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婚姻家庭法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婚姻家庭法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0/34754015.jpg)
- 杨遂全,陈红莹,赵小平,张晓远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0364457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8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婚姻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婚姻家庭法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婚姻家庭法一般原理研究1
第一节 婚姻家庭法与亲属法概念的界定1
一、关于婚姻家庭法概念的几种观点1
二、关于亲属法的概念和名称2
三、由婚姻家庭法向亲属法的回归4
第二节 婚姻家庭与亲属的概念及本质7
一、界定婚姻概念必备的几个要素7
二、界定家庭概念必备的几个要素9
三、对亲属一词的不同理解10
四、婚姻家庭的本质与职能11
第三节 婚姻家庭法律与制度13
一、婚姻家庭法律与制度的关系13
二、原始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14
三、我国古代的亲属制度15
四、亲属立法形式的沿革15
第四节 我国婚姻家庭法的渊源及适用18
一、民法通则等民事法律的直接引用19
二、行政法、刑法、劳动法与婚姻法实施的保障20
三、诉讼法对新婚姻法实施的程序保障21
四、地方与民族自治地区法规对婚姻法的变通22
五、婚姻法的实施与相关国际条约的遵守24
第五节 亲属法律关系与亲属身份权25
一、身份权的内涵、特性及其与人格权的区别25
二、亲属的人格权、绝对和相对身份权及财产权27
三、单独存在的绝对亲属身份权不包含相对权29
四、相对亲属身份权同时包含着绝对亲属身份权29
五、亲属身份相对人死亡后绝对权效力的续存30
第二章 我国婚姻家庭法的基本原则31
第一节 婚姻家庭法基本原则概述31
一、确立婚姻法基本原则的意义31
二、婚姻法基本原则的贯彻实施32
三、未来婚姻法与民法的基本原则的关系33
第二节 婚姻自由与男女平等原则33
一、婚姻自由的概念和内涵33
二、婚姻自由的由来和发展34
三、保障婚姻自由原则实施的禁止性规定35
四、男女平等原则的概念及其实施36
五、婚姻自由与男女平等的关系37
第三节 一夫一妻及计划生育原则38
一、一夫一妻制与夫妻忠实的内涵38
二、禁止重婚与姘居39
三、计划生育的意义及其实施41
四、一夫一妻与计划生育的关系42
第四节 敬老爱幼与家庭互助原则43
一、男女平等与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43
二、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44
三、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44
四、家庭成员互助义务及其实施45
五、禁止家庭暴力和家庭成员间的虐待与遗弃45
六、我国未来的《反对家庭暴力法》47
第三章 亲属通则48
第一节 亲属的范围和种类48
一、亲属与家庭成员或家属48
二、亲属与近亲属范围及其相关探讨49
三、我国古代亲属种类的划分50
四、现代亲属的分类50
第二节 亲系和亲等52
一、亲系亲等划分的法律意义52
二、亲系53
三、亲等54
四、罗马法和我国古代的亲等计算方法54
五、罗马法和我国现行亲等计算方法的区别56
六、罗马法和我国现行亲等计算方法的模糊换算56
七、我国现行亲系亲等划分方法存在的问题57
八、目前世界通行的亲系和亲等计算方法57
第三节 亲属关系的发生和终止58
一、血亲关系的发生和终止58
二、姻亲关系的发生和终止60
三、配偶关系的发生和终止60
第四节 亲属的法律效力61
一、如何设定亲属的法律效力61
二、在亲属法上的效力62
三、在其他民事法律上的效力63
四、在劳动法上的效力63
五、在刑法和诉讼法上的效力64
六、在国籍法和行政法上的效力65
七、多重亲属关系重叠时法律效力确认的办法65
第五节 一般亲属权及其侵权的处理65
一、所有亲属都应有的各种实体权利65
二、亲属之间侵害一般亲属权的处理72
三、第三人侵害一般亲属权的处理72
四、亲属一方死亡后亲属身份权的保护74
第六节 现代化与未来亲属制度的变革74
一、避孕堕胎术与生育决定权及同居的默认74
二、人工生殖与法定近亲和生物近亲的权利区分75
三、受精卵冷藏术与公民生殖保险权及死后生育75
四、克隆等生殖科技变革与亲属制度的根本改变77
