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工程师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网络工程师教程
  • 胡维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9052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793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806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核-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工程师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3

第1章 计算机系统知识3

1.1 计算机系统3

1.1.1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3

1.1.2 计算机硬件的典型结构4

1.1.3 计算机体系结构分类6

1.2 处理机7

1.2.1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7

1.2.2 运算器9

1.2.3 控制器9

1.2.4 寄存器10

1.2.5 处理机性能10

1.2.6 并行处理技术13

1.2.7 商用处理器介绍20

1.3 指令系统21

1.3.1 机器指令22

1.3.2 寻址方式23

1.3.3 CISC和RISC25

1.3.4 指令流水线26

1.4 存储器系统30

1.4.1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30

1.4.2 存储器的分类31

1.4.3 主存储器33

1.4.4 高速缓存35

1.4.5 辅助存储器38

1.5 输入输出系统43

1.5.1 输入输出控制系统43

1.5.2 输入输出接口45

1.6 嵌入式系统48

1.6.1 嵌入式系统基础48

1.6.2 嵌入式系统软件49

1.7 操作系统50

1.7.1 操作系统基础50

1.7.2 进程管理52

1.7.3 存储器管理57

1.7.4 设备管理62

1.7.5 文件系统管理64

1.8 计算机可靠性概述66

1.8.1 可靠性指标RAS66

1.8.2 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66

1.9 典型试题分析67

1.10 模拟试题72

第2章 系统开发和运行基础知识74

2.1 软件工程概述74

2.1.1 软件的概念和特点74

2.1.2 软件的分类和发展74

2.1.3 软件工程75

2.2 基本理论75

2.2.1 软件生命周期75

2.2.2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77

2.2.3 软件开发方法81

2.2.4 软件开发工具和环境82

2.3 结构化方法82

2.3.1 结构化分析82

2.3.2 结构化设计85

2.3.3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91

2.3.4 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91

2.4 面向对象方法93

2.4.1 面向对象的概念和特征93

2.4.2 面向对象分析96

2.4.3 面向对象设计96

2.4.4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97

2.4.5 统一建模语言97

2.5 软件质量与工程管理101

2.5.1 软件质量101

2.5.2 软件测试104

2.5.3 系统维护107

2.5.4 项目管理基础108

2.6 典型试题分析115

2.7 模拟试题118

第3章 数据通信基础120

3.1 基本概念120

3.1.1 数据与信号120

3.1.2 信道122

3.1.3 传输方式123

3.1.4 通信方式124

3.1.5 传输损耗124

3.1.6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125

3.2 基本理论126

3.2.1 傅里叶分析126

3.2.2 奈奎斯特定理126

3.2.3 香农公式126

3.3 传输介质127

3.3.1 铜介质127

3.3.2 光介质129

3.3.3 无线介质131

3.4 数据编码技术132

3.4.1 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编码133

3.4.2 数字数据-模拟信号调制135

3.4.3 模拟数据-数字信号编码138

3.4.4 模拟数据-模拟信号调制139

3.5 同步控制技术139

3.5.1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139

3.5.2 位同步139

3.5.3 字符同步140

3.5.4 帧同步140

3.6 数据交换技术141

3.6.1 电路交换141

3.6.2 报文交换142

3.6.3 分组交换142

3.6.4 快速分组交换143

3.7 信道复用技术144

3.7.1 频分复用144

3.7.2 时分复用145

3.7.3 统计复用145

3.7.4 波分复用146

3.7.5 码分复用146

3.8 差错控制技术148

3.8.1 差错产生的原因148

3.8.2 差错控制方法148

3.8.3 奇偶校验码149

3.8.4 循环冗余校验码150

3.8.5 检查和编码151

3.8.6 海明码152

3.8.7 自动请求重发153

3.9 数据通信性能指标155

3.9.1 时延155

3.9.2 时延带宽积155

3.9.3 比特率与波特率156

