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媒体执政 媒体多样化背景下政府对新闻舆论的引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媒体执政 媒体多样化背景下政府对新闻舆论的引导
  • 陈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978750436585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新闻工作-舆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媒体执政 媒体多样化背景下政府对新闻舆论的引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理论篇3

第一章 媒体执政概论3

第一节 媒体、执政与媒体执政3

一、媒体的概念4

二、执政的实质6

三、媒体执政的内涵7

第二节 媒体执政主体、客体与手段8

一、媒体执政主体客体的界定9

二、媒体执政主体10

三、媒体执政客体11

四、媒体执政手段13

第三节 政府与媒体的关系16

一、相互回望的窗口:政府与媒体16

二、政府运用媒体19

三、媒体影响政府24

四、警惕媒体公共领域角色的异化28

第二章 媒体执政的意义、原则与途径32

第一节 媒体执政的背景32

一、政府所处历史方位的要求33

二、政府所面临的国际形势要求34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要求35

四、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36

第二节 媒体执政的意义37

一、推进民主政治,保障公众权益37

二、强化权力监督,减少过激行为38

三、提高政府效率,提升决策水平40

第三节 媒体执政的原则41

一、新闻传播原则41

二、实事求是原则43

三、服务民生原则44

四、宽容善意原则45

五、民主法治原则46

第四节 媒体执政的途径48

一、信息管理48

二、政务信息公开51

三、新闻发言人制度53

四、议程设置57

五、舆论引导59

第三章 媒体政策法规与伦理道德62

第一节 媒体政策法规62

一、我国媒体政策法规63

二、西方媒体政策法规67

三、媒体政策法规的作用71

第二节 媒体伦理道德73

一、媒体伦理道德的特征73

二、媒体伦理道德失范的表现76

三、媒体伦理道德失范的成因79

四、媒体伦理道德的建构81

第三节 媒体政策法规与伦理道德的关系84

一、媒体政策法规与伦理道德之同85

二、媒体政策法规与伦理道德之异86

三、媒体政策法规与伦理道德相互关系87

四、媒体政策法规与伦理道德的优缺点与启示88

第四章 媒体执政与政务信息公开91

第一节 政务信息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91

一、信息概说91

二、政务信息的基本涵义95

三、政务信息的主要特征99

第二节 政务信息的分类102

一、语言信息、文字信息和声像信息102

二、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105

三、紧急信息和一般信息106

四、报喜信息和报忧信息107

五、本级信息和上报信息109

六、传统信息和网络信息111

第三节 政务信息公开113

一、政务信息公开的兴起113

二、政务信息公开的内涵116

三、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的对策117

下篇 实务篇123

第五章 传统媒体、新媒体与政府应对123

第一节 纸质媒体分类及其特点124

一、纸质媒体的地位124

二、纸质媒体的分类126

三、纸质媒体的特点132

第二节 电子媒体分类及其特点133

一、电子媒体的地位133

二、电子媒体的分类135

三、电子媒体的特点140

第三节 新媒体分类及其特点141

一、什么是新媒体141

二、新媒体的分类143

三、新媒体传播的突出特点150

第四节 政府的媒体应对策略153

一、大众媒体与舆论影响153

二、政府的媒体应对原则156

三、加强政府媒体应对的思考158

第六章 网络传播与政府应对164

第一节 网络媒体与网络社交164

一、网络媒体的内涵165

二、网络媒体的特点167

三、网络社交与社交网络171

第二节 网络舆情的概念、特点与形成174

一、舆论、舆情与网络舆情174

二、网络舆情:民意晴雨表175

三、网络舆情的特点178

四、网络舆情的形成181

第三节 政府网络舆情应对185

一、网络舆情收集186

二、网络舆情研判187

三、网络舆情监测189

四、网络舆情引导191

第七章 微博传播与政府应对196

第一节 微博传播196

一、媒体新宠:微博197

二、微博传播的理论基础200

三、微博传播流程与分期201

四、微博传播的特点203

第二节 政务微博207

一、政务微博的现状207

二、政务微博的特点212

三、政务微博的建设216

第三节 微博执政218

一、微博参政的优势218

二、微博参政的缺陷220

三、微博参政的改善223

四、微博问政的工作要求225

第八章 突发公共事件与政府媒体应对229

第一节 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分级与特点229

一、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230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级234

三、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236

第二节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媒体意识238

一、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媒体应对的意义238

二、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媒体应对的原则240

三、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媒体应对存在的问题243

第三节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媒体应对策略247

一、媒体应对机制247

二、媒体应急响应249

三、突发信息发布251

主要参考文献254

后记2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