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舰船设备抗冲隔振系统建模理论及其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舰船设备抗冲隔振系统建模理论及其应用
  • 汪玉,冯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4366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24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军用船-船体设备-抗冲击-系统建模;军用船-船体设备-隔振-系统建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舰船设备抗冲隔振系统建模理论及其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概论1

1.1 背景1

1.1.1 问题的提出1

1.1.2 冲击研究1

1.2 抗冲隔振研究6

1.2.1 抗冲隔振系统6

1.2.2 舰船设备隔振系统抗冲击研究的意义7

1.2.3 隔振系统分类8

1.3 本书主要内容9

第二章 无限位非线性抗冲隔振系统建模理论与仿真计算12

2.1 无限位非线性抗冲隔振系统建模理论12

2.1.1 研究对象12

2.1.2 坐标选择13

2.1.3 牛顿—欧拉方程13

2.2.3 结果讨论22

2.2.2 计算结果比较22

2.2.1 结构参数22

2.2 无限位单层非线性抗冲隔振系统建模实例分析比较22

2.2.4 小结24

2.3 无限位非线性双层抗冲隔振系统建模实例分析27

2.3.1 结构图及参数27

2.3.2 计算结果31

2.4 结论34

第三章 无限位装置的双层隔振系统建模与非线性性质研究35

3.1 引言35

3.2 无限位装置的双层隔振系统力学模型的建立35

3.2.1 坐标系的设置及坐标变换关系35

3.2.2 弹簧力与力矩的计算38

3.3 无限位装置双层隔振系统运动方程的建立43

3.4 采用摄动法求解弱非线性运动方程43

3.5 柴油机双层隔振系统的振动分析45

3.5.1 固有频率分析46

3.5.2 正常工况下振动分析47

3.5.3 有损工况下振动分析48

3.6 结论58

第四章 带刚性限位装置的双层抗冲隔振系统的离散模型60

4.1 引言60

4.2 碰撞振动系统的离散映射方程61

4.2.1 Delassus问题61

4.2.2 碰撞庞加莱映射61

4.3 带刚性限位装置的双层隔振系统的力学模型建立64

4.3.1 碰撞接触模型假设64

4.3.2 刚性限位装置65

4.4 带刚性限位装置的双层隔振系统的运动方程65

4.4.1 自由飞行相66

4.4.2 碰撞接触相68

4.4.3 离散模型的建立68

4.5 实例分析68

4.5.1 限位器安装间隙的影响69

4.5.2 冲击后外激励频率的影响72

4.6 结论76

第五章 带刚性限位装置的双层抗冲隔振系统的随机离散模型78

5.1 最大碰撞庞加莱映射78

5.1.1 平均庞加莱映射78

5.1.2 平均碰撞庞加莱映射79

5.1.3 最大碰撞庞加莱映射80

5.2 带刚性限位装置的双层隔振系统的随机动力学方程82

5.2.1 自由飞行相83

5.2.2 碰撞接触相84

5.2.3 建立最大碰撞庞加莱映射84

5.3 实例分析85

5.3.1 隔振系统冲击后受柴油机的某不平衡干扰力和低强度白噪声共同作用85

5.3.2 隔振系统冲击后受较大的不平衡力矩和低强度的白噪声共同作用86

5.4 结论91

第六章 带弹性限位装置的双层抗冲隔振系统的建模理论及仿真计算92

6.1 引言92

6.2 带弹性限位装置的双层隔振系统的力学模型建立93

6.3 运动方程94

6.4 限位器安装间隙的影响95

6.4.1 隔振系统冲击后仅受柴油机某不平衡干扰力作用96

6.4.2 隔振系统冲击后仅受较大的不平衡力矩作用104

6.4.3 小结111

6.5 限位器刚度对系统响应的影响112

6.5.1 隔振系统冲击后仅受柴油机某不平衡干扰力的作用112

6.5.2 隔振系统冲击后受较大的不平衡力矩作用117

6.5.3 小结121

6.6 结论122

第七章 双层抗冲隔振系统的各种模型比较123

7.1 引言123

7.2 带刚性限位装置的随机模型和确定性模型的比较124

7.3 冲击后响应的比较127

7.4 结论129

8.1 引言130

第八章 具有弹性基础的刚性浮筏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130

8.2 主变流机组浮筏系统131

8.2.1 结构数据131

8.2.2 减震器参数131

8.3 模型简化134

8.4 弹性梁基础的浮筏隔振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134

8.4.1 多刚体浮筏隔振系统的振动方程135

8.4.2 弹性基础梁的振动136

8.4.3 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136

8.5 弹性板基础的浮筏隔振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的建立137

8.5.1 弹性基础板的振动137

8.5.2 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138

8.6 计算结果138

8.6.1 带弹性梁基础的主变流机组浮筏系统138

8.6.2 带弹性板基础的主变流机组浮筏系统139

8.7 结论145

9.1 力学模型的建立146

第九章 弹性浮筏系统建模方法146

9.2 子系统A的动力学方程148

9.3 子系统B的动力学方程153

9.4 子系统C的动力学方程159

9.4.1 载体C′的刚体运动方程159

9.4.2 子系统C相对载体的弹性振动方程168

9.5 弹性浮筏系统的动力学总方程171

10.1 空压机浮筏隔振系统模型与参数180

第十章 空压机浮筏系统应用实例180

10.2 中间弹性筏架的有限元模态分析181

10.3 空压机浮筏隔振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及固有频率求解186

10.4 弹性浮筏隔振系统的冲击和振动分析188

10.4.1 冲击作用与冲击后外激励载荷188

10.4.2 冲击及冲击后振动分析188

10.5 结论192

第十一章 冲击作用下的弹性浮筏系统随机最优控制研究193

11.1 引言193

11.2.1 随机浮筏系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动力学分析(确定性部分)194

11.2 施加控制前随机浮筏系统在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学分析194

11.2.2 随机浮筏系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动力学分析(随机部分)195

11.2.3 算例分析196

11.3 随机浮筏系统在冲击作用下的理想最优控制197

11.3.1 随机浮筏系统在冲击作用下的理想最优控制(确定性部分)198

11.3.2 随机浮筏系统在冲击作用下的理想最优控制(随机部分)199

11.3.3 算例分析200

11.4 随机浮筏系统在冲击作用下的准最优控制201

11.4.1 准最优控制力向量U(t)的求解和减震器最优参数确定204

11.4.2 随机浮筏系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准最优控制(确定性部分)206

11.4.3 随机浮筏系统在冲击载荷作用下准最优控制(随机部分)207

11.4.4 算例分析208

11.5 结论210

第十二章 总结及展望213

12.1 全书总结213

12.2 今后工作展望214

参考文献2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