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 包玉娥主编;黄卫平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85488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29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4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

一、政治制度的涵义1

二、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文化制度的关系2

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容4

第二节 坚持和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6

一、坚持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6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当代中国政治制度8

三、学习、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意义10

第二章 当代中国国家制度11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1

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11

二、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16

第二节 当代中国国家制度23

一、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3

二、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25

第三章 当代中国国家形式和国家机构28

第一节 当代中国国家形式28

一、国家形式的涵义28

二、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形式32

三、中国国家结构形式33

第二节 当代中国国家机构35

一、国家机构概念35

二、中国国家机构概况37

三、中国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39

第四章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42

第一节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与发展42

一、选举和选举制度42

二、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44

第二节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原则47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普遍原则47

二、选举的平等原则48

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49

四、秘密投票的原则50

第三节 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51

一、主持选举的机构51

二、选区划分52

三、选民登记52

四、代表候选人的提出与确定53

五、投票选举和当选54

第四节 间接选举的组织和程序55

一、主持选举的机构55

二、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名额及分配56

三、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的提名、确定和正式选举58

第五节 人民代表的地位、职权及监督、罢免60

一、人民代表的地位、职权及保障60

二、对人民代表的监督、罢免62

第五章 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64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6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64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65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7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组成、任期、职权67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69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73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组成、任期、职权73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制度和工作程序75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机构81

第四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82

一、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82

二、各专门委员会工作职责82

第六章 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84

第一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84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组成、任期、职权84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工作程序86

第二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89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地位、组成、任期、职权89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和工作程序91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机构93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94

一、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94

二、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职责95

三、专门委员会的议事规则96

第四节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97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的主要区别97

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02

第七章 当代中国国家元首制度107

第一节 当代中国国家元首制度的演变107

一、国家元首概述107

二、中国国家主席制度的演变109

三、恢复国家主席制度112

第二节 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职权113

一、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113

二、国家主席职权115

第八章 当代中国中央行政制度119

第一节 国务院的法律地位、组成、任期119

一、国务院的法律地位119

二、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120

第二节 国务院的职权121

一、国务院职权的规定121

二、国务院职权的行使122

第三节 国务院机构设置124

一、建国以来国务院机构设置的沿革124

二、现阶段国务院机构设置128

第四节 国务院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131

一、行政首长负责制132

二、国务院会议制度135

第九章 当代中国一般地方行政制度136

第一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地位、组成、任期136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地位136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138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任期138

第二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139

一、现行宪法对地方政府权力的规定140

二、现行地方组织法列举的地方政府职权140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和领导体制142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142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和会议制度147

第四节 当代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151

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概念及实质151

二、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三种模式151

三、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的基本原则152

四、中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系现状153

第十章 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58

第一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158

一、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158

二、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政策161

三、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制定的客观依据163

四、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基本特点165

第二节 中国民族自治区域的自治168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168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性质和任务169

三、自治机关的组成及自治权171

四、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175

五、上级国家机关的领导和帮助175

六、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177

第十一章 当代中国特别行政区制度180

第一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概述180

一、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一国两制”构想和方针的具体体现180

二、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别行政区的关系182

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184

一、行政长官的法律地位184

二、行政长官的任职资格与要求186

三、行政长官的职权187

四、行政长官决策的咨询机构188

第三节 特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与公务员制度189

一、行政机关的设置、职权与主要官员的资格189

二、廉政公署和审计署是独立工作的政府部门191

三、特别行政区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191

第四节 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193

一、立法会的产生和立法会议员的条件与资格193

二、立法机关的职权194

三、立法会主席及议员的权利和义务195

第五节 特别行政区的司法制度197

一、特别行政区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197

二、特别行政区的法院制度与法官制度199

三、特别行政区律师制度200

第十二章 当代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202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述202

一、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意义202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203

三、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205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录用与考核206

一、职位分类制度206

二、录用制度209

三、考核制度211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的奖励、升降、培训与交流213

一、国家公务员的奖励制度213

二、公务员职务升降制度214

三、培训制度217

四、交流制度219

五、公务员回避制度221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的工资福利、辞职辞退与申诉控告222

一、公务员工资福利与保险制度222

二、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225

三、国家公务员的申诉与控告制度228

第十三章 当代中国司法制度231

第一节 当代中国审判制度231

一、审判制度的概念和性质231

二、审判制度的原则及内容233

三、人民法院的职权和组织体系236

四、法官制度238

第二节 当代中国检察制度239

一、检察制度的概念和性质239

二、检察机关的性质和职权240

三、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和活动原则244

四、检察官制度245

第三节 当代中国侦查制度246

一、侦查的概念和任务246

二、侦查的程序(或侦查行为)247

三、侦查的强制措施248

第四节 当代中国律师制度249

一、律师资格及执业范围249

二、律师的管理体制252

三、律师事务所252

四、律师的法律活动及其权利义务255

第十四章 当代中国军事制度259

第一节 军事领导体制259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259

二、中央军委总部机关262

三、中央军委军兵种领导机关265

四、军区领导机关266

五、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267

六、国防部268

第二节 军队干部制度269

一、军衔制度269

二、军官服役271

三、文职干部制度271

第三节 兵役制度273

一、中国兵役制的沿革273

二、新兵役制的基本内容274

三、现役的平时征集和战时动员276

第四节 军队政治工作制度277

一、军队政治工作的地位、内容和原则277

二、军队政治工作制度278

三、需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281

第十五章 当代中国政党制度282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核心领导地位282

一、政党在政治统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82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28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和组织机构287

一、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287

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构289

三、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和纪律检查机关293

四、党组29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297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形成和发展297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299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我国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01

四、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不搞西方的多党制303

第四节 中国的民主党派307

一、中国各民主党派的建立和早期活动307

二、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和政治纲领309

第十六章 当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314

第一节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和发展314

一、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14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发展316

第二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职能和任务320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320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321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任务325

第三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原则和组织机构328

一、人民政协的组织原则329

二、人民政协的组织机构330

第十七章 当代中国基层民主制度334

第一节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334

一、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工作机构334

二、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337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339

第二节 村民委员会343

一、村民委员会的性质343

二、村民委员会的组成、选举及职权、工作制度345

三、村民会议的组成及职权348

四、村民委员会与农村基层党组织、乡镇基层政府、驻农村单位、企业的关系349

第三节 城市居民委员会350

一、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350

二、居民委员会的组织、工作原则和工作方式351

三、居民会议及职权351

四、城市社区服务和居民委员会的作用352

后记355

附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自学考试大纲3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