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第二国际思想家若干重大理论争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第二国际思想家若干重大理论争论研究
  • 方章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1556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第二国际-思想家-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第二国际思想家若干重大理论争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第二国际思想家理论争论的时代境遇1

一 金融资本快速崛起3

二 民主政治极大发展4

三 中产阶级集聚壮大6

第二节 第二国际思想家理论争论的四大命题9

一 马克思主义的诠释9

二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2

三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14

四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18

第三节 第二国际思想家理论争论的“过渡性”意义20

一 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体系20

二 背离马克思主义哲学25

三 活生生社会实践面前的彷徨27

结语29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与方法之争33

第一节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反叛34

一 “经济决定论”34

二 新康德主义36

三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笼37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体系43

一 马克思主义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43

二 历史唯物主义从经济出发45

三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观念起源与意识形态的本质49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方法51

一 伯恩施坦对哲学和辩证法的失足51

二 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世界观56

三 辩证唯物主义是行动的哲学58

结语61

第二章 工人阶级意识的自发性与“灌输”论之争68

第一节 工人阶级组织起来68

一 工会组织蓬勃发展68

二 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纷纷建立70

第二节 工人阶级意识的自发性72

一 工人阶级意识73

二 “社会主义运动并不依赖任何理论”75

第三节 工人阶级意识必须由外“灌输”77

一 社会主义意识必须从外“灌输”77

二 马克思主义通俗化80

三 多样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途径82

四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工人运动实践相结合84

结语86

第三章 政党与工会的关系之争92

第一节 普列汉诺夫的“工会中立”论92

一 “工会中立”论的形成93

二 “工会中立”论的演变96

第二节 卢森堡对“工会中立”论的批驳98

一 正确认识工会的作用98

二 批驳“权利平等”理论基础100

三 保持党的组织与群众罢工之间的合理张力102

第三节 “工会中立”论争论的评价105

一 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党与工会关系思想的误读106

二 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关系观点的分歧108

结语110

第四章 农民与土地问题之争116

第一节 农民与土地问题的由来117

一 各国农民与土地问题的历史与现实117

二 农民和土地问题的争论122

第二节 无产阶级政党关于农民和土地问题的基本思想136

一 《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农民的理论阐述136

二 1848年革命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农民观的影响140

三 马克思的《论土地国有化》142

四 恩格斯的《法德农民问题》144

五 考茨基的《土地问题》146

六 列宁关于土地纲领的辩证论述148

结语152

第五章 暴力革命与议会民主之争156

第一节 “米勒兰事件”与议会民主156

一 “米勒兰事件”157

二 资产阶级内阁政府的作用159

三 议会民主的限度162

第二节 俄国革命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167

一 俄国革命的政治意义167

二 俄国革命是无产阶级暴力革命胜利的范例176

第三节 议会民主和暴力革命是革命的“两手”180

一 民主改良是社会革命的合法手段180

二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手段185

结语189

第六章 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之争195

第一节 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相互冲突195

一 鲍威尔的民族文化观196

二 考茨基对待民族问题与阶级关系问题上的矛盾性199

三 卢森堡的民族自治观202

第二节 民族利益与阶级利益相互融合206

一 伯恩施坦的殖民政策以及列宁对其的批判207

二 鲍威尔的“阶级力量均势论”211

结语217

第七章 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前途之争224

第一节 帝国主义的垄断性质224

一 辞源学的帝国主义225

二 金融资本是帝国主义经济的集中表现227

三 托拉斯是一种新的历史现象231

四 资本积累的帝国主义237

第二节 帝国主义的出路在于社会主义241

一 金融资本为社会主义创造了前提241

二 托拉斯确信社会主义理想246

三 帝国主义的根本出路在于社会主义248

结语250

主要参考文献255

后记2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