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苗连营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1122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34MB
- 文件页数:320页
- 主题词:宪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和谐社会与宪政建设的多维辨证1
一 和谐社会的宪政之维——以利益衡量和公民参与为分析主线2
(一)和谐社会与宪政精神的内在契合2
(二)和谐社会的宪政逻辑及其运行机理9
(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宪政课题:理念和制度14
(四)结语23
二 传统“和谐”文化的宪政之殇——兼论当代“和谐”命题的宪政意义25
(一)典籍文明中的和谐观念及其悖论25
(二)从多元主义的宪政文化看传统的和谐观念29
(三)从人文主义的宪政精神看传统的和谐观念33
(四)从利益调谐的宪政机制看传统的和谐观念36
(五)当代和谐命题的历史超越及其宪政意义40
三 社会失衡的宪政根源与宪政建设的功能定位44
(一)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其宪政意义44
(二)社会结构的失衡及其宪政原因50
(三)社会失衡的宪政矫治:通过宪政走向和谐61
第二章 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与宪政建设的人文关怀69
一 干涉主义下人权与主权的悖反70
(一)考察一个国际司法实践70
(二)国际干涉寻找的理论依据——普遍人权73
(三)标准问题——普遍人权理论之争议76
(四)关于人权与主权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79
(五)对传统观点的补充——人权保护主权82
二 私有财产的宪法保护与公用征收的制度建构87
(一)公用征收的宪政理念:从财产权的神圣性到财产权的社会性87
(二)财产权的宪法保障:公用征收制度的规范结构91
(三)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保护的历史演变及其缺陷98
(四)宪法修正案第22条之解读:财产权宪法保护制度的进步与不足102
三 权利空间的拓展——农民迁徙自由的宪法学分析111
(一)迁徙自由的宪政意义111
(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宪政缺失115
(三)农民人权保障的关键:迁徙自由下的选择自由123
(四)农民权利的拓展:代结语128
四“高考移民”现象与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实现130
(一)受教育权的宪法属性130
(二)“高考移民”,缘何而起?136
(三)制度正义,何以实现?140
(四)教育公平,任重道远!143
五 公民司法救济权的入宪问题之研究146
(一)司法救济权的法律性格146
(二)宪法上的司法救济权:规范层面的描述与比较152
(三)我国公民司法救济权的结构性缺陷及其完善——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为分析中心159
(四)司法救济权的宪法确认与保障:一项未竟的宪政作业164
六 公民维权之运动模式的宪法学分析168
(一)维权渐起——生活世界中权利意识的勃兴168
(二)维权运动——权利意识勃兴路径变迁的无奈169
(三)另一种隐痛——路径选择的三重风险172
(四)启蒙的模式——弥补或超越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界分175
(五)余论179
第三章 宪政建设的制度实践与和谐社会的宪政基石180
一 民主市场的交易规则181
(一)民主政治的基石:多数决原则181
(二)对多数的约束:变动的多数和保护少数184
(三)多数决原则的各种类型187
(四)我国表决制度中的计票基准问题189
二 立法的偏颇及其矫正——以《劳动合同法》为分析考察对象192
(一)引言:失落的期许192
(二)《劳动合同法》制定过程中各方博弈的策略与效果193
(三)立法机关的利益衡量方法198
(四)《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博弈延续与立法尴尬201
(五)超越偏颇的立法203
(六)结语:建构一种立法者的立法学207
三 宪法学视野中司法问题之研究209
(一)司法权的品格:基于权力的个性所作的分析209
(二)国家权力格局中的司法权216
(三)国家权力之间的错位:我国司法体制的问题与症结探析218
(四)司法权的复位227
四 中央权威的宪政逻辑232
(一)中央权威的宪法解读232
(二)中央权威与民主政治235
(三)中央权威与地方分权237
(四)中央权威与新权威主义240
(五)余论242
五 中国的违宪审查:是否可能,如何可能?244
(一)问题的缘起与知识界的思考及行动244
(二)是违宪审查,还是违法审查?246
(三)从“齐玉玲案”到“孙志刚案”249
(四)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创新之处与问题所在252
第四章 和谐语境下宪政建设的路径选择257
一“民法帝国主义”的虚幻与宪法学的迷思——第三只眼看“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的争论258
(一)小引:争论的起因258
(二)争论的依据以及方式260
(三)应然与误解间的紧张以及可能的“不欲”后果263
(四)宪法应该是怎样的根本法?269
(五)结论以及相关思考274
二 当代中国法律体系形成路径之反思278
(一)秩序形成的两个哲学命题278
(二)理性主义的建构情节282
(三)经验主义的实践智慧285
(四)结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合流287
三 宪政建设的统合模式——超越“上/下”之争的第三条道路289
(一)“上/下”作为一种解释框架289
(二)“自上而下”模式的难题292
(三)“自下而上”模式的局限296
(四)统合模式的考量300
(五)结语306
后记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