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兵学思想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朴民,魏鸿,熊剑平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88251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67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580页
- 主题词:军事思想史-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兵学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兵学思想的地位与价值1
二、兵学思想研究的现状及其深层次原因5
三、突破兵学研究的“瓶颈”与本书的撰著宗旨8
第一章 夏商军事与兵学思想的萌芽14
第一节 从血亲复仇到部落争雄14
第二节 原始兵器与原始防御体系的形成15
第三节 原始社会后期的战争指导思想萌芽18
第四节 甲骨卜辞所反映的兵学雏形20
第二章 西周时期的兵学思想与文化23
第一节 车战的全面兴起23
第二节 古司马兵法所体现的早期兵学成就25
第三节 今本《司马法》所反映的西周兵学思想29
第三章 春秋时期的军事嬗变与兵学思想35
第一节 车战战术的演进35
第二节 “兵以诈立”战争观念的形成37
第三节 军阵的进步40
第四节 《左传》兵学思想44
一、《左传》兵学思想的特点44
二、《左传》兵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地位46
第五节 《老子》的兵学思想49
一、《老子》对战争的立场和态度49
二、《老子》的战争指导思想52
三、《老子》兵学思想的特色与地位54
第六节 范蠡的兵学观55
一、备战为重的战略观念56
二、“随时以行”的攻守原则57
三、“变易主客”的实力运用方针58
四、“因情用兵”的制胜之道59
第四章 《孙子兵法》的兵学体系61
第一节 《孙子》的成书年代和作者61
第二节 《孙子》的著录、流传及版本64
一、关于《孙子》的著录与流传64
二、关于《孙子》的主要版本66
第三节 《孙子兵法》的战争观68
一、《孙子兵法》的哲学基础68
二、慎战与备战并重的战争观念71
第四节 《孙子兵法》的制胜之道73
一、知彼知己 预见胜负73
二、先发制人 进攻速胜75
三、兵不厌诈 因敌制胜78
四、致敌就范 把握主动82
五、集中兵力 以镒称铢85
六、巧用地形 攻守得宜87
七、因粮于敌 事半功倍90
第五节 孙子的治军思想93
第六节 《孙子兵法》的地位和影响102
第五章 战国时期的兵学繁荣106
第一节 军事技术的发展与兵器装备的改善106
第二节 战国兵学的地域文化特征108
一、齐鲁兵学文化109
二、三晋兵学文化113
三、楚、吴、越为主体的南方兵学文化116
第三节 《吴子兵法》117
一、《吴子》书的真伪与流传117
二、《吴子》的兵学思想体系121
第四节 《司马法》兵学思想研究126
一、《司马法》的来龙去脉126
二、《司马法》兵学思想要义130
第五节 《孙膑兵法》与《尉缭子》142
一、《孙膑兵法》的兵学思想142
二、《尉缭子》的兵学思想145
第六节 《六韬》的兵学思想及成就152
一、战争观152
二、战略指导思想153
三、作战指挥思想154
第六章 先秦诸子兵学思想述要156
第一节 儒家兵学思想的主要内涵156
一、“义战”观念156
二、民本精神与战争制胜之道158
三、文武并举,以“礼,,治军161
第二节 墨家兵学思想的特色与意义162
一、墨家的战争观念163
二、墨家的防御作战思想168
第三节 战国黄老学派兵学理论撷要171
第四节 《商君书》与《韩非子》的兵学思想182
一、《商君书》的兵学思想182
二、《韩非子》的兵学思想187
第五节 《管子》的兵学思想192
一、战争观193
二、军队建设思想195
三、作战指导思想200
第七章 秦汉时期的兵学成就203
第一节 钢铁兵器的广泛使用203
第二节 骑兵时代的来临204
第三节 秦汉兵学的建树207
一、兵书的系统整理与分类207
二、秦汉兵学的多样性与普及化210
三、兵儒合流与兵学主题的转换212
第四节 韩信《汉中对》的战略决策思想214
第五节 邓禹“图天下策”的战略思维218
第六节 《三略》的战争观念与战争指导220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兵学225
第一节 战略作战轴线的转变225
第二节 “八阵”为中心的阵法进步229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兵学理论及其特色231
第四节 有关南船北骑的作战理论234
第五节 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决策思维237
第六节 羊祜《平吴疏》的战略决策思维240
第九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兵学理论244
第一节 隋唐五代兵学概貌244
第二节 隋、唐统一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247
一、战争准备247
二、作战指导251
第三节 高颎《取陈策》的战略思想254
