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具体举证责任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具体举证责任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4470882.jpg)
- 胡学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7085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举证责任-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具体举证责任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第一章 曲径通幽:具体举证责任概念的提出及内涵界定28
引言28
一、德国证明责任研究的发展及具体举证责任概念的提出30
(一)现代证明责任理论的提出与确立:从格尔查到莱昂哈德30
(二)证明责任理论的绝对统治地位时期:从罗森贝克到施瓦布32
(三)从证明责任转向具体证明行为场域研究时期:施蒂尔纳与阿伦斯34
(四)小结与展望:具体举证责任概念的登场及其前景38
二、日本证明责任理论与具体举证责任相关学说的发展40
(一)作为证明责任补充的举证的必要论40
(二)作为证明责任组成部分的证据提出责任论(主观证明责任论)43
(三)作为取代客观证明责任论的行为责任论45
(四)小结与展望:作为与抽象证明责任论平行的具体举证责任论的崛起48
三、德、日民事证据法研究的新动向对我国的启示50
四、现代证明责任理论之前的“举证责任”概念溯源57
五、与“抽象证明责任”并立的“具体举证责任”概念的界定61
六、具体举证责任与证明责任周边概念的关系67
(一)具体举证责任与抽象证明责任67
(二)具体举证责任与主观证明责任69
(三)具体举证责任与提供证据责任71
七、具体举证责任与抽象证明责任的功能分割73
第二章 另辟蹊径:证明责任理论的传统争议与现代解决方案79
引言79
一、两大法系证明责任分配学说的基本分野80
二、德、日证明责任分配学说的论争及评析83
三、“二元分立”视角下的证明责任理论难题之化解92
四、“二元分立”视角下的证明实践难题之化解95
五、“证明责任减轻”提出的理论与现实背景99
六、证明责任减轻作为证明责任分配原则理论的补充及其缺陷103
七、证明责任减轻的内容与范围106
八、证明责任减轻的意义与功能110
第三章 歧路徘徊:证明责任分配理论面对证明困境的既有思路批判114
引言114
一、证明责任倒置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检视116
二、我国法律实践中“证明责任倒置”的产生与发展评析120
三、证明责任倒置作为解决新型案件中证明困境方法的利弊127
四、证明责任倒置与特定案件证明困境的解决不存在必然联系130
(一)现代型案件证明责任倒置规范并非来自实践中证明困境的化解经验130
(二)新型案件证明困境并非皆可通过证明责任倒置来解决135
五、现代型案件证明困境问题解决之替代路径140
六、法官分配证明责任的学说定位144
七、我国理论及实务上采取了法律要件分类说,因此应排除法官分配证明责任147
(一)我国证明责任分配一般原则的司法解释147
(二)我国法官分配证明责任的规范及其法解释151
八、实践中法官分配证明责任概念误识及两种分析路径155
九、事实认定疑难案件证明困境的解决方案163
(一)不宜由法官分配证明责任来加以解决163
(二)亟须建立与证明责任机制配套的举证与评价规范168
十、对事实认定中自由裁量权的限制符合进一步司法改革的趋势172
第四章 殊途同归:摸索证明与事案阐明义务对具体举证责任的双向调控176
引言176
一、摸索证明的内涵及表现形态178
二、摸索证明的法律效果182
三、摸索证明容许性的比较法律实践184
四、摸索证明容许性的制度语境188
五、摸索证明论对我国举证制度的启示191
六、事案阐明义务论的发展脉络196
七、事案阐明义务论的主要理论论争200
八、事案阐明义务一般化趋势及其法律实践203
九、事案阐明义务论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209
第五章 穿越迷雾:表见证明、事实推定与具体举证责任转换212
引言212
一、表见证明的既有界定215
二、表见证明作为一种证明方式的基本特征219
(一)表见证明是一种简捷证明219
(二)表见证明是一种“类似性证明”221
(三)表见证明是无须证据的“证明”222
三、表见证明的法律效果224
(一)表见证明不导致证明责任转换224
(二)表见证明性质属于临时证明评价225
(三)表见证明没有降低证明标准227
(四)表见证明转换具体举证责任228
四、表见证明与事实推定的比较231
(一)表见证明与事实推定适用范围的宽窄231
(二)表见证明与事实推定所基于的经验规则的盖然性高低233
五、表见证明的准确界定及其与事实推定的地位之争237
第六章 回归原点:具体举证责任视角下举证妨碍理论与制度的重构243
引言243
一、举证妨碍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分析245
(一)关于举证妨碍概念的既有表述245
(二)举证妨碍概念界定中几个要素的争议248
二、举证妨碍制度的理论依据探寻252
(一)举证妨碍制度理论依据的既有学说举要252
(二)举证妨碍制度理论依据的体系化254
三、举证妨碍救济的体系化重构256
(一)举证妨碍的制裁与救济的区分256
(二)举证妨碍法律效果的既有学说评析258
(三)举证妨碍救济效果的体系化重构263
四、举证妨碍制度的立法及我国举证妨碍制度的建构270
第七章 重返正途:具体举证责任理论下现代诉讼事实证明难题之化解275
引言275
一、社会现代化与诉讼证明的现代特征278
(一)信息社会主体之间的举证能力落差278
(二)风险社会中事实证明要求的弱化与事实审理的集中化280
(三)多元社会中作为证明背景知识的文化观念意识形态的冲突加大283
二、现代诉讼中事实疑难案件的三种类型285
三、现代案件证明责任的分配的误区与具体举证责任的引入288
四、现代诉讼中证明难题的解决之道292
五、具体举证责任作为调控诉讼证明行为的基础理论295
结论301
一、本书所针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301
二、具体举证责任作为本论文核心概念的建构303
三、以具体举证责任为核心的诉讼证明理论框架及基本内容305
四、新概念体系与理论在解决现代案件实际问题中的运用307
五、结语308
主要参考文献309
索引326
后记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