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 张之洞与武汉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 张之洞与武汉
  • 皮明庥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754302371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一位总督·一座城市·一场革命 张之洞与武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缔造先从江汉起1

一、武汉城市崛起的逻辑链1

二、回望3500年的城市轨迹2

三、江汉起宏图4

四、治鄂兴汉三部曲6

五、冲破阻力创业的大气度11

第二章 峰回路转的铁路建设17

一、沟通京师与武汉的大动脉——京汉铁路18

二、粤汉、川汉铁路之筹建21

三、大冶至石灰窑铁路——湖北的第一条铁路25

四、轮运和江防25

第三章 规模恢宏的近代工业27

一、湖北炼铁厂(汉冶萍公司)——远东最大钢铁联合企业27

二、大冶铁矿和王三石、马鞍山煤矿31

三、湖北枪炮厂(汉阳兵工厂)——享誉海内的军工名厂32

四、丝麻四局——组群式的近代纺织业34

五、宏大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列表37

第四章 商务和商战41

一、阐发商战论41

二、成立商务局、商会41

三、讲求商学42

四、以工振商42

五、鼓励出口,扩大外销43

六、商品推销术和商品博览会、交易会44

七、汉口商务勃兴46

第五章 艰辛兴农48

一、引进美国陆地棉48

二、改进制茶,扩大茶叶出口49

三、兴办蚕桑50

四、农业教育50

五、科技兴农52

第六章 文人的理财术53

一、强化管理,反贪廉政53

二、裁厘卡,设统捐55

三、“盐厘加价”及专税56

四、劝捐、派捐58

五、设铜元局铸造铜币58

六、设银元局铸造银元59

七、发行纸币59

八、近代银行在汉诞生60

第七章 武汉市政62

一、建设武昌文教区62

二、修武金堤、武青堤63

三、汉阳工业区和码头区的创建64

四、拓宽汉口、武昌街道64

五、密昌墀与后城马路风波65

六、修建汉口后湖长堤——张公堤67

七、近代邮政69

八、电报电话70

九、市内交通72

十、城市水电公用事业75

第八章 城市管理机制的初步转型78

一、新政中的机构改革78

二、夏口厅之设和两县一厅格局的形成81

三、辟武昌为自开商埠84

四、近代警察制度85

五、模范监狱87

六、地方自治88

七、消防治安89

第九章 堪称一流的教育兴革92

一、办学模式的创新92

二、传统书院的改制94

三、废科举,兴学堂100

四、大举派遣留学生124

五、武汉教育领先地位形成133

第十章 文化设施的建构135

一、创建湖北图书馆135

二、成立湖北舆图总局136

三、着手修《湖北通志》137

四、举办《湖北官报》137

五、扩充湖北官书局138

六、翻译西书和成立“江楚编译局”138

第十一章 折中新旧的政治142

一、哥老会起义与教案142

二、甲午战争的主战派145

三、戊戌变法——从支持到抵制149

四、“乱民”不能保国——反对义和团154

五、“东南互保”的谋划155

六、镇压自立军汉口起事157

七、新政主角159

第十二章 称雄江南的新军编练168

一、江南自强军的编练168

二、创建湖北新军170

三、建设湖北水师172

第十三章 应酬交酢的外事和交涉174

一、租界和外事纠纷174

二、教案中的妥协177

三、频繁的外事接见178

四、传教士杨格非笔下的张之洞182

第十四章 张之洞与慈禧185

一、慈禧拔擢的探花185

二、张之洞外放巡抚186

三、获准建造卢汉铁路186

四、“东南互保”中与慈禧的不同政见187

五、武昌建行都之议188

六、假光绪案191

七、慈禧临终前的召见192

八、与摄政王的政争192

第十五章 同僚恩怨195

一、与李鸿章之间195

二、交恶翁同和、彭玉麟196

三、张之洞与刘坤一197

四、南张北袁197

五、看重盛宣怀198

六、提携张謇199

七、被徐致祥所参201

第十六章 幕僚群像203

一、求才纳士的人才观203

二、从梁夫子到辜疯子204

三、兴学的人才群体210

四、两湖书院著名学者213

第十七章 张之洞与新派人士217

一、与李提摩太之间217

二、和维新派的离合219

三、孙中山谋见张之洞的传说220

第十八章 “体用学派”之集大成221

一、撰写《劝学篇》之目的及思想222

二、“中体西用”论形成的历史考察224

三、“中体西用”论的实质和内涵226

四、“中体西用”论的历史作用228

第十九章 儒臣官品和洋务心态233

一、书生气质和表层文化心理233

二、洋务之道和深层文化意识236

三、儒臣官品和洋务政风239

第二十章 张之洞新政与武汉城市初步近代化的打造243

一、张之洞辞世243

二、打造城市近代化245

三、缺陷与局限250

第二十一章 武汉城市初步近代化成为“首义”的城市背景253

一、辛亥革命是一场城市革命253

二、城市近代化孕育的新兴社会力量254

第二十二章 武昌起义274

一、革命重心北移武汉274

二、武昌首义282

三、湖北军政府的诞生288

四、血战汉口290

五、黄兴拜将294

六、汉阳保卫战295

七、城市起义和市民参与298

八、工商界求和与妥协的社会心理310

九、武汉停战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312

第二十三章 湖北军政府的运行机制和蜕变316

一、军政府结构和机制的变化316

二、军政府的历史建树319

三、军政府内部矛盾及其蜕变323

第二十四章 辛亥革命中的张之洞门生330

一、武昌起义中的张之洞弟子330

二、湖北军政府中的张之洞弟子332

三、辛亥革命后文坛中的张之洞弟子333

四、张之洞“种豆得瓜”解读334

第二十五章 一场伟大而仓促的革命338

一、武昌起义的主要特点338

二、武昌起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341

三、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342

四、先天不足和事起仓促344

第二十六章 革命引发的社会变动347

一、政体变动——政党政治的扭曲347

二、经济变动——工商业的曲折发展354

三、思想变动——社会主义新潮的出土359

四、习俗变动——社会生活的出新362

第二十七章 辛亥大火废墟上的汉口重建369

一、辛亥战火对汉口市区的洗礼369

二、重建汉口筹划和孙中山的武汉建设蓝图370

三、新汉口的建房热和模范区375

第二十八章 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武汉城市的重塑和衰变379

一、三镇一体化趋势的加强379

二、武汉建市383

三、民国时代武汉城市建置变迁385

四、沦陷后城市近代化断裂387

第二十九章 张之洞身后的灵光392

一、城市的怀念392

二、张之洞在武汉的纪念建筑和遗址393

三、各地的纪念建筑397

四、齐白石画张之洞像398

五、张之洞在武汉的楹联和书法398

参考书目402

后记4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