3.9.4 误码率与误比特率156

3.10 线路连接设备157

3.10.1 网络适配器157

3.10.2 调制解调器157

3.10.3 CSU/DSU157

3.11 物理层标准158

3.11.1 EIA-RS-232标准158

3.11.2 EIA/TIA-568标准159

3.11.3 脉码调制(PCM)体制159

3.11.4 同步数字体系(SDH)161

3.12 典型试题分析161

3.13 模拟试题167

第4章 网络体系结构169

4.1 网络拓扑结构169

4.2 网络分类172

4.2.1 局域网172

4.2.2 城域网173

4.2.3 广域网173

4.2.4 接入网174

4.2.5 主干网177

4.3 网络参考模型178

4.3.1 ISO OSI/RM178

4.3.2 TCP/IP模型180

4.4 网络操作系统181

4.4.1 功能和分类181

4.4.2 Windows 2003183

4.4.3 ISA 2004185

4.4.4 RedHat Linux185

4.5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187

4.5.1 ODI187

4.5.2 NDIS188

4.6 典型试题分析189

4.7 模拟试题190

第5章 TCP/IP协议192

5.1 TCP/IP协议簇192

5.2 网络接口层协议193

5.2.1 Ethereal193

5.2.2 SLIP195

5.2.3 PPP196

5.3 网际层协议198

5.3.1 IP地址198

5.3.2 子网掩码200

5.3.3 IP协议204

5.3.4 ICMP协议208

5.3.5 IGMP协议214

5.3.6 ARP与RARP协议216

5.3.7 动态路由协议219

5.4 传输层协议227

5.4.1 端口与套按字227

5.4.2 TCP229

5.4.3 UDP234

5.5 应用层协议236

5.5.1 域名系统DNS236

5.5.2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239

5.5.3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242

5.5.4 文件传输协议FTP245

5.5.5 远程终端协议TELNET248

5.5.6 网络地址转换NAT249

5.5.7 电子邮件252

5.6 因特网服务与典型应用258

5.6.1 服务供应商258

5.6.2 电子商务258

5.6.3 电子政务260

5.6.4 主机服务提供者261

5.6.5 数据中心262

5.7 典型试题分析262

5.8 模拟试题268

第6章 局域网与网络连接设备271

6.1 IEEE体系结构271

6.2 以太网273

6.2.1 传统以太网273

6.2.2 交换式以太网276

6.3 高速局域网技术279

6.3.1 百兆以太网279

6.3.2 千兆以太网280

6.3.3 万兆以太网280

6.4 虚拟局域网281

6.4.1 虚拟局域网的优点281

6.4.2 虚拟局域网的划分281

6.4.3 虚拟局域网的标准282

6.4.4 虚拟局域网生成树模式282

6.5 无线局域网283

6.5.1 IEEE 802.11标准283

6.5.2 蓝牙标准284

6.5.3 HomeRF工业标准285

6.5.4 WLAN285

6.6 网络连接设备288

6.6.1 中继器288

6.6.2 集线器288

6.6.3 网桥288

6.6.4 交换机289

6.6.5 路由器292

6.7 典型试题分析294

6.8 模拟试题297

第7章 网络管理298

7.1 网络管理基本概念298

7.1.1 网络管理功能298

7.1.2 网络管理基本模型299

7.2 网络管理标准与协议301

7.2.1 网络管理标准301

7.2.2 CMIS/CMIP协议304

7.2.3 SNMP协议306

7.2.4 SMI/MIB-II310

7.2.5 RMON协议312

7.3 网络管理工具315

7.3.1 常用命令315

7.3.2 Sniffer319

7.3.3 Analyzer320

7.4 网络管理平台321

7.4.1 HP OpenView321

7.4.2 IBM NetView321

7.4.3 SUN Net Manager322

7.5 分布式网络管理322

7.5.1 基于Web的分布式网络管理322

7.5.2 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式网络管理323

7.6 网络系统的管理324

7.6.1 网络系统的监视324

7.6.2 故障恢复分析324

7.6.3 系统性能分析327

7.7 典型试题分析329

7.8 模拟试题335

第8章 网络安全338

8.1 网络安全概述338

8.1.1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338

8.1.2 网络安全的目标338

8.1.3 安全机制与技术339

8.2 数据加密技术340

8.2.1 密码学基础340

8.2.2 对称密钥密码体制342

8.2.3 非对称密码体制344

8.2.4 数据加密的实现方式346

8.2.5 密钥管理347

8.2.6 信息摘要349

8.3 数字签名与数字证书351

8.3.1 数字签名351

8.3.2 数字证书352

8.3.3 认证技术353

8.4 安全协议356

8.4.1 网络接口层安全协议357

8.4.2 网络层安全协议359

8.4.3 传输层安全协议364

8.4.4 应用层安全协议367

8.4.5 虚拟专用网376

8.5 计算机病毒383

8.5.1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383

8.5.2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384

8.5.3 计算机病毒的防御386

