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网络空间主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论网络空间主权
  • 方滨兴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4255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39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465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主权-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论网络空间主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1

1.1网络的一般性定义4

1.2各类(电磁)信息网络5

1.2.1电信网5

1.2.2广播电视网7

1.2.3互联网8

1.2.4移动互联网8

1.2.5社交网络8

1.2.6物联网9

1.2.7传感网9

1.2.8工业控制网10

1.2.9量子通信网10

1.3关于空间的概念10

1.4网络空间概念的引出12

1.5网络空间的各种描述方法17

1.5.1简单地将网络空间定义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17

1.5.2将网络空间定义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及其所承载的数据21

1.5.3将网络空间定义为设施、数据与人的集合24

1.5.4将网络空间定义为设施、数据与操作的集合26

1.5.5将网络空间定义为设施、数据、人与操作的完备集合29

1.6网络空间的四要素分析33

1.7网络空间的演变历史34

1.7.1无线广播的演变历史35

1.7.2直播卫星的演变历史38

1.7.3有线电视的演变历史41

1.7.4互联网的演变历史43

1.7.5网络空间演变过程中关注点的变化52

1.8网络空间的真实特性52

1.8.1从虚实映射的角度看真实性53

1.8.2从网络空间表现形式上看真实性53

1.9网络空间的定义53

1.9.1从公众角度描述网络空间的含义54

1.9.2从学术角度定义网络空间的术语55

1.9.3从国际视角给出网络空间的表述55

1.10网络空间安全的定义56

第2章 对传统主权概念的认识58

2.1主权的由来58

2.1.1西方主权概念的400年历史59

2.1.2世界主权国家独立的三波浪潮60

2.1.3主权对内的相对合宪性:战后的伊拉克61

2.1.4主权对外的相对合宪性:瑞士与避税岛62

2.2主权的内涵63

2.2.1主权内涵的第一天然属性:领土主权63

2.2.2主权内涵的第二天然属性:人民主权64

2.2.3主权内涵的第三天然属性:政治主权64

2.2.4未进化主权:非自治领土的主权保护65

2.3主权的外延65

2.3.1主权外延的第一天然属性:国际自卫权65

2.3.2主权外延的第二天然属性:国际独立权66

2.3.3主权外延的第三天然属性:国际平等权67

2.4主权的运用69

2.4.1地缘历史决定传统国家主权禀赋69

2.4.2历史上“超主权”的世界观72

2.4.3“统筹两个大局”体现主权合宪性75

2.4.4国家主权已延伸到网络空间76

第3章 对“网络空间主权”概念的解读77

3.1关于网络空间主权的多种解读77

3.1.1“网络主权”:“网络空间主权”的简称77

3.1.2联合国的观点78

3.1.3日内瓦原则宣言79

3.1.4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中的观点80

3.2网络空间主权的定义81

3.2.1网络空间主权的基本要素82

3.2.2网络空间主权的基本权利82

3.2.3网络空间主权的基本原则83

3.2.4网络空间主权的定义83

3.3各类网络空间中的主权演变84

3.3.1网络空间主权自然存在的网络类型85

3.3.2网络空间主权未被质疑的网络类型86

3.3.3网络空间主权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网络类型88

3.3.4网络空间主权存在争议的网络类型89

第4章 倡导网络空间主权的必要性99

4.1缺乏网络空间主权所带来的冲突100

4.1.1域名等互联网资源的管辖权100

4.1.2数据权利的归属102

4.1.3大数据带来的问题103

4.1.4合法性判定原则的不同带来的问题104

4.1.5跳板攻击溯源中存在的问题106