五、物资技术革命、精神文明与亲属制度的嬗变77
第四章 结婚制度79
第一节 结婚制度概述79
一、结婚要件的概念与种类79
二、结婚制度的历史沿革80
三、结婚的性、生育、伴侣目的与条件的设置83
第二节 恋爱、婚约与非婚同居83
一、恋爱、婚约问题概述83
二、我国现行结婚制度对婚约的态度84
三、恋爱、婚约期间非婚同居的处理86
第三节 结婚的条件86
一、结婚的必备要件86
二、结婚的禁止条件90
三、结婚的特殊条件93
第四节 结婚的程序94
一、结婚程序概述94
二、结婚登记机关95
三、结婚登记程序95
四、结婚登记的效力96
五、事实婚姻与非婚同居97
第五节 违法婚姻99
一、违法婚姻问题概述99
二、无效婚姻100
三、可撤销婚姻102
四、违法婚姻的法律后果103
第六节 我国结婚制度的不足与完善103
一、结婚条件的不足与完善104
二、非婚同居问题与结婚程序的不足与完善105
三、无效婚姻制度的不足与完善106
第五章 夫妻制度110
第一节 夫妻制度概述110
一、婚姻成立的效力110
二、夫妻一体、别体、共同体与其法律地位110
第二节 夫妻人身法律关系112
一、夫妻独立姓名权与婚姻姓氏权112
二、同居权利义务112
三、互相忠实义务113
四、婚姻家庭住所协定权与居住权113
五、夫妻人身自由权114
六、家事代理权114
七、计划生育权利义务114
八、互相尊重、互相协助义务115
第三节 夫妻财产法律关系及类型115
一、夫妻财产制的概念和立法模式115
二、夫妻财产制的具体类型117
第四节 我国现行的夫妻财产关系119
一、夫妻财产制119
二、夫妻扶养义务124
三、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124
第五节 夫妻法律制度的完善124
一、夫妻人身关系的完善124
二、我国夫妻财产制的立法完善126
第六章 生育制度128
第一节 生育制度概述128
第二节 生育权概念的界定130
一、国际社会对生育权的定义130
二、我国法律对生育权的定位132
三、生育权的概念应然134
四、生育权与生殖健康权、延续家庭权的关系135
第三节 生育权的主体137
一、国外法律中对生育权主体的规定137
二、我国对生育权主体的规定及相关探讨138
三、在押犯和死刑犯的生育权问题探讨142
第四节 生育权的性质143
一、生育权既是民事权利又是宪法权利143
二、生育权是身份权不是人格权144
三、生育权兼具相对权和绝对权的效力145
第五节 生育权的内容146
一、关于生育权内容的几种观点146
二、生育请求权147
三、生育决定权147
四、生育时间和方式选择权149
五、生育权的各种限制149
第六节 侵害生育权的法律责任151
一、生育权的不能强制执行与司法救济151
二、夫妻之间侵害生育权的法律救济151
三、第三人侵害生育权的法律责任157
第七章 亲子制度159
第一节 亲子关系概述159
一、亲子关系的概念和种类159
二、亲子关系的立法演变160
第二节 父母子女的权利义务161
一、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161
二、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保护和管教义务162
三、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163
四、父母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163
第三节 婚生子女164
一、婚生子女的概念164
二、婚生子女的推定165
三、婚生子女的否认166
第四节 非婚生子女167
一、非婚生子女问题概述167
二、非婚生子女的准正168
三、非婚生子女的认领169
第五节 继子女171
一、继子女的概念与类型171
二、继父母和继子女的法律地位172
三、继父母子女关系的终止172
第六节 人工生育子女174
一、人工生育子女问题概述174
二、人工生育子女的种类174
三、人工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175
第七节 我国亲子制度的立法完善177
第八章 收养制度180
第一节 收养制度概述180
一、收养的概念及其与相似行为的区别180
二、收养的法律特征182
三、收养的社会意义和作用183
第二节 收养法的基本原则184
一、有利于被收养人成长和保护收养人的合法权益184
二、当事人平等自愿185
三、不违背社会公德的原则185
四、不违背计划生育法律政策186
五、尊重和保护收养秘密186
第三节 收养关系的成立及收养行为无效187
一、收养关系成立的条件187
二、收养关系成立的程序192
三、收养行为的无效和撤销194
第四节 收养的效力196
一、养父母与养子女间产生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196
二、养子女与养父母的近亲属之间形成法律拟制的亲属关系197
