文论转型的话语策略17
一、现代文论的生成路径17
二、90年代文论的话语策略23
第四节 文化接受中的阐释和接受研究的方法30
一、文化阅读中的阐释及客观性31
二、文化接受的分类38
第二章 文学本质的播散40
第一节 后现代在中国及其对文论本质问题的影响41
一、貌合神离的复数后现代主义42
二、选择的意义:我们需要何种“后现代”?50
第二节 后现代语境中的“世界文学”60
一、“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的前设目标?60
二、回到原典:歌德和马克思的“世界文学”的内涵63
三、差异性与“世界文学”67
四、全球化时代的文学/文化交流71
第三节 解读审美型文论:一个后现代的视角76
一、话语中心:真实/幻象?78
二、审美型文论的有限性82
第四节 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话语选择87
一、关于“文学的本质”问题的争论与对话88
二、反本质主义能走多远?92
三、视角主义与有限本质论:文学理论选择的可能性97
第三章 松动的边界——文化研究的兴起及文化批评对审美批评的挑战103
第一节 意味深长的“边界”之争104
一、盟友的出位104
二、文化研究与文艺学之争:从几个相关概念谈起110
三、简短的评价115
第二节 文化批评对审美批评的补充和拓展118
一、文化批评的政治性诉求118
二、文化批评的大众化转向121
第三节 大众文化的中国形态与文化研究125
一、西方对“大众文化”的界说126
二、大众文化的中国变体及大众文化研究132
三、中国的文化研究的限度141
第四章 中国文论身份的想象性建构144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身份建构145
一、“身份/认同”释义145
二、文化身份/文化认同为何成为一个“问题”?147
三、全球化时代文化身份的建构逻辑150
四、90年代的中国文化身份/文化认同问题157
第二节 “失语”与“转换”:中国文论身份的建构努力163
一、“失语”的诊断及对诊断的质疑163
二、“失语症”的医治:“转换”与反驳168
第三节 文论功能:文论身份建构的逻辑起点173
一、文论何为?174
二、90年代文论的功能缺失178
三、“转换”中的错位180
四、文论身份建构的几点反思184
结语:文论转型、学术论争与共同话语187
参考文献195
后记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