4.1.6钓鱼网站面临的跨境问题108

4.2国际互联网演变成为各国利益空间108

4.2.1政治层面上的主权利益109

4.2.2军事层面上的主权利益109

4.2.3经济层面上的主权利益110

4.2.4文化层面上的主权表现111

4.2.5社会稳定层面上的主权表现111

4.2.6法律层面上的主权利益111

4.2.7国家管辖权在网络空间中的冲突112

4.3各国在同一个网络空间中分享利益112

4.3.1仅靠利益攸关方无法解决所有问题113

4.3.2网络空间主权共治模式的必要性115

4.3.3网络空间呼唤新秩序的出现117

4.4我国倡导网络空间主权的主要出发点120

4.4.1有利于强化国家在网络时代的国际法地位,主导网络国际共治121

4.4.2有利于依法治网121

4.4.3有利于维护政权稳定122

4.4.4有利于规范军事存在122

4.4.5有利于保护国家基础数据资源122

4.4.6有利于建立网络安全的基础123

4.4.7有利于提升互联网国际话语权123

4.5互联网主权的例外124

4.5.1关于网络公域124

4.5.2关于国际公域125

4.5.3关于主权让渡空间125

第5章 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网利益攸关方的关联127

5.1“多利益攸关方”模式的由来127

5.2“多利益攸关方”的主要成员128

5.2.1“多利益攸关方”中重要的国际组织128

5.2.2“多利益攸关方”中重要的企业135

5.2.3在互联网领域被公认有影响力的个人143

5.3互联网主权的提出对互联网霸权发起了挑战155

5.3.1国际社会开始对互联网强势国家控制互联网有所警惕155

5.3.2联合国形成的共识奠定了网络空间主权的国际法理基础156

5.3.3各国对网民利益的保护诉求超越了利益攸关方提供的技术与服务优势156

5.3.4网络空间主权对网络霸权发起了挑战157

5.4互联网主权与互联网利益攸关方的共存模式158

5.4.1共存模式的基本原则158

5.4.2共存模式的基本策略158

第6章 我国对网络空间主权理念的宣示161

6.1习近平主席的系列讲话161

6.1.1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11月)161

6.1.2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162

6.1.3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62

6.1.4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贺词(2014年11月)162

6.1.5在巴西国会的演讲(2014年7月)163

6.2国家领导人刘云山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163

6.3马凯副总理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11月)165

6.4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演讲(2012年5月28日)166

6.5国家的相关文件166

6.5.1《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2017年3月1日)166

6.5.2《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2016年12月27日)168

6.5.3《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2016年11月7日)169

6.5.4《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2016年7月27日)169

6.5.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年7月1日)170

6.5.6《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2010年6月8日)170

6.6我国参与制订的国际组织文件171

6.6.1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倡议(2015年12月18日)171

6.6.2联合国文件(2015年7月22日)171

6.6.3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2015年1月9日)173

6.6.4《信息社会突尼斯议程》(2005年11月18日)175