三、养子女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消除197
四、养子女与其生父母的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解除197
第五节 收养关系的解除与终止197
一、收养关系可予解除的法定情形198
二、解除收养关系的程序199
三、收养关系解除或因死亡终止的直接法律后果200
四、对养父母支出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补偿201
五、收养关系解除时其他财产关系的处理202
第六节 涉外收养202
一、涉外收养的种类和处理原则202
二、外国人在中国收养的条件203
三、外国人在中国收养的程序204
四、涉外收养的效力与解除207
第九章 扶养制度208
第一节 扶养的概念与特征208
一、扶养的概念与扶养制度的作用208
二、扶养的种类208
三、扶养与监护及其与亲权的关系209
第二节 扶养人的范围和顺序210
第三节 扶养程度、方式与内容213
第四节 扶养的变更、代位和终止215
一、扶养的变更215
二、直系卑血亲的代位赡养义务216
三、扶养的终止216
第十章 亲属监护制度218
第一节 监护的概念与特征218
一、监护的概念与作用218
二、监护的种类218
三、关于监护性质的一般认识219
第二节 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220
一、法定监护人和被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220
二、指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221
三、关于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问题222
四、监护人的能力认定问题222
五、监护人的推诿与辞退问题223
六、设置监护监督人的问题223
第三节 监护人的职责224
一、具体的监护职责的范围与种类224
二、监护职责的履行225
三、监护转托与监护不当时的剥夺监护权226
第四节 监护的变更和终止227
一、监护的变更227
二、监护的撤销228
三、监护的终止228
第十一章 婚姻的终止与离婚230
第一节 概述230
一、婚姻终止的概念与种类230
二、离婚制度与婚姻无效和撤销制度的区别231
三、处理离婚的立法指导思想232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登记离婚制度235
一、登记离婚的概念和种类235
二、登记离婚的条件236
三、登记离婚的机关和程序236
四、有关离婚登记的若干具体问题237
第三节 我国的诉讼离婚制度239
一、诉讼离婚的概念239
二、诉讼外调解239
三、诉讼离婚程序239
四、诉讼离婚的特别规定242
五、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244
第四节 我国离婚制度的完善249
一、登记离婚程序的完善249
二、赋予登记离婚协议的强制执行效力249
三、判决离婚条件修改的必要249
四、提升分居作为离婚客观标准的地位250
第十二章 离婚的法律后果251
第一节 离婚对当事人的人身法律后果251
第二节 离婚对当事人的财产法律后果252
一、夫妻财产的清算252
二、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253
三、夫妻债务的清偿255
四、离婚时一方擅自处置财产或伪造债务的处理257
第三节 离婚对当事人的其他经济后果258
一、离婚时夫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258
二、离婚时分别财产制的家务补偿259
三、离婚时对困难方的经济帮助260
四、离婚损害赔偿262
第四节 离婚后对子女的抚养与探视264
一、离婚后的父母子女关系264
二、离婚后子女直接抚养权的确定264
三、子女抚养费的负担265
四、离婚后对子女的探望权267
第五节 离婚法律后果的立法完善269
一、财产分割制度的完善269
二、离婚后的居住权问题270
三、对夫妻债务的清偿应保障债权人的权益271
四、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建议272
五、应保障祖辈和兄弟姐妹的探望权273
第十三章 亲属财产继承法的基本原理274
第一节 亲属继承法概述274
一、继承法的概念和特征274
二、继承法是基于亲属身份法产生的财产法276
三、我国继承法的调整对象是亲属财产关系276
四、继承制度的本质和沿革276
第二节 亲属财产继承的基本原则280
一、保护亲属的私有财产继承权280
二、男女平等281
三、亲属权利义务相一致281
四、限定继承282
五、养老育幼、照顾弱者282
第三节 亲属财产继承法律关系283
