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西方劳动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西方劳动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9/34813015.jpg)
- 卢昌崇,高良谋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442759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西方劳动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1 导论1
1.1 劳动力市场与国民经济1
1.1.1 劳动力市场及其现实意义1
1.1.2 劳动力市场3
1.1.3 劳动力市场与国民经济6
1.2 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8
1.2.1 劳动寓于劳动者的脑体之中8
1.2.2 就业合同期限较长10
1.2.3 劳动者和工作非匀质性的特征12
1.3 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14
1.3.1 市场性要素14
1.3.2 制度性要素20
1.3.3 社会性要素22
1.4 劳动力市场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26
1.4.1 新古典学派27
1.4.2 制度学派29
1.4.3 马克思主义学派32
第Ⅰ篇 劳动力供求理论36
2 短期劳动力需求理论36
2.1 劳动力需求边际生产力理论36
2.1.1 劳动力需求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基本假设和总体框架36
2.1.2 劳动边际产量37
2.1.3 边际收益产量40
2.1.4 劳动力的边际成本与均衡用工水平的确定43
2.2 短期劳动力需求理论43
2.2.1 单个企业的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43
2.2.2 工资、短期劳动力需求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45
2.2.3 短期劳动力曲线的位移47
2.2.4 市场劳动力需求曲线48
2.3 对劳动力需求边际生产力理论的评价50
2.3.1 人们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51
2.3.2 资本有机构成相对固定52
2.3.3 劳动收益的递增53
2.3.4 工资的高低对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54
2.3.5 企业非利润最大化的行为56
3 长期劳动力需求理论59
3.1 确定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基础知识59
3.1.1 在既定生产技术水平下的等产量曲线59
3.1.2 可替代的投入要素比率与固定投入要素比率61
3.1.3 等成本线63
3.2 均衡雇工水平与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66
3.2.1 均衡雇工水平66
3.2.2 工资变动对理想雇工水平的影响68
3.2.3 长期劳动力需求曲线71
3.3 劳动力需求弹性72
3.3.1 劳动力需求弹性的概念及类型72
3.3.2 劳动力需求有弹性与无弹性的相对性74
3.3.3 决定劳动力需求弹性的因素75
3.4 技术进步、生产率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78
3.4.1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78
3.4.2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的双向作用80
3.4.3 生产率提高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关系82
4 劳动力供给:工作与闲暇的取舍84
4.1 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84
4.1.1 劳动力供给的含义84
4.1.2 劳动力的基本概念85
4.1.3 劳动力供给的分类及影响因素87
4.2 工作决策理论88
4.2.1 闲暇与工作的偏好89
4.2.2 收入限制线与工资水平91
4.2.3 从事工作与否的抉择93
4.3 影响工作决策的因素95
4.3.1 市场工资水平变化的影响95
4.3.2 非劳动收入变化的影响97
4.3.3 性别、年龄及其他因素对工作参与率的影响98
4.4 劳动力供给的家庭模型100
4.4.1 对新古典工作—闲暇模型的反思100
4.4.2 影响时间资源配置的家庭性因素101
4.4.3 交叉替代效应102
5 劳动力供给:工作时间长短的选择105
5.1 工作时间长短选择理论105
5.1.1 确定工作时间的基本原理106
5.1.2 工作时间与非劳动收入之间的关系108
5.1.3 工作时间与工资率变动之间的关系109
5.2 收入与替代效应的综合分析及劳动力供给曲线112
5.2.1 对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进一步分析112
5.2.2 劳动力供给曲线114
5.2.3 对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实证研究117
5.3 不规则的工作时间以及有效劳动时间供给118
5.3.1 超时工作119
5.3.2 兼职工作120
5.3.3 倒班与非全日制工作122
5.3.4 有效劳动时间供给及其影响因素124
第Ⅱ篇 劳动力市场与工资理论129
6 劳动力供求与工资水平129
6.1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129
6.1.1 关于完全竞争劳动市场的基本假设129
6.1.2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要素决定工资水平130
6.2 工资水平变动与市场滞后调整133
6.2.1 工资变动与市场均衡133
6.2.2 供求调整滞后期136
6.2.3 供求调整滞后与蛛网理论138
6.2.4 蛛网式市场条件下的长期均衡和理性预期139
6.3 非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工资水平141
6.3.1 统一工资法则的失效与非完全竞争141