8.5.4 典型病毒简介387

8.6 防火墙技术390

8.6.1 防火墙概述390

8.6.2 防火墙的类型391

8.6.3 常见的防火墙网络结构394

8.7 入侵检测395

8.7.1 入侵检测概述395

8.7.2 IDS的模型和原理396

8.7.3 IDS的类型398

8.8 典型试题分析399

8.9 模拟试题403

第9章 标准化和信息化基础407

9.1 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标准化407

9.1.1 标准化概述407

9.1.2 标准代号407

9.1.3 安全性标准408

9.2 标准组织408

9.2.1 国际标准组织408

9.2.2 美国标准组织409

9.2.3 欧洲标准组织409

9.2.4 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409

9.3 信息化战略及有关法规410

9.3.1 信息化战略和策略410

9.3.2 有关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411

9.4 知识产权基础413

9.4.1 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413

9.4.2 知识产权的特征413

9.4.3 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415

9.4.4 软件著作权416

9.4.5 商标权421

9.4.6 专利权423

9.4.7 商业秘密431

9.4.8 企业知识产权432

9.5 典型试题分析434

9.6 模拟试题436

下篇441

第10章 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与管理维护441

10.1 网络系统的生命周期441

10.2 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442

10.2.1 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442

10.2.2 需求分析的内容和指标442

10.2.3 现有系统的调查分析和评价443

10.2.4 需求分析的评审444

10.3 网络系统的设计445

10.3.1 网络系统设计的目标和原则445

10.3.2 技术和产品的调研与评估447

10.3.3 网络系统的设计步骤448

10.3.4 新网络业务运营计划451

10.3.5 设计和计划评审452

10.4 网络系统的层次结构453

10.4.1 接入层453

10.4.2 汇聚层454

10.4.3 核心层454

10.4.4 案例分析454

10.5 结构化布线457

10.5.1 结构化布线的特点457

10.5.2 结构化布线的组成458

10.5.3 器材和设备460

10.5.4 结构化布线标准460

10.6 网络系统的实施461

10.6.1 工程实施461

10.6.2 系统测试462

10.6.3 系统评价465

10.7 网络系统的管理466

10.7.1 用户措施466

10.7.2 网络系统的配置管理468

10.7.3 网络系统的监视472

10.7.4 故障分析与恢复473

10.7.5 网络系统的升级476

10.7.6 文档资料477

10.8 典型试题分析478

10.9 模拟试题482

第11章 网络设施及配置485

11.1 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485

11.1.1 常见连接方式485

11.1.2 IOS命令模式486

11.1.3 IOS文件管理487

11.1.4 IOS常用命令487

11.1.5 Web命令方式490

11.1.6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491

11.2 交换机的端口配置491

11.2.1 二层端口的配置492

11.2.2 三层端口的配置493

11.2.3 监控及维护端口494

11.2.4 维护MAC地址表495

11.3 跨交换机的VLAN通信496

11.3.1 静态VLAN的配置496

11.3.2 Trunk的作用和标识498

11.3.3 ISL和IEEE 802.1q499

11.3.4 Trunk的几种模式和协商500

11.3.5 VLAN Trunk的配置502

11.3.6 实现VLAN间通信504

11.4 VLAN的Trunk协议(VTP)508

11.4.1 VTP原理508

11.4.2 VTP修剪510

11.4.3 VTP的版本511

11.4.4 VTP的配置512

11.5 生成树协议514

11.5.1 STP概述514

11.5.2 STP的配置515

11.5.3 RSTP517

11.6 路由器的配置518

11.6.1 以太网端口的配置518

11.6.2 串行端口的配置520

11.6.3 静态路由的配置522

11.6.4 默认路由的配置524

11.7 路由协议的配置526

11.7.1 RIP协议常用配置命令526

11.7.2 RIP协议的配置案例526

11.7.3 IGRP协议常用配置命令530

11.7.4 IGRP协议的配置案例530

11.7.5 EIGRP协议常用配置命令532

11.7.6 EIGRP协议的配置案例532

11.7.7 OSPF协议常用配置命令534

11.7.8 OSPF协议的配置案例535

11.7.9 HSRP协议常用配置命令538

11.7.10 HSRP协议的配置案例539

11.8 ACL的配置541

11.8.1 路由器的ACL配置541

11.8.2 标准ACL的配置542

11.8.3 扩展ACL的配置543

11.9 NAT的配置546

11.9.1 静态NAT的配置546

11.9.2 动态NAT的配置548

11.9.3 NPAT的配置550

11.9.4 验证NAT和NPAT的配置552