一、继承法律关系的概念283
二、继承法律关系的主体限定在亲属范围内284
三、继承法律关系的内容285
四、继承法律关系的客体287
第十四章 亲属财产法定继承291
第一节 亲属财产法定继承的特征和适用291
一、法定继承的概念291
二、法定继承的特征291
三、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292
第二节 法定继承人的亲属范围和顺序293
一、法定继承人的亲属范围293
二、法定继承人的顺序297
三、胎儿的继承地位298
第三节 亲属之间的代位继承与转继承299
一、代位继承299
二、转继承301
三、代位继承与转继承的区别302
第四节 法定继承人的遗产分配原则303
一、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原则303
二、非继承人对遗产的取得305
第五节 我国亲属法定继承中疑难问题辨析306
第十五章 亲属间的财产遗嘱继承308
第一节 遗嘱的概念与遗嘱继承限定在亲属内308
一、遗嘱的概念309
二、遗嘱的特征309
三、共同遗嘱310
四、遗嘱继承的概念312
五、亲属遗嘱继承的特征及其与遗赠的区别312
第二节 遗嘱的有效与无效313
一、遗嘱有效的要件314
二、遗嘱的无效316
第三节 遗嘱的形式317
一、公证遗嘱318
二、自书遗嘱319
三、代书遗嘱320
四、录音遗嘱321
五、口头遗嘱321
第四节 遗嘱的成立和生效322
一、遗嘱的成立322
二、遗嘱的生效323
三、遗嘱的不生效324
第五节 遗嘱的变更和撤销325
一、遗嘱变更和撤销的概念325
二、遗嘱的撤销与可撤销民事行为的区别325
三、遗嘱变更和撤销的基本要件326
四、遗嘱变更和撤销的方式326
五、遗嘱变更和撤销的效力327
第六节 遗嘱继承人327
一、遗嘱继承人的范围327
二、代位继承人是否属于遗嘱继承人的问题328
三、遗嘱继承人的权利和义务329
第七节 遗嘱继承的适用330
一、遗嘱继承的适用条件330
二、遗嘱继承不适用代位继承331
三、遗嘱继承人仍可参与法定继承331
第八节 亲属遗嘱继承制度的完善332
一、遗嘱执行人的立法缺陷及修正332
二、关于遗嘱继承中必留份设置的修改意见334
第十六章 亲属遗赠扶养协议及遗产的处理337
第一节 遗赠与亲属遗赠扶养协议337
一、遗赠的概念及其与遗嘱继承的区别337
二、遗赠扶养协议的概念和特征338
三、遗赠扶养不应排除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339
四、亲属遗赠扶养范围的扩大与法律适用340
第二节 亲属财产继承的开始341
一、继承开始的时间341
二、继承开始的地点341
三、继承开始的通知342
第三节 遗产的保管342
第四节 继承的接受或放弃343
一、接受和放弃继承的法律特征343
二、接受和放弃继承的方式344
三、接受和放弃继承的效力344
第五节 被继承人生前债务的清偿与遗产分割345
一、被继承人生前债务的清偿345
二、遗产的分割347
三、无人继受遗产的处理与亲属先取权348
第六节 亲属遗产处理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349
一、遗产管理349
二、放弃继承的期限与继承人配偶的权利351
三、财产分割后共同继承人之间的担保责任352
第十七章 涉外涉港澳台亲属与继承制度354
第一节 涉外婚姻家庭继承法律问题354
一、涉外婚姻家庭继承的概念及其法律原则354
二、涉外结婚的条件和程序问题355
三、涉外离婚的条件和程序问题358
四、中国公民与外国人的复婚问题359
五、涉外扶养、监护及继承法律问题359
第二节 内地涉及华侨、港澳的婚姻家庭继承360
一、涉及华侨的婚姻360
二、涉及港澳同胞的婚姻362
三、内地涉及华侨、港澳的扶养、监护、继承364
第三节 涉台婚姻家庭继承问题368
一、台湾同胞与大陆公民的结婚问题368
二、去台人员与其大陆配偶间婚姻的处理原则370
三、涉台离婚问题371
四、涉台婚姻家庭继承关系的处理371
五、对台湾地区涉及两岸亲属继承裁决的认可373
第十八章 婚姻法与继承法中的救助和法律责任374
第一节 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概述374
一、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的概念374
二、婚姻法增设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的意义375
三、婚姻法与民法典中责任一章的关系探讨376
第二节 婚姻法中的救助措施377
第三节 婚姻与继承法中的民事责任及裁判执行378
第四节 侵害婚姻家庭的各种行政责任380
第五节 妨害婚姻家庭罪的刑事责任381
主要参考书目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