第四节 贺若弼《御授平陈七策》的统一战争战略指导256
第五节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的兵学贡献261
第六节 李泌《平叛策》的战略指导理论271
第七节 王朴《平边策》的战略运筹理论274
第十章 宋代的战争与战略思想280
第一节 宋初的对辽战争与战略指导思想280
一、宋太祖的统一与边防战略280
二、两次对辽战争与宋太宗的战略转变282
第二节 宋夏战争与宋对夏战略285
一、宋太宗对西夏的经略与怀柔285
二、灵州弃守与宋真宗的防御战略286
第三节 北宋中后期各擅胜场的边防战略思想289
一、宋仁宗时期范仲淹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289
二、宋神宗与王安石的积极进取战略思想292
三、北宋末期司马光等保守派的防御战略思想296
第四节 宋金战争与南宋战略策论的成就301
第十一章 两宋时期的兵学及其时代特色305
第一节 武举武学与选将育将思想305
一、“儒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305
二、“以兵书育将才”思想与武举武学的初创307
三、兵学地位之争与武举武学的废立311
第二节 兵学的官学化与兵书的繁盛317
一、兵学官学地位的确立与官修兵书317
二、文人论兵的勃兴与私人兵学著述的繁荣321
三、兵家专门之学的赓续与发展327
第三节 兵儒冲突融合的深化与兵学理论的发展331
一、儒学对兵学的批判与肯定331
二、战争观与战略思想的儒学化337
三、儒学之变与治军思想的发展342
四、兵学概念、范畴和作战原则的阐发348
第十二章 兵学的多民族交流与融合357
第一节 辽兵学思想359
一、战略思想359
二、战术特点360
三、与中原兵学的交流与融合361
第二节 西夏兵学思想362
一、战略思想362
二、战术特点364
三、西夏兵学著作及中原兵学在西夏的传播366
第三节 金兵学思想368
一、战略思想368
二、战术特点369
三、兵学发展及与中原兵学的深入融合371
第四节 元代兵学思想374
一、战略思想375
二、战术特点375
三、中原传统兵学的低迷与蒙元兵学的辉煌378
第十三章 盛极而衰的明朝兵学380
第一节 末日辉煌:重要兵学著作及思想380
一、《阵纪》380
二、《投笔肤谈》382
三、《草庐经略》383
四、《运筹纲目》385
五、《兵经》386
六、《乾坤大略》387
第二节 文人论兵:以四大儒为代表388
一、王守仁388
二、黄宗羲390
三、顾炎武392
四、王夫之394
第三节 《武备志》和古典兵学的总结396
一、古典兵学在明代迎来转型的拐点396
二、古典兵学的总结:《武备志》397
三、从振兴到抑制:经学模式对兵学的影响402
第十四章 海防战略与戚继光的兵学贡献407
第一节 海防新局面及其对兵学的刺激407
一、明代的倭患407
二、海防建设:装备建设和将帅选拔410
第二节 海防战略412
一、海陆并重413
二、攻守结合414
三、聚揽民心416
第三节 海战战术418
一、重视情报,建立较为严密的海防情报体系418
二、战术设计充分结合装备和地形419
三、重视练兵,尤其重视练胆气421
第四节 明代海防思想建设的得失检讨423
第五节 戚继光兵学思想的源与流424
一、家世:对传统兵学的长期浸淫425
二、对《孙子》等兵学经典的继承426
第六节 戚继光兵学的创新与发展431
一、战略思想431
二、战术思想432
三、海上相敌法434
四、练兵理论436
五、练将理论439
第十五章 火器运用与兵学思想的新面貌443
第一节 火器的发展及相关理论研究443
第二节 建军思想的转变和军事训练的变革446
第三节 “以器制胜”的战争观450
第四节 火器时代的战术研究454
第十六章 中国传统兵学的终结460
第一节 清朝前期军事思想的创新与停滞460
一、对中原兵学的学习和借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兵学思想460
二、古典兵学的余响:清朝前期的兵学理论著作464
第二节 大一统的追求:康熙、乾隆的军事思想467
一、对国家主权的坚持,对领土完整的追求468
二、保证国家统一依靠全方位要素,但主要依靠军事实力469
三、维护领土统一的战争方略471
第三节 传统兵学的停滞不前473
第四节 军事地理学的研究和进展476
一、地理学向政治、军事方向的拓展476
二、海洋地理渐受重视483
第五节 军事地理学的集大成之作:《读史方舆纪要》485
一、顾祖禹对军事地理学的新贡献486
二、《读史方舆纪要》的思想特征487
第十七章 清朝的海防与海军建设490
第一节 清朝前期的海防建设思想490
第二节 海防危机的全面爆发与海防建设的推进492
第三节 近代海军建设与北洋水师的建立496
第四节 北洋水师的覆灭和海权思想、战略战术检讨501
第十八章 近代兵学的转型及其意义507
第一节 近代兵学向西方的学习与借鉴507
一、睡眼看西方:清朝对西方列强的模糊认识507
二、对西方军事著作的翻译与引进509
第二节 西方军事学术的全方位深远影响513
一、军事学说和战略战术514
二、国防体系和军工制造517
三、军事训练和治军思想521
第三节 从寻找利器到寻找思想:近代兵学的转型历程524
第四节 求富和求强:近代国防思想的形成529
第五节 保守与革新:以洋务运动为背景的中西之争535
主要参考文献541
重要人名索引558
重要词语索引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