11.10 IPSec VPN的配置552

11.11 防火墙的配置555

11.11.1 PIX的命令模式和文件管理555

11.11.2 PIX常用配置命令556

11.11.3 静态和管道命令556

11.11.4 PIX的配置案例558

11.12 VoIP配置560

11.12.1 VoIP简介560

11.12.2 VoIP配置案例561

11.13 典型试题分析564

11.14 模拟试题572

第12章 Windows网络应用与服务581

12.1 Windows域与活动目录581

12.1.1 域581

12.1.2 Windows活动目录583

12.2 Windows终端服务与远程管理584

12.2.1 设置Telnet Service584

12.2.2 设置Terminal Service586

12.3 IIS配置595

12.3.1 IIS安装595

12.3.2 Web服务器配置597

12.3.3 FTP服务器配置607

12.4 邮件服务器配置612

12.4.1 SMTP服务器配置612

12.4.2 POP3服务器配置617

12.4.3 邮件服务器测试620

12.5 DHCP与DNS服务器配置622

12.5.1 DHCP服务器配置622

12.5.2 DNS服务器配置633

12.6 代理服务器与VPN服务器配置640

12.6.1 代理服务器配置640

12.6.2 VPN服务器配置648

12.7 典型试题分析660

12.8 模拟试题682

第13章 Linux网络应用与服务684

13.1 常用命令与配置文件684

13.1.1 用户和组管理684

13.1.2 文件和目录管理688

13.1.3 常见网络配置文件692

13.2 Squid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695

13.2.1 Squid服务器的基本概念695

13.2.2 Squid服务器的常用命令696

13.2.3 Squid服务器配置696

13.3 SAMBA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698

13.3.1 SAMBA服务器常用命令698

13.3.2 SAMBA服务器配置699

13.4 BIND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703

13.4.1 BIND服务器基本概念704

13.4.2 BIND服务器常用命令704

13.4.3 BIND服务器配置704

13.5 DHCP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712

13.5.1 DHCP服务器的常用命令712

13.5.2 DHCP服务器配置713

13.6 FTP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718

13.6.1 FTP服务器软件718

13.6.2 vsFTPd服务器配置719

13.7 APACHE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725

13.7.1 APACHE服务器常用命令725

13.7.2 APACHE服务器配置725

13.8 SENDMAIL服务器的管理与配置738

13.8.1 SENDMAIL服务器别名738

13.8.2 SENDMAIL服务器的常用命令739

13.8.3 SENDMAIL服务器配置739

13.9 典型试题分析745

13.10 模拟试题753

第14章 网络新技术757

14.1 无源光网络757

14.1.1 APON与EPON757

14.1.2 GPON758

14.2 3G CDMA技术和4G标准759

14.2.1 TD-SCDMA759

14.2.2 WCDMA760

14.2.3 CDMA2000761

14.2.4 4G标准762

14.3 LMDS/MMDS混合型微波接入762

14.3.1 MMDS和LMDS762

14.3.2 LMDS/MMDS混合型微波接入763

14.4 卫星IP网络764

14.4.1 IP over卫星与IP over卫星ATM764

14.4.2 卫星通信技术的特点765

14.5 蓝牙技术766

14.5.1 无线频段的选择和抗干扰766

14.5.2 媒体接入控制767

14.5.3 基于包的通信767

14.5.4 连接建立768

14.5.5 功率管理768

14.5.6 微微网间通信769

14.6 宽带IP主干网769

14.6.1 IP over ATM769

14.6.2 IP over SDH770

14.6.3 IP over DWDM771

14.6.4 IP over DWDM的网络模式771

14.7 IPv6772

14.7.1 IPv6数据报773

14.7.2 IPv6寻址774

14.7.3 IPv6路由775

14.7.4 IPv6自动配置776

14.7.5 IPv6的移动性与安全性776

14.7.6 IPv4到IPv6的过渡技术776

14.8 P2P网络778

14.8.1 P2P网络定义778

14.8.2 P2P网络结构分类779

14.8.3 典型的P2P应用软件780

14.9 Ad Hoc网络781

14.9.1 移动IP协议781

14.9.2 Ad Hoc网络简介782

14.9.3 Ad Hoc网络中的路由技术783

14.10 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784

14.10.1 传感器网络的主要特点784

14.10.2 传感器网络的基本结构785

14.10.3 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785

14.10.4 物联网概述787

14.11 典型试题分析787

14.12 模拟试题790

参考文献7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