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上古汉语假设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上古汉语假设句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4536742.jpg)
- 龚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5468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50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359页
- 主题词:古汉语-句法-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上古汉语假设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假设性虚拟范畴、假设句和假设标记2
1.1 假设性虚拟范畴2
1.2 假设句和假设构式10
1.3 假设构式的敏感位置和假设标记23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现状36
2.1 研究意义36
2.2 研究现状37
2.3 研究方法39
2.4 重点语料40
第一章 上古汉语的无标记假设句41
第一节 假设标记辨析41
1.1 否定词误释41
1.2 连词误释45
1.3 副词误释53
1.4 动词误释54
1.5 时间词误释56
1.6 指称化标记误释58
第二节 无标记的假设句58
2.1 上古汉语无标记假设句的用例情况58
2.2 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无标记假设句情况的对比61
2.3 无标记假设句的类别62
2.4 无标记假设句存在的原因65
2.5 小结66
第二章 上古汉语假设句演变概貌67
第一节 商代假设句67
1.1 商代甲骨文中的假设句67
1.2 《尚书·商书》中的假设句74
1.3 商代假设句的特点78
第二节 西周时期的假设句78
2.1 语料概述78
2.2 《尚书·周书》中的假设句79
2.3 西周金文中的假设句82
2.4 《逸周书》中的假设句84
2.5 西周时期假设句的特点85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假设句85
3.1 语料概述85
3.2 《左传》中的假设句86
3.3 《论语》中的假设句105
3.4 《孟子》中的假设句107
3.5 《吕氏春秋》中的假设句116
3.6 春秋战国时期假设句的特点119
第四节 西汉时期的假设句120
4.1 语料概述120
4.2 《史记》中的假设句121
4.3 《淮南子》中的假设句149
4.4 《说苑》中的假设句160
4.5 西汉时期假设句的特点173
第五节 上古汉语假设句的发展174
第三章 相关问题的讨论(上):假设句及其标记形式177
第一节 从假设句的否定形式看甲骨文中的“勿”“弜”与“不”“弗”之别177
1.1 “勿”“弜”与“不”“弗”“亡”在假设句中的互补性分布177
1.2 “勿”“弜”与“不”“弗”之别180
1.3 余论183
第二节 构式语义的吸收——“必”类副词表假设探源184
2.1 引言184
2.2 《史记》中的假设副词185
2.3 必类副词的语义变化187
2.4 必类副词假设语义的来源及其演变过程190
2.5 结论和余论192
第三节 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做假设句前件及其解释193
3.1 假设句前件中的指称化谓词性结构193
3.2 以往的解释和存在的问题195
3.3 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做假设句前件用法产生的根源198
3.4 关于假设句前件指称化倾向的认识202
3.5 其他类似的例证203
3.6 结论和余论205
第四节 “所”表假设来源考209
4.1 “所”可以表假设209
4.2 “所”表假设的特征211
4.3 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表假设211
4.4 “所+VP者”结构表假设的性质和来源213
4.5 小结214
第五节 语气词的辖域与古汉语假设句中的“也”“矣”之辨216
5.1 辖域和辖域歧义216
5.2 语气词的辖域217
5.3 关于“也”“矣”之辨的几种说法219
5.4 论断句末的“也”和“矣”221
5.5 语气词的辖域与“也”“矣”之辨223
5.6 结论和余论226
第六节 上古汉语假设标记系统的演变与副词“其”的性质227
6.1 假设句中的副词“其”227
6.2 副词“其”与其他假设标记228
6.3 两种假设230
6.4 可能的解释231
6.5 副词“其”的性质233
6.6 结论236
第四章 相关问题的讨论(下):假设范畴与其他范畴237
第一节 假设与条件:从疑问句中“如果”与“只要”的功能差别角度的考察237
1.1 引言237
1.2 “如果”与“只要”引导的疑问句的分布差异238
1.3 产生两类疑问句分布差异的原因242
1.4 从“如果”与“只要”的差别看假设关系与条件关系的异同242
第二节 先秦汉语连词“苟”用法考察244
2.1 引言244
2.2 连词“苟”在先秦文献中的分布情况246
2.3 连词“苟”用法考察249
2.4 “苟”与“若(如)”之别对应于现代汉语中的“如果”与“只要”之别257
2.5 结论和余论260
第三节 上古汉语“若”类话题转换标记考察265
3.1 引言265
3.2 “若”的话题转换功能266
3.3 “若X”和“X若”268
3.4 进一步的考察271
3.5 结论和余论274
第四节 先秦汉语中的同源多功能语法形式“若”“如”考察——从语义地图和语法化的角度276
4.1 引言276
4.2 语义地图的操作模式和与假设相关的概念空间283
4.3 概念空间的建立:从《诗经》和《论语》中的“若”和“如”看与假设相关的概念空间285
4.4 概念空间的验证:《孟子》和《左传》中的“若”和“如”的语义地图292
4.5 小结300
第五章 假设句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302
第一节 假设句的语义特征302
1.1 主观假定性302
1.2 对比性303
1.3 指称性304
1.4 论断性307
第二节 假设句的句法功能308
2.1 假设句与复句308
2.2 前件与话题310
2.3 前件的句法功能314
第三节 假设标记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318
3.1 条件引导词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318
3.2 条件煞尾词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330
3.3 结果引导词的句法功能335
结论338
参考文献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