6.7我国参与制订的双边协定176

6.7.1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的联合声明(2016年6月)176

6.7.2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协定(2015年5月)177

6.7.3中国与巴西的联合声明(2014年7月)177

6.8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讲话178

6.8.1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闭幕式上的演讲(2016年11月)178

6.8.2在中俄互联网网络空间发展与安全论坛上的演讲(2016年4月)179

6.8.3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2016年2月)179

6.8.4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闭幕式上的演讲(2015年12月)180

6.8.5在巴西全球互联网大会的演讲(2015年6月)181

6.8.6在2015年新春招待会上的致辞(2015年2月)181

6.8.7在第七届中美互联网论坛上的演讲(2014年12月)181

6.8.8在首届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的演讲(2014年9月)182

6.8.9在中韩互联网圆桌会议的演讲(2013年12月)182

6.8.10在第五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上的演讲(2013年9月)183

6.9中国在联合国GGE第五届会议上的立场(2016——2017年)183

第7章 网络空间主权已客观存在于世界各国的事务中187

7.1关于域名体系的设计与运行187

7.1.1关于顶级域名的设计188

7.1.2ICANN接受政府的管理188

7.2针对互联网域名的司法判例189

7.2.1域名冲突的司法判决案例190

7.2.2美国通过没收域名来打击盗版193

7.3对网络空间的军事保护194

7.4对网络数据的保护195

7.5对网站进行监管196

7.6停止向特定目标提供网络服务196

7.7阻止互联网有害信息传播197

7.7.1俄罗斯阻止对特定网页进行访问197

7.7.2澳大利亚要求安装过滤器198

7.7.3德国对互联网传播非法信息的过滤要求198

7.7.4日本阻断儿童色情网站199

7.7.5英国封锁侵权网站199

7.7.6法国屏蔽恐怖主义网站200

7.7.7印度政府屏蔽违法网站201

7.8清除网络恐怖主义信息202

7.9打击网络威胁与煽动言论204

7.9.1美国打击网上散布恐吓言论的行为204

7.9.2德国打击网上散布威胁言论的行为205

7.9.3英国打击网上散布违法言论的行为205

7.10打击散布网络谣言207

7.11打击网络人身攻击207

7.11.1美国用法律制裁人身攻击者207

7.11.2德国法院判决谷歌搜索引擎部分功能违法208

7.12打击侵犯网络隐私209

7.12.1美国警察保护被人肉的“虐狗男”209

7.12.2韩国打击网络人肉行为209

7.12.3美国判决学校监控侵犯个人隐私211

7.12.4欧盟的“被遗忘权利”规则211

7.12.5法国对google.fr的裁决212

7.13打击网络偏见与种族歧视213

7.13.1法国打击网络种族歧视行为213

7.13.2德国判罚支持大屠杀言论的网站负责人214

7.13.3新加坡打击网上散布仇恨言论的行为214

7.14打击网络黑客攻击行为215

7.14.1美国打击僵尸网络的“清理行动”计划215

7.14.2国际打击僵尸网络的“托瓦行动”216

7.15打击网络银行犯罪217

7.15.1澳大利亚打击网络信用卡盗用行为217

7.15.2美国打击窃取银行用户资金行为218

7.16打击售假电子商务网站218

7.17打击网络盗用身份219

7.18打击网络欺诈220

7.19打击网络盗版220

7.19.1打击网络盗版的国际联合“停网行动”221

7.19.2瑞典打击电影盗版行动221

7.20打击网络色情222

7.20.1美国打击网络儿童色情的“雪崩行动”222

7.20.2德国打击跨国儿童色情网络224

7.21打击网络赌博225

7.22打击垃圾邮件的传播226

第8章 各国的网络空间立场及其相关涉网法规228

8.1联合国当前的总体网络空间观228

8.2各国政府的网络空间立场230

8.2.1阿尔巴尼亚230

8.2.2澳大利亚231

8.2.3奥地利233

8.2.4博茨瓦纳234

