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层析技术及其在医药学上的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层析技术及其在医药学上的应用
  • 王洪存,孙树英编;曲钧庆审 著
  • 出版社: 泰山医学院
  • ISBN: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262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层析技术及其在医药学上的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层析法概述1

一 层析法的产生及发展1

二 层析法的定义2

三 层析过程2

四 层析法的分类3

(一)按分离原理分类3

(二)按操作形式分类3

(三)按两相所处的状态分类3

第二章 反流分布法4

一 基本原理4

二 溶剂的选择8

三 反流分布仪器9

(一)分液漏斗9

(二)不锈钢反流分布分析器10

(三)玻璃反流分布分析器10

四 应用10

(一)分离混合物10

(二)提纯化合物13

(三)判断化合物的纯度13

(四)鉴定化合物13

第三章 柱层析法14

第一节 吸附柱层析法14

一 基本原理14

二 吸附等温线14

三 分配系数与保留体积16

四 吸附剂16

五 溶剂与洗脱剂20

六 操作方法22

第二节 分配柱层析法23

一 基本原理23

二 分配系数与保留体积的关系式23

三 支持剂24

四 固定液24

五 流动相与溶剂25

六 操作方法25

第三节 应用实例26

一 菠菜叶色素的分离26

二 中药青蒿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27

三 脂蛋白脂酶(LPL)和肝一甘油三酯酶(H—TGL)的分离27

四 血清蛋白质成分的分离27

五 多核甘酸磷酸化酶的分离28

第四章 纸层析法28

一 基本原理28

(一)化学结构与分配系数的关系29

(二)溶质的极性与分配系数的关系31

(三)溶质与溶剂间的互相作用与分配系数的关系32

(四)PH与分配系数的关系33

(五)展开方式与Rr值的关系33

二 层析滤纸的选择与处理34

三 固定相35

四 展开剂的选择35

五操作方法36

(一)点样36

(二)展开37

(三)显色39

(四)比移值(Rf)的测定39

六 定性、定量分析41

(一)定性分析41

(二)定量分析41

七 应用实例41

(一)磺胺类药物的分离与鉴定41

(二)香豆精类化合物的分离42

(三)强心甙的分离42

(四)羟基蒽醌类的分离42

(五)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定43

(六)对合成CDP一胆碱的鉴定44

第五章 薄层层析法44

一 基本原理44

二吸附剂的选择45

(一)吸附剂的种类45

(二)吸附剂颗粒的大小46

(三)吸附剂的选择46

三 展开剂的选择46

四 固定相、展开剂(流动相)和被分离物质三者的关系46

五 操作方法47

(一)制板47

(二)点样50

(三)展开50

(四)显色54

(五)Rr值的测定54

六 定性、定量分析54

(一)定性分析54

(二)定量分析55

七 应用实例57

(一)药剂制剂中维生素A与维生素E的分离57

(二)苦参素针剂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分离57

(三)心律片中苦参碱和槐果碱的分离与测定57

(四)四季青和丹参中原儿茶醛的分离58

(五)生物碱的分离58

(六)单核苷酸的分离59

第六章 离子交换层析法60

一 基本原理60

二离子交换剂的种类、结构及性质61

(一)无机离子交换剂62

(二)有机物离子交换剂62

(三)电子交换树脂(氧化还原交换树脂)66

(四)选择性离子交换树脂67

(五)吸附树脂68

三 离子交换树脂的特性68

(一)交联度68

(二)交换容量及测定方法68

四 离子交换理论70

(一)选择性70

(二)分配系数72

五 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72

(一)阳离子交换树脂72

(二)阴离子交换树脂72

六 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与再生72

(一)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73

(二)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73

(三)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73

(四)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73

