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导构网络融合与可编程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导构网络融合与可编程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0410104.jpg)
- 魏翼飞,宋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46535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导构网络融合与可编程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趋势1
1.1无线通信技术发展1
1.1.1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1
1.1.2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6
1.1.3无基础设施的无线网络9
1.2有线网络的发展12
1.2.1互联网12
1.2.2有线电视网络15
1.2.3光网络16
1.3异构网络融合17
1.3.1异构无线网络融合18
1.3.2三网融合20
1.3.3终端融合21
1.3.4固定移动融合22
1.4可编程网络23
1.4.1认知无线电与认知网络23
1.4.2软件定义网络26
1.4.3网络功能虚拟化27
1.5未来网络的特点29
1.5.1智能可编程29
1.5.2资源最优化30
1.5.3绿色高能效30
参考文献31
第2章 异构无线网络融合方案33
2.1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的体系结构33
2.1.1 3GPP系统与WLAN网络融合体系结构33
2.1.2无线接入网络融合37
2.2异构无线网络的业务融合39
2.2.1基于IMS的全业务网络融合39
2.2.2基于SIP的业务融合43
2.3异构无线网络IP层的融合46
2.3.1移动IPv447
2.3.2移动IPv650
2.3.3分层移动IPv653
2.4无线网络物理层融合54
2.4.1多天线技术54
2.4.2 OFDM技术58
2.4.3分集接收技术61
2.4.4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64
2.5组网技术的融合65
2.5.1多跳中继技术65
2.5.2自组织网络69
2.5.3协作通信技术73
2.6移动终端的融合74
2.6.1多模移动终端75
2.6.2支持软件无线电的移动终端76
参考文献77
第3章 异构无线网络融合关键技术79
3.1异构无线网络移动性管理79
3.1.1移动性管理简介80
3.1.2电路域的移动性管理83
3.1.3分组域的移动性管理87
3.1.4异构网络的移动性解决方案90
3.2异构无线网络资源管理97
3.2.1资源管理模型98
3.2.2接纳控制100
3.3异构无线多接入网络选择104
3.3.1无线多接入网络选择分类105
3.3.2无线多接入系统的网络构架106
3.3.3多接入选择过程109
3.3.4基于效用函数的接入选择算法110
3.4异构无线网络端到端QoS保障114
3.4.1 IntServ集成服务模型114
3.4.2 DiffServ区分服务模型116
3.4.3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模型121
3.4.4异构网络的QoS映射125
参考文献129
第4章 网络可编程技术132
4.1可编程网络132
4.1.1可编程网络发展132
4.1.2可编程网络架构136
4.1.3可编程网络接口技术141
4.1.4控制与转发分离——软件定义网络148
4.2软件定义无线网络150
4.2.1软件定义无线电与认知无线电150
4.2.2无线网络的软件定义趋势152
4.2.3无线网络虚拟化157
4.3软件定义数据中心159
4.3.1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简介159
4.3.2软件定义存储161
4.3.3软件定义计算162
4.3.4软件定义网络在数据中心中的应用分析163
参考文献165
第5章 软件定义网络166
5.1 SDN技术简介166
5.1.1基本概念166
5.1.2 SDN定义169
5.1.3 SDN的发展背景171
5.1.4 SDN架构173
5.2 SDN数据平面及南向接口技术176
5.2.1数据平面简介177
5.2.2 OpenFlow协议简介178
5.2.3 OF-CONFIG协议简介184
5.2.4 SDN硬件交换机186
5.2.5 SDN软件交换机189
5.3 SDN控制平面及相关接口技术191
5.3.1控制器架构192
5.3.2控制器设计特性分析194
5.3.3控制器接口技术196