8.2.5巴西234

8.2.6加拿大235

8.2.7哥伦比亚237

8.2.8古巴240

8.2.9埃及242

8.2.10萨尔瓦多242

8.2.11爱沙尼亚243

8.2.12芬兰243

8.2.13法国244

8.2.14格鲁吉亚246

8.2.15德国247

8.2.16印度249

8.2.17印度尼西亚250

8.2.18日本251

8.2.19约旦252

8.2.20哈萨克斯坦253

8.2.21肯尼亚254

8.2.22黎巴嫩254

8.2.23墨西哥255

8.2.24荷兰255

8.2.25巴拿马256

8.2.26秘鲁257

8.2.27波兰257

8.2.28葡萄牙258

8.2.29卡塔尔259

8.2.30韩国259

8.2.31俄罗斯联邦260

8.2.32塞内加尔261

8.2.33塞尔维亚261

8.2.34西班牙264

8.2.35瑞典265

8.2.36瑞士266

8.2.37多哥268

8.2.38土库曼斯坦269

8.2.39英国270

8.2.40美国271

8.3主要国家涉及互联网管理的法规274

8.3.1维护国家安全274

8.3.2维护社会秩序276

8.3.3保障网络安全与网络秩序278

8.3.4保护数据安全及个人隐私282

8.4我国网络空间主权法治体系的最新进展286

8.4.1立法上确立了网络空间主权原则286

8.4.2执法上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依法行使行政管辖权287

8.4.3司法上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依法行使司法管辖权288

8.4.4监管体制上强化国家网络安全的保障288

8.4.5主体上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网络空间的治理290

8.4.6国际上依法加强国际合作,尊重网络空间主权291

8.4.7《网络安全法》的主要内容291

第9章 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科学基础296

9.1网络空间独立权296

9.1.1一般性网络的独立控制属性296

9.1.2具有复杂互联的二部图模式的网络形态297

9.1.3国际电信网络中寻址与互连相统一所带来的独立特性297

9.1.4国际互联网中地址解析与寻址相分离的特殊性297

9.1.5现行的集中式域名解析模式299

9.1.6集中式域名解析体系对互联网独立权的冲击300

9.1.7解决互联网独立权的技术手段301

9.1.8应对三种域名解析风险的方法302

9.2网络空间平等权305

9.2.1网络空间平等权的重要性305

9.2.2互联网组织国际化是互联网主权平等的表现形式306

9.2.3非国际治理模式带来的风险307

9.2.4国家间平等互联是平等权的基本要求308

9.2.5基于网络空间平等权的国家网络空间豁免权308

9.3网络空间自卫权309

9.3.1网络空间自卫权是网络空间独立权的延伸309

9.3.2网络空间的特殊性与复杂性309

9.3.3网络疆界310

9.3.4军队保卫国家网络空间的授权311

9.4网络空间管辖权312

9.4.1网络空间管辖权的定义与范围312

9.4.2构建网络空间的法律规范312

9.4.3在网络空间中对政治安全的保护316

9.4.4在网络空间中对经济安全的保护319

9.4.5在网络空间中对文化安全的保护321

9.4.6在网络空间中行使行政监管权力323

第10章 网络空间主权的外延326

10.1关于数据主权326

10.1.1数据主权的基本概念326

10.1.2数据主权的构成要素327

10.1.3数据主权的属性328

10.1.4数据主权提出的必然性329

10.1.5数据具有重要的主权保护价值330

10.1.6依法保护国家数据主权与个人数据权330

10.1.7数据主权的国内外基本共识333

10.1.8数据主权的保护方式334

10.1.9数据主权在立法、司法和执行等操作层面所面临的难题335

10.2关于信息主权338

10.2.1信息主权的基本概念338

10.2.2信息主权的三项基本权利338

10.2.3信息主权的四个基本要素340

10.2.4信息主权的来源340

10.2.5信息主权面临的挑战343

10.2.6对个人信息的保护346

10.3关于电磁空间主权347

10.4关于技术主权348

第11章 关于网络空间主权理念的冲突350

11.1支持网络空间存在主权的观点351

11.1.1联合国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原则宣言》中的观点(2003年)352

