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与新世纪文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与新世纪文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4681678.jpg)
- 苏晓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578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9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影响-中国文学:当代文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与新世纪文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 传媒推力与文学魂归&欧阳友权1
第一章 网络搅动文学一池春水:网络与新世纪文学转型1
一 网络改变了新世纪文学总体格局2
(一)文学第五极:作为文学传播方式的网络2
(二)作为新世纪文坛一极的网络文学6
(三)网络书写:文学出版市场的掘金地11
二 传统写作的跨媒体传播21
(一)网络发展初期的传统文学作品上网方式21
(二)传统写作的网络首发27
三 文学体制对网络文学的认识嬗变33
(一)无视与无语:文学体制对网络文学的最初态度34
(二)变局中的关注与认可37
(三)十年盘点中的玄机43
(四)在争议中逐渐受到重视47
第二章 文学网景:网络与新世纪文学事件50
一 事件化的文坛:新世纪文学的网络事件50
(一)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媒介化背景51
(二)网络:文学事件的最新策源地58
二 文学网络事件发生、演进与结束的基本模式71
(一)风起于博客之文71
(二)发展:网友参与、推波助澜77
(三)尾声:无言的结局80
三 把文学变成“秀”:新世纪文学事件的娱乐化84
(一)文学事件文化84
(二)文学事件娱乐化88
(三)争夺话语权:草根发声还是网络暴力93
第三章 写手与作家:网络与新世纪作家98
一 从拒网到投网:走向网络的传统作家98
(一)从蔑视到重视:主流作家对网络文学态度的嬗变99
(二)网络对作家生活与创作的渗透103
(三)文学网站成功运营方式的感召107
二 回归印刷媒体:网络作家的华丽转身111
(一)网络作家回归传统写作的原因112
(二)回归还是招安:对网络写手转型的不同解读118
(三)安妮宝贝: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融合的尝试122
三 作家世代更迭中的新变130
(一)传统作家的成长之路131
(二)尴尬出场的70后作家135
(三)横空出世的80后作家140
(四)呼之欲出的90后作家144
第四章 开放多元的评价体系:网络与新世纪文学批评146
一 网络对新世纪文学批评方法的影响146
(一)网络批评:一种新型的媒体批评147
(二)网络批评对于传统文学批评的颠覆149
(三)网络批评语言风格的狂欢化154
(四)网络批评的交互性与非功利性159
二 网络对新世纪文学批评主体的影响162
(一)批评者身份的多元化163
(二)匿名的自由与放纵169
(三)网络批评中的粉丝现象173
三 网络对新世纪文学批评标准的影响178
(一)网络文学评奖与网络文学排行榜179
(二)十年盘点,两个榜单186
(三)营造开放多元的文学批评生态194
第五章 从民刊到网刊:网络与新世纪诗歌197
一 网络:民间诗歌力量新的汇聚地198
(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化的诗坛198
(二)网络对诗歌的影响202
(三)诗歌为何走向网络207
二 “诗歌在网上”:新世纪诗歌的网络化生存212
(一)网络诗歌的异军突起212
(二)灾难诗潮:个人化时代的集体表达222
三 网络诗论的崛起233
(一)诗歌批评江湖化:诗坛英雄排座次233
(二)诗歌排行榜:诗歌标准之争236
(三)安意如解诗:大众文化读本241
第六章 重启文学想象力:网络与新世纪小说247
一 时空想象:驰骋想象的网络小说新类型247
(一)玄幻·穿越·盗墓:驰骋想象的网络小说新类型248
(二)时空观念的革命251
(三)想象:现实的重构255
(四)想象的迷途:背对现实的写作259
二 新世纪传统小说创作想象力的重生262
(一)“重述神话”唤醒的文学的想象力262
(二)智性写作中的逻辑想象力272
三 走向文化工业的新世纪小说277
(一)文化工业与大众文化277
(二)情节为王的写作281
(三)写作的速度、长度与强度285
(四)以消费为本位的互动写作288
结语291
后记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