5.3.4开源与商用控制器项目199
参考文献203
第6章 基于SDN的异构网络融合技术204
6.1异构网络融合引入SDN的优势204
6.2 SDN应用场景简介206
6.2.1 SDN在数据中心网络中的应用206
6.2.2 SDN在家庭网络中的应用207
6.2.3 SDN在城域网中的应用207
6.2.4 SDN在接入网中的应用209
6.2.5 SDN在C-RAN中的应用210
6.2.6 SDN在VPN中的应用212
6.2.7 SDN在固定移动融合场景中的应用213
6.3基于SDN的异构无线网络资源管理方案214
6.3.1网络资源管理简介214
6.3.2频谱资源分配216
6.3.3转发资源分配219
6.4基于SDN的异构无线网络接入选择策略220
6.5基于SDN的异构无线网络无缝切换技术222
6.6基于SDN的异构网络绿色节能方案224
6.6.1异构网络能耗问题研究224
6.6.2异构网络节能方法简介226
6.6.3基于SDN的节能技术简介227
6.6.4 SDN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229
6.7基于SDN的网络设备部署方案232
6.7.1 Overlay技术产生背景232
6.7.2 Overlay技术简介234
6.7.3 Overlay组网方案237
参考文献237
第7章 网络虚拟化与网络功能虚拟化240
7.1网络虚拟化的背景和发展240
7.1.1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技术241
7.1.2网络虚拟化的过去241
7.1.3网络虚拟化的现在243
7.1.4网络虚拟化的目标244
7.1.5网络虚拟化的未来245
7.2虚拟网创建245
7.2.1网络虚拟化结构模型246
7.2.2虚拟网创建流程250
7.3虚拟网安全问题260
7.4网络虚拟化的应用261
7.4.1网络虚拟化和云计算的结合261
7.4.2网络虚拟化和SDN的结合262
7.5网络功能虚拟化背景现状及影响263
7.5.1网络功能虚拟化背景263
7.5.2网络功能虚拟化标准化264
7.5.3网络功能虚拟化的意义265
7.6网络功能虚拟化架构266
7.7网络功能虚拟化关键问题268
7.8网络功能虚拟化的应用场景270
7.9电信网络与NFV274
7.9.1数据中心建设274
7.9.2电信网络对NFV的需求275
7.9.3传统电信网络向NFV的演进策略278
参考文献281
第8章 异构无线网络仿真平台282
8.1 NS-2网络模拟器282
8.1.1 NS-2简介282
8.1.2 NS-2仿真原理282
8.1.3 NS-2的扩展:添加新协议284
8.2仿真分析需要的相关工具288
8.2.1数据处理工具grep和gawk288
8.2.2图形绘制工具290
8.2.3程序调试工具294
8.3支持UMTS/WLAN双模的网络仿真平台300
8.3.1 UMTS模块简介300
8.3.2 UMTS基本通信过程及代码分析306
8.3.3 NS-2的无线模块简介316
8.3.4 UMTS/WLAN双模网络仿真平台的搭建321
8.4仿真实例325
8.4.1基于移动IP的垂直切换仿真325
8.4.2多接入选择模块332
8.4.3协同无线资源管理模块335
8.4.4统一的QoS保障和管理仿真340
第9章 SDN仿真平台344
9.1 Mininet模拟网络环境344
9.1.1 Mininet简介344
9.1.2 Mininet安装345
9.1.3 Mininet使用说明347
9.1.4 Mininet应用实例350
9.2控制器OpenDaylight354
9.2.1 OpenDaylight简介354
9.2.2 OpenDaylight安装配置357
9.2.3 OpenDaylight应用实例360
9.3网络虚拟层FIowVisor365
9.3.1 FIowVisor简介365
9.3.2 FIowVisor安装使用368
9.3.3 FIowVisor应用实例374
9.3.4基于FIowVisor的虚网划分377
参考文献380
第10章 可编程异构网络管理平台381
10.1网络配置管理技术简介381
10.1.1 基于NETCONF的网络配置管理381
10.1.2大规模网络自动化部署技术383
10.1.3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384
10.2 OpenWrt编译安装与开发385
10.2.1 OpenWrt简介385
10.2.2 OpenWrt编译与安装387
10.2.3 LuCl API的使用389
10.2.4 OpenFlow添加与应用390
10.3实验平台搭建392
10.3.1平台设计392
10.3.2能源供给模块393
10.3.3组网模块394
10.3.4集中式管理模块396
参考文献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