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少数民族与中华文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少数民族与中华文化
  • 田继周等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20256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83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8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少数民族与中华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国是多民族的地区2

二、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8

三、中国民族构成及其特点18

四、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创造的25

第一章 少数民族对我国新石器文化和青铜器文化发展的贡献36

一、少数民族对我国新石器文化发展的贡献37

(一)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39

(二)马家窑文化、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43

(三)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和印纹陶文化44

(四)新乐下层文化、富河文化和红山文化52

(五)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58

(六)江西、福建、两广、台湾等地的新石器文化63

(七)贵州、云南、四川、西藏地区的新石器文化71

(八)内蒙谷、新疆地区的新石器文化75

二、少数民族对我国青铜器文化发展的贡献和向铁器时代的演变81

(一)东夷民族集团的青铜器文化84

(二)南蛮民族集团的青铜器文化86

1.古越族系青铜器文化86

2.百濮族系和湖南贵州等地的青铜器文化103

3.蜀和巴的青铜器文化108

4.云南各族青铜器文化114

(三)西戎民族集团的青铜器文化125

(四)北狄民族集团和东北地区的青铜器文化134

(五)东南地区的民族也是瓷器的创造发明者145

第二章 秦汉至宋辽金时期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149

一、匈奴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149

二、鲜卑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157

(一)突厥168

三、突厥回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168

(二)回纥173

四、靺鞨族系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178

(一)渤海178

(二)女真180

五、契丹和觉项羌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186

(一)契丹186

(二)党项羌194

六、乌蛮白蛮对中华文化发展的贡献201

七、民族地区的岩画212

第三章 蒙古族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219

一、畜牧业和游牧225

(一)从狩猎民过渡到游牧民225

(二)游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28

(三)游牧牧场的使用230

(四)畜牧业生产技术的发展237

二、语言与文字241

(一)语言241

(二)文字243

三、制度文化246

(一)家庭、婚姻制度246

(二)财产继承制度和亲属制度250

(三)法律制度253

(四)交通驿站制度257

(五)教育制度261

四、科学技术264

(一)天文历法264

(二)医学268

(三)科技274

五、哲学、史学和文学艺术279

(一)哲学279

(二)史学284

(三)文学287

(四)艺术289

六、宗教信仰293

(一)萨满教293

(二)景教297

(三)伊斯兰教299

(四)佛教301

七、衣食住和礼俗305

(一)服饰305

(二)饮食309

(三)居住312

(四)礼俗315

1.节日与祭祀315

2.礼节与姓名318

3.禁忌与丧葬322

第四章 藏族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327

一、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335

(一)农业336

(二)牧业338

(三)手工业和商业344

二、藏文和古代奴隶制时期的文史学348

(一)藏文的产生和发展348

(二)古代奴隶制时期的文史学350

1.神话351

2.卜辞(诗歌)、格言、谚语353

3.《尸语的故事》355

4.《巴协》357

5.碑铭散文359

三、藏族宗教文化的滥觞363

(一)土著宗教本教363

(二)佛教文化与本教文化的冲突365

(三)藏传佛教文化的发展368

四、藏族封建农奴社会时期的文史学372

(一)封建割据时期的藏族文化372

(二)封建农奴社会中后期的文史学380

五、藏族的歌舞和藏戏386

(一)藏族的歌舞386

(二)藏戏392

六、渊源已久的藏汉文化交流394

(一)藏医和藏历395

(二)兴盛的翻译事业398

(三)文学艺术的交流401

(四)藏文大藏经和汉文大藏经402

七、青藏高原以西藏为主的建筑、绘画、雕刻等艺术405

(一)布达拉宫405

(二)大昭寺410

(三)萨迦寺411

(四)十五世纪建成的五大寺412

(五)罗布林卡415

八、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417

第五章 满语文和满族作家文学的历史贡献425

一、满文的创制及对中华文化的贡献426

(一)满文的创制改进与初期贡献427

(二)满语对燕京语及辽南语的贡献434

(三)满语文对北京话初步形成期的贡献440

(四)满语文对北京话完善时期的贡献446

(五)汉语北京话的形成与贡献456

(六)满文的历史贡献与影响463

二、满族作家文学及其历史贡献470

(一)清代满族诗词作家与作品471

1.迅速成长的满族诗人及其成就471

2.清代宗室诗人及其作品477

3.清代八旗诗人及其作品485

(二)清代满族小说作家与作品495

1.世界文学名著《红楼梦》495

2.著名古典白话小说《儿女英雄传》518

3.短篇白话小说《夜谭随录》532

4.短篇白话小说《萤窗异草》541

1.现代满族作家的小说与作品545

(三)现代满族文学家与作品545

2.现代满族爱国诗人与作品550

第六章 回族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554

一、语言文字的演变及其贡献559

二、回族对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作用及教派与宗教制度563

(一)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历史563

1.唐宋初传时期563

2.元明发展时期564

3.清代衰败时期567

(二)教派和宗教制度567

1.教派567

2.宗教制度579

三、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其对中华民族教育的贡献585

(一)唐宋时代回族先民的教育585

(二)元代是回回教育正式开始的时期586

(三)明清时代的回族教育588

1.回族的书房、书馆、学塾等在各地兴起589

2.“回民社学”和“回民义学”的创办590

3.经堂教育的大发展591

4.经书义学的创办592

(四)近代回民教育的新发展593

(五)革命根据地的回民教育595

四、回族对祖国科学技术的贡献597

(一)天文与历算597

(二)医药学的成就599

(三)建筑技术602

(四)兵器制造603

(五)地理学与史学604

(六)农业技术609

(一)文学610

五、绚丽多彩的文学艺术610

(二)艺术616

1.绘画和书法617

2.独特的阿拉伯书法艺术620

3.工艺美术622

4.戏剧和曲艺624

5.杂技艺术628

六、民间体育和习俗630

(一)民间体育630

(二)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633

1.服饰633

2.饮食634

3.居住和建筑635

4.礼俗636

5.婚姻637

6.丧葬638

7.节日640

第七章 新疆民族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642

一、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650

(一)农业650

(二)畜牧业658

(三)手工业663

二、房屋建筑669

三、文字与文学674

(一)文字674

(二)文学679

1.维吾尔族的文学679

2.哈萨克族的文学690

3.柯尔克孜、锡伯等族的文学694

四、音乐舞蹈699

(一)民歌699

1.维族的民歌700

2.哈萨克族的民歌702

3.柯尔克孜、锡伯等族的民歌706

(二)音乐舞蹈708

(三)乐器716

第八章 南方民族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723

一、农业和手工业726

(一)农业726

(二)手工业733

1.纺织733

2.冶铸技术742

二、房屋建筑744

(一)干栏式的建筑745

(二)土木砖瓦结构的建筑749

三、历法和医药751

(一)历法751

1.佤族的历法751

2.傣族的历法753

(二)医药755

1.傣族的医药756

2.纳西族的医药756

3.白族的医药757

4.彝族的医药757

5.苗族的医药759

四、文字与文学760

(一)文字的发展和使用760

1.傣文761

2.彝文763

3.纳西族的文字766

4.古壮字769

5.瑶族使用的文字771

6.水书772

(二)文学773

1.民间文学773

2.文字文学783

五、音乐舞蹈796

(一)音乐797

1.民歌797

2.戏曲804

3.乐器810

(二)舞蹈818

结束语8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