11.1.2上海市松江区委党校李鸿渊的观点(2008年)352

11.1.3美国《空军法律评论·法律版》所刊登的观点(2009年)352

11.1.4美国参议院商业、科学和运输委员会的观点(2010年2月)354

11.1.5美国布朗大学詹姆斯·刘易斯的观点(2010年5月)354

11.1.6美国杨百翰大学埃里克·塔尔博特·詹森的观点(2011年)355

11.1.7我国外交部黄惠康的观点(2012年1月)355

11.1.8北京邮电大学方滨兴的观点(2012年4月)356

11.1.9中国人民解放军郭世泽的观点(2013年3月)357

11.1.10希腊比雷埃夫斯大学安德鲁·拉罗普洛斯的观点(2013年3月)357

11.1.11《关于从国际安全的角度看信息和电信领域的发展政府专家组报告》中的观点(2013年6月)358

11.1.12《适用于网络战的塔林国际法手册》中的观点(2013年)358

11.1.13芬兰国防大学的托皮·图乌卡能的观点(2013年)362

11.1.14民建中央信息技术委员会王永刚的观点(2015年2月)364

11.1.15荷兰埃琳·杰克逊的观点(2015年4月)364

11.1.16美国卡内基基金会斯科特·L·马尔科姆森的观点(2016年4月)365

11.1.17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方滨兴的观点(2016年4月)366

11.1.18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郝叶力的观点(2016年)367

11.1.19维基百科对网络主权的论述(2016年)369

11.2反对网络空间主权的观点369

11.2.1互联网是全球公域说369

11.2.2互联网没有领网说372

11.2.3互联网无国界说374

11.2.4利益攸关方主导互联网说376

11.2.5互联网信息自由流动说377

11.2.6网络空间新主权理论说379

11.2.7防止政府作恶假定说382

11.3网络空间主权难以确定的观点383

11.4国际社会在网络空间主权方面的主要观点383

11.4.1联合国关于从国际安全的角度看信息和电信领域的发展政府专家组的观点384

11.4.2美国对网络空间主权采取的双重标准384

11.4.3美国军方的观点387

11.4.4国际互联网协会的观点389

11.4.5北约的观点391

11.4.6英国的观点392

11.4.7俄罗斯的观点393

11.4.8上合组织的观点394

11.4.9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观点396

11.5反对互联网主权的主要意图396

11.5.1实现互联网霸权396

11.5.2推行互联网强势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397

11.5.3破坏各国社会秩序的稳定398

11.5.4实现“文化霸权”399

11.5.5形成网络战略威慑400

第12章 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主要举措401

12.1法律规范:构建网络空间的法律体系401

12.1.1依法治网,构建网络空间安全法律框架体系403

12.1.2筹备实施《网络安全法》,扎实构建网络空间安全的上位法体系405

12.1.3制订《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405

12.1.4制订《电子商务法》,保障电子商务交易安全406

12.1.5制订《电子政务法》,保障电子政务及政务数据的安全406

12.1.6制订《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法》,规范网络内容安全的管理407

12.1.7制订《网络空间信息通信法》,保障网络空间的传输安全407

12.1.8适时出台网络社会管理法律408

12.1.9形成网络空间法律法规及规章的体系框架408

12.2行政监管:构建有序可管、自由民主的网络空间409

12.2.1统筹协调,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实施网络强国战略410

12.2.2保障网络空间的安全可管411

12.2.3保障网络空间的安全可信412

12.2.4保障网络空间的安全可控413

12.3行业自律:构建开放可控、互通繁荣的网络空间414

12.3.1社会组织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414

12.3.2建立协同联动机制415

12.3.3组织行业自律415

12.3.4动员社会组织成员积极参与国内网络治理416

12.3.5组织社会组织成员积极参与国际网络治理417

12.3.6组织互联网内容行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418

12.4技术支撑:构建安全可靠、稳定可用的网络空间419

12.4.1构建核心软硬件的自主可控能力419

12.4.2自主构建网络空间防御体系的能力421

12.5军事保卫:构建和平可信、透明发展的网络空间422

12.5.1构建网络空间防御体系是捍卫网络空间主权的必然选择422

12.5.2军事力量是保卫网络空间主权的基石423

12.5.3军地协防共筑网络边防是维护主权的基础424

12.5.4重视建设国家网络空间主权的保障力量体系425

12.6国际协作:构建合作互联、共享共担的网络空间426

12.6.1积极推动国际治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427

12.6.2继续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互联合作共享共担的网络空间428

12.6.3积极宣传网络空间主权理念,倡导和平发展网络空间428

12.7社会教育:全方位提高网络空间安全教育水平429

12.7.1坚持普及教育,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培养429

12.7.2网络安全要从娃娃抓起,研究特殊人才的挖掘与培养方法430

12.7.3重视学历教育430

12.7.4强化继续教育430

12.7.5发展专门教育431

第13章 结束语432

缩略词表4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