6.3.2 信息不完善与寻找工作143
6.3.3 非利润最大化行为145
6.3.4 对完全竞争工资理论模型的修正147
7 人力资本150
7.1 人力资本投资概述150
7.1.1 劳动力匀质假设与人力资本投资150
7.1.2 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其内容152
7.2 人力资本投资决策154
7.2.1 教育的投资与收益154
7.2.2 收益流量现值157
7.2.3 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159
7.3 理想的教育水平与人力资本的供求均衡161
7.3.1 人力资本需求曲线161
7.3.2 人力资本投资供给曲线163
7.3.3 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164
7.4 在职培训166
7.4.1 一般训练和特殊训练166
7.4.2 在职培训的收益和成本167
8 劳动力迁移和流动170
8.1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170
8.1.1 劳动力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异同及其前提条件170
8.1.2 劳动力流动的条件和动因172
8.1.3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个人和社会性因素173
8.2 劳动力流动及其原因174
8.2.1 对劳动力流动的简单回顾174
8.2.2 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性原因与流动成本175
8.2.3 劳动力流动决策176
8.3 影响劳动力流动性高低的因素178
8.3.1 年龄因素及其成因179
8.3.2 同一群体内部的教育程度180
8.3.3 迁移距离与迁移成本181
8.3.4 职业与技术等级182
8.4 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性184
8.4.1 劳动力流动的意义184
8.4.2 劳动力流动的代价185
8.4.3 自愿流动的收益与评价186
9 工会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188
9.1 工会与非工会成员的工资差别188
9.1.1 工会与集体谈判188
9.1.2 工会与非工会成员的工资差别189
9.1.3 工会与非工会工资差别的测定191
9.2 衡量工会效应的其他尺度193
9.2.1 组织劳动力数量的百分比193
9.2.2 工会的长期效应196
9.2.3 工会工资效应和产品市场结构198
9.3 工会的非工资效应200
9.3.1 工会和额外福利200
9.3.2 工会与劳动生产率202
9.3.3 工会和利润水平204
10 工资差别206
10.1 职业工资差别206
10.1.1 职业收入差别206
10.1.2 职业工资差别理论208
10.1.3 影响职业选择的纯经济性因素209
10.1.4 非经济性因素的影响211
10.1.5 偏好与能力的差别212
10.1.6 失业和非竞争团体214
10.2 职业收入中的性别差距215
10.2.1 性别收入差距的原因215
10.2.2 性别角色216
10.2.3 就业歧视217
10.3 额外福利的确定及其均衡218
10.3.1 额外福利待遇的构成218
10.3.2 额外福利的确定219
10.3.3 工资与福利组合的均衡222
11 劳动力市场歧视224
11.1 劳动力市场歧视的理论分析224
11.1.1 劳动力市场歧视224
11.1.2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227
11.2 歧视的测定232
11.2.1 歧视测定所面临的困难232
11.2.2 劳动力市场歧视测定的技术方法—差额法234
11.2.3 有色人种和妇女经济条件的改善237
11.3 消除歧视的法规与计划239
11.3.1 民权法和平等工资法239
11.3.2 反歧视计划的效果240
11.3.3 可比价值241
第Ⅲ篇 宏观经济中的劳动力市场问题247
12 贫困与收入分配247
12.1 贫困的概念与基本问题247
12.1.1 贫困的标准与贫困线247
12.1.2 绝对贫困线及其校正249
12.1.3 贫困主体及其贫困的成因250
12.2 按人口划分的收入分配与收入不平等252
12.2.1 衡量收入分配的两种方法252
12.2.2 按人分配与洛伦茨曲线253
12.2.3 理解按人分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56
12.3 按要素分配理论258
12.3.1 按要素分配法的项目构成258
12.3.2 影响资本与劳动构成的因素259
12.3.3 工会组织及垄断对收入分配的影响263
13 失业问题267
13.1 失业与失业率267
13.1.1 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267
13.1.2 失业率的计算269
13.1.3 研究失业率的意义271
13.2 失业的类型划分及其基本特征273
13.2.1 摩擦性失业273
13.2.2 结构性失业275
13.2.3 周期性失业276
13.2.4 各类失业间的区别278
13.3 失业成因及推动失业率上升的因素281
13.3.1 求业过程281
13.3.2 工资刚性283
13.3.3 效率工资285
13.3.4 失业率不断上升的原因286
14 通货膨胀与失业290
14.1 通货膨胀原理简述290
14.1.1 总供给和总需求290
14.1.2 总供给和总需求在宏观经济中的均衡292
14.1.3 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293
14.2 工资与通货膨胀的关系295
14.2.1 单位劳动力成本是连接工资与通货膨胀的纽带295
14.2.2 工会在推动通货膨胀方面的作用297
14.3 工资与物价的螺旋上升299
14.3.1 螺旋上升式通货膨胀的生成过程299
14.3.2 影响螺旋式通货膨胀的制度性因素302
14.3.3 对工资与物价螺旋上升的调控304
14.4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关系305
14.4.1 短期菲利普曲线305
14.4.2 短期菲利普曲线的另一种推导方法307
14.4.3 供给扰动和经济滞胀309
14.4.4 利润分享式工资与失业和通胀的关系310
主要参考文献314
后记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