(五)再生74

七 操作方法74

(一)装层析柱74

(二)样品量与树脂量的比例74

(三)洗脱74

八应用实例74

(一)氨基酸的分离74

(二)核苷酸的分离75

(三)人血清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76

(四)蛋白质的分离76

第七章 凝胶层析法77

一 基本原理77

(一)分子筛作用77

(二)凝胶层析内水和外水体积的计算78

(三)分配系数(KD)的测定79

(四)Rf值的测定和意义80

(五)分离体积80

(六)上样体积的预测80

二 凝胶的种类81

(一)天然高聚物81

(二)人工合成的高聚物81

三 葡聚糖凝胶的化学结构与性质81

四 凝胶层析中的其他作用83

(一)离子交换作用83

(二)结构效应85

五 操作方法85

(一)凝胶层析柱的制备85

(二)加样89

(三)洗脱90

(四)凝胶的再生91

六应用实例91

(一)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和重链的分离91

(二)兔网组织细胞可溶性RNA的分离92

(三)环状核苷酸的分离92

(四)猪四肢骨中抗炎蛋白肽的分离93

(五)葡萄糖中淀粉的分离93

第八章 气相层析法94

第一节 概述94

一 气相层析法的分类94

二气相层析法的特点94

三气相层析仪的一般流程95

四气相层析法的一般分离原理95

第二节 层析理论96

一 基本概念96

(一)色谱峰96

(二)基线96

(三)保留值96

(四)色谱峰区域宽度98

二 塔板理论98

(一)分配平衡99

(二)塔板理论100

三 速率理论一范氏方程(Van Deemtor)104

(一)涡流扩散项104

(二)分子扩散项105

(三)传质阻力项106

第三节 气相层析仪107

一 层析柱107

(一)层析柱的分类107

(二)固定液107

(三)载体(担体)110

(四)填充柱的制备113

二 检测器113

(一)检测器的分类113

(二)检测器的性能指标114

(三)热导池检测器(TC D)116

(四)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118

第四节 气相层析分离条件的选择120

一气相层析分离条件选择的指标120

(一)柱效能120

(二)选择性121

(三)分离度121

(四)分离度与柱效能、选择性及容量因子间的关系122

二 气相层析分离条件的选择123

(一)固定相的选择123

(二)柱长的选择123

(三)柱温的选择123

(四)载气及线速的选择124

(五)气化室温度及检测室温度的选择124

(六)进样量的选择125

第五节 样品的预处理125

一 分解法125

二 衍生物制备法125

(一)酸类125

(二)氨基酸126

(三)羟基衍生物126

(四)胺类127

(五)醛酮类127

(六)酯类127

第六节 定性、定量分析128

一 定性分析128

(一)利用保留值定性128

(二)利用化学反应定性128

二 定量分析130

(一)峰面积的测量方法130

(二)定量校正因子135

(三)定量方法136

第七节 误差和数据处理139

一 准确度与精密度140

二 误差与偏差140

(一)误差140

(二)偏差140

(三)可信度143

三 试验数据的取舍144

四 定量分析误差的来源144

(一)系统误差144

(二)非系统误差145

(三)过失误差145

五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145

(一)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小非系统误差145

(二)检查并消除测定过程中的系统误差145

六 定量分析允许偏差范围146

第八节 气相层析仪故障的产生及排除方法147

第九节 应用实例154

一 冰醋酸的含水量测定154

二 强力素霉含量测定155

三 药品中糖精的分离与测定155

四 七种常见巴比妥和导眠能的分析156

五 中草药有效成分一砂仁挥发油的分析157

六17α一乙炔雌三醇3一环戊醚的测定157

七 尿中17—酮类固醇的测定158

八 血小板中甘碳五烯酸(20: 5, W3)与花生四烯酸(20: 4,W6)比值的分析159

九 血液中甲硫醇(M T)、乙硫醇(ET)和甲硫醚(DMS)的分离160

十 孕妇羊水中软脂酸的测定160

十一 对疾病的快速诊断161

第九章 高效液相层析法161

第一节 概述161

一 高效液相层析法的分类161

二 高效液相层析法的特点162

三 高效液相层析仪的一般流程162

第二节 基本原理163

一 四种类型液相层析的保留值163

(一)保留时间163

(二)保留体积164

(三)比移值(Rr)164

二 四种类型液相层析的分配系数(K)164

(一)分配层析164

