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乡结合部的犯罪聚集规律与空间防控研究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城乡结合部的犯罪聚集规律与空间防控研究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 单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0865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城市-犯罪社会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城乡结合部的犯罪聚集规律与空间防控研究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1

一、城镇化进程中的空间集聚现象1

二、城乡结合部成为社会治理难点4

三、城乡结合部构成犯罪高发空间及防控薄弱地带7

四、城乡结合部犯罪治理的空间维度及分析框架9

(一)犯罪治理的空间维度解读9

(二)城乡结合部犯罪空间分析的基本框架11

第二章 犯罪空间研究的基础理论15

一、犯罪空间研究何以重要15

二、犯罪空间研究的国外学说演进17

(一)发端:基于早期犯罪地理学的犯罪空间特征体察17

(二)推进:基于犯罪生态学的犯罪空间分布规律解读21

(三)跨越:基于环境犯罪学的犯罪空间防控探索26

(四)提升:基于当代犯罪地理学的空间防控研究32

三、犯罪空间研究的国内知识谱系40

(一)街面犯罪的犯罪地理学初探41

(二)街面犯罪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解读43

(三)街面犯罪空间防控的环境犯罪学剖析46

(四)街面犯罪空间防控的GIS制图与建模研究48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启示51

(一)问题凸显:城市空间环境对街面犯罪聚集的影响渐获重视51

(二)理论改进:犯罪空间防控学说亟待深化53

(三)方法更新:集成运用GIS等方法改进研究路径55

(四)建模应用:以犯罪聚集规律引领犯罪分析与预测56

(五)政策优化:立体化的空间防控刑事政策及防控体系有待确立57

第三章 犯罪制图方法的系统解读59

一、犯罪制图:犯罪空间分析的新技术59

二、犯罪制图引入立体化治安防控的必要性62

(一)犯罪制图是犯罪治理信息化的重要表现63

(二)犯罪制图是犯罪治理精细化的现实需要64

(三)犯罪制图是犯罪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平台65

(四)犯罪地图公开促进治安防控的社会参与66

三、犯罪制图在犯罪空间分析中的技术优势67

(一)治理传统:犯罪空间分析中的制图应用由来已久67

(二)分析平台:地理信息系统是犯罪制图的最佳工具68

(三)风险识别:基于制图的犯罪热点探测70

(四)风险评估:基于制图、立足大数据的建模分析72

(五)风险预警:基于制图的犯罪预测与被害预防74

四、犯罪制图应用的困境分析75

(一)犯罪制图多用于侦查,预防应用有限76

(二)犯罪制图多应用于公安系统,其他综治机构的应用匮乏76

(三)基于制图的犯罪大数据分析不足78

(四)犯罪地图未能实现对社会公开79

五、犯罪制图应用的改进对策79

(一)以犯罪风险分析拓展犯罪制图的预防应用79

(二)打破信息壁垒,实现犯罪地图的内部共享80

(三)以制图技术促进犯罪地理大数据应用81

(四)助力警务模式的智能化升级82

(五)推进犯罪地图的社会公开83

六、犯罪制图应用的支撑条件84

(一)犯罪地理信息的采集与整理85

(二)社会大数据与犯罪地理信息的对接86

(三)犯罪制图软件的研发与推广87

(四)基于警民交互的犯罪制图制作与使用88

第四章 城乡结合部犯罪聚集规律的分域考察90

一、省会城市副中心区的犯罪聚集分布90

(一)基于散点图的犯罪空间分布全局展示92

(二)犯罪聚集性验证95

(三)犯罪热点探测98

二、地级市城郊新建开发区的犯罪聚集分布102

(一)犯罪散点图分析104

(二)犯罪聚集性检验105

(三)犯罪热点探测113

(四)热点稳定性验证115

三、三省交汇特色小镇的犯罪聚集分布121

(一)盗窃案件的描述性统计122

(二)盗窃案件热点制图分析131

第五章 城乡结合部犯罪聚集规律的专题探讨144

一、基于GIS的“少年犯罪区”再认识144

(一)我国少年犯罪空间研讨遇冷145

(二)“少年犯罪区”测量新思路146

(三)少年犯罪热点制图及空间对比149

(四)少年犯罪制图的启示158

二、基于时间序列的犯罪时间热点分析162

(一)国内研究基础162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163

(三)X-11季节调整原理164

(四)X-11方法在盗窃犯罪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166

(五)结论与展望169

三、犯罪热点的影响因素分析171

(一)源自社会解组的集体效能缺失174

(二)流动人口的日常活动放大被害风险179

(三)不良空间环境刺激下的破窗效应180

(四)理性选择下的犯罪决策182

第六章 从罪犯到地点:空间防控模式的兴起185

一、从运动式治理走向专项治理的现代化转型186

(一)运动式治理与日常性治理的含义186

(二)运动式治理的内在逻辑188

(三)走向专项治理:运动式治理的新变化189

二、日常性治理的精细化转向195

(一)日常性治理的精细化程度不足195

(二)大数据对日常性治理精细化的推动198

三、高危人群防控模式的局限201

(一)高危人群防控模式重管理、轻服务202

(二)识别高危人群面临合法性及可操作性双重难题204

(三)高危人群防控模式过于理想化206

(四)高危人群防控模式不利于形成综合治理的合力207

四、空间防控模式的提出208

(一)犯罪治理模式现代化转型的需要208

(二)犯罪地理学的理论支持214

(三)美国地点警务的现实启示217

第七章 从平面到立体:城乡结合部空间防控的具体策略221

一、立体化治安防控在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布局优化221

(一)警务巡逻的空间布局优化223

(二)视频监控的空间布局优化226

二、信息化技术对犯罪空间预测、预警、预防的拉动228

(一)感知层:以物联网夯实空间防控的信息化基础229

(二)互联层:打破“信息孤岛”、共享防控数据230

(三)应用层:集成多元化信息、走向人工智能的空间智慧防控232

三、基于地点管理者的第三方警务创新235

四、针对城乡结合部热点区域的情境预防242

五、多中心治理策略下的城乡结合部社区犯罪预防247

参考文献253

一、著作类253

二、期刊类262

三、网络文献类2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