(二)吸附层析164

(三)离子交换层析165

(四)凝胶层析165

三 分离度166

(一)分离度与α值的关系167

(二)分离度与k的关系167

(三)分离度与n的关系169

四速率理论方程简介169

第三节 高效液相层析仪170

一 高压输液泵170

(一)对高压输液泵的技术要求170

(二)高压输液泵的种类171

(三)各种高压输液泵的伏缺点比较174

二 层析柱及其填装174

(一)层析柱174

(二)进样器175

(三)柱出口接头175

(四)柱子与检测器的连接管175

(五)层析柱的填装175

(六)柱效检查179

三 检测器179

(一)紫外吸收检测器(UV)179

(二)示差折光检测器(RI)181

(三)移动式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183

(四)荧光检测器185

(五)介电常数检测器186

(六)微吸附热检测器187

(七)电导检测器188

四 国外生产高效液相层析仪的厂家、型号及性能191

第四节 固定相与流动相197

一 固定相197

(一)液一固吸附层析所用的固定相197

(二)液一液分配层析所用的固定相197

(三)离子交换层析所用的固定相一离子交换树脂199

(四)凝胶层析所用的固定相199

二 流动相205

(一)对流动相的一般要求205

(二)流动相的分类205

(三)溶剂的极性206

(四)混合溶剂207

(五)程序洗提207

(六)流动相的除气方法208

第五节 高效液相层析条件的选择208

一 液相层析分离类型的选择208

(一)按分子量大小范围来选择层析类型209

(二)按样品溶解度来选择层析类型209

(三)按样品分子结构来选择层析类型209

二 流动相的选择210

(一)流动相与层析柱的稳定性210

(二)流动相对固定相不能有不可逆的作用210

(三)流动相要适用于所选择的检测器210

(四)流动相对所分析的样品要有一定的溶解能力210

三 固定相的选择211

(一)固定相的形状212

(二)填充剂的颗粒直径和表面积212

四 操作条件的选择212

(一)层析柱长度的选择212

(二)层析柱内径的选择213

(三)柱压力的选择213

(四)进样量(进样体积)的选择213

(五)流动相流量的测定与最佳线速214

(六)多组分复杂的化合物的分离技术215

第六节 定性、定量分析216

一 定性分析216

(一)利用保留值(V R或tR)定性216

(二)同系列化合物的保留值对数对取代基碳原子数作图定性216

(三)利用其他分析仪器结合定性216

(四)利用官能团化学反应定性217

(五)利用已知物内标法定性217

二 定量分析217

(一)定量操作注意事项217

(二)定量分析方法218

第七节 应用实例220

一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离220

二 激素类药物的分离220

三 制剂中的肾上腺素类和抗组织胺类药物的测定221

四 多烯抗真菌素的分离222

五 三尖杉酯碱类的分离与测定222

六 胆盐的分离和定量223

七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含量测定224

八 血清皮质醇和11一脱氧皮质醇的测定225

九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的快速测定225

第十章 液滴逆流层析226

一 液滴逆流层析的原理226

二 液滴逆流层析的装置228

三 液滴逆流层析的应用229

第十一章 电泳法232

第一节 基本原理232

一 电泳法的产生及发展232

二 电泳分类233

三 电泳的原理233

四 影响电泳的因素234

(一)电场强度235

(二)质点颗粒235

(三)缓冲溶液的离子强度236

(四)缓冲容量和PH值236

(五)电渗237

第二节 几种常见的电泳238

一 纸上电泳238

(一)原理238

(二)操作方法239

(三)应用实例241

二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243

(一)原理243

(二)操作方法243

(三)应用实例244

三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45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的聚合、结构及其性质245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分子筛作用248

(三)连续缓冲体系和不连续缓冲体系248

(四)操作方法250

四 对流免疫电泳253

(一)原理253

(二)操作方法253

五 等电点聚焦电泳255

(一)原理255

(二)操作方法2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