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上海革命文化史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上海革命文化史略
  •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料征集委员会,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马飞海主编;李太成,荆位祜,蒋钤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32416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80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5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上海革命文化史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初创与挫折(1919.5—1927.7)3

第一章 五四时期3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3

《新青年》创刊和新文化运动3

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革命6

2.新文化运动的发展8

马克思主义为新文化运动注进新的血液8

马克思主义在上海传播12

在斗争中前进18

3.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26

第二章 建党初期32

1.增辟出版阵地 传播马列主义32

人民出版社的成立32

创办《向导》等刊物33

2.倡办革命学校 开拓教育战线36

开办平民女校发展工农教育36

上海大学40

非基督教运动和反对宗教渗入教育领域43

收回教会学校教育权的斗争47

3.新文学运动的成果和两个文学团体53

文学革命结硕果53

文学研究会成立及其主要活动55

创造社成立及其前期活动59

4.政治讽刺画和革命音乐61

初露头角的政治讽刺画61

革命音乐64

5.清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66

批判学衡派的复古主义66

反对整理国故运动68

批评鸳鸯蝴蝶派69

第三章 在大革命洪流中72

1.五卅运动中的新闻出版战线72

冲破新闻封锁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72

不屈的出版界76

2.文学革命走向革命文学79

对甲寅派的批判80

关于革命文学的理论探讨81

早期的革命文学作品和群众创作85

3.初期的话剧活动88

民众戏剧社成立及其戏剧理论88

上海戏剧协社成立及其演出活动90

创作成就93

4.前进中的电影95

5.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探索97

反对国民党新右派97

批判国家主义派100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问题的理论探索102

6.上海进步文化界愤怒谴责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09

第二编 在血泊中成长(1927.8—1937.6)117

第四章 重组队伍117

1.革命文化人汇集上海117

2.创造社和太阳社120

3.建立中央文委124

4.革命文学论战和批判新月派125

革命文学论战125

批判新月派132

第五章 左翼文化运动的发展136

1.左翼文化运动的产生136

2.左翼文化运动的先驱——左联138

左联的筹建和成立138

积极参与各项政治斗争145

批判“民族主义文艺运动”147

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之间的论争148

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建设155

关于文艺大众化的讨论与实践156

创作上的丰硕收获159

3.理论战线的重大成就166

社联和社研成立166

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168

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论战176

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177

普及工作和《大众哲学》出版179

4.左翼戏剧运动的崛起180

从沉寂中活跃起来180

剧联在斗争中诞生185

左翼戏剧运动的发展186

工人戏剧运动190

业余剧人协会和剧场艺术运动193

5.开拓左翼电影阵地195

电影小组成立195

1933年:进步电影丰收年197

左翼电影的理论建设200

建立电通影片公司203

在泥泞中作战205

6.新闻出版阵地的坚韧战斗208

国民党对新闻、出版的专制统治208

在困难条件下恢复和创办党报党刊210

左翼文化团体的出版物215

开设书店创办印刷所219

《申报·自由谈》的变化221

《生活》周刊和《新生》周刊224

关于记联227

7.新兴教育理论及其初步实践228

杨贤江的新兴教育思想228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230

教联成立及其活动233

8.美联成立前后235

美联成立前的上海进步美术团体235

美联成立及其活动238

鲁迅和新兴木刻版画运动243

9.催人奋进的革命音乐245

左翼音乐小组成立前的上海乐坛245

左翼音乐小组的建立及其创作活动248

业余合唱团和民众歌咏会251

10.语联及拉丁化新文字运动253

第六章 努力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57

1.1935年的严峻形势257

2.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和左翼文化团体相继解散259

3.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263

4.进步文化界的抗日救亡运动269

救亡歌声遍地嘹亮270

救亡报刊不断涌现272

援绥慰问团273

鲁迅逝世 葬礼成了一次反日大示威275

开展救国无罪斗争278

第三编 在抗战中壮大(1937.7—1945.8)283

第七章 在抗日烽火中团结奋起283

1.上海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283

2.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286

以空前的速度上演《保卫卢沟桥》286

蓬勃发展的抗日报刊288

两支最活跃的战斗队:歌咏和漫画292

救亡演剧队和孩子剧团295

活跃在前线的战地服务队303

3.上海失守 部分文化人转移305

第八章 盛极一时的孤岛文化310

1.特殊的孤岛环境和党的方针310

2.重建新闻出版阵地312

“洋旗报”闯开新局面312

抗战期刊茁壮发展317

《西行漫记》、《鲁迅全集》和《资本论》的出版318

北社和《北斗》杂志323

日伪对进步新闻出版界的残酷迫害324

3.开办上海“抗大”328

上海社会科学讲习所和《学习》杂志328

现代知识讲座330

4.开展全民抗战教育和陶行知、陈鹤琴的教育思想331

开展全民抗战教育331

陶行知、陈鹤琴的教育思想337

5.奋起抗争的孤岛文学343

丰硕的创作成就343

众多的文学丛刊、期刊和副刊347

文艺通讯运动和《上海一日》351

孤岛文坛上的几次论争354

6.话剧平剧相映成辉356

从青鸟剧社到上海剧艺社356

剧艺社的苦心经营359

剧艺社成为孤岛剧运中心360

蓬勃发展的业余话剧运动362

平剧界的坚贞战斗366

7.举步艰难的进步电影368

8.群众歌咏和漫画372

群众歌咏唱主角372

群众漫画的成长375

9.支援新四军377

第九章 艰苦岁月383

1.孤岛陷落后党的方针383

孤岛陷落后上海文化人的遭遇383

上海地下党深入荫蔽的斗争方针385

2.艰苦、曲折的斗争386

《时代》周刊等杂志的不屈斗争386

利用敌伪报刊 为人民说话389

坚守话剧阵地392

梅兰芳蓄须明志395

3.“天快亮了!”397

第四编 在解放战争中发挥特有的作用(1945.8—1949.5)403

第十章 开辟舆论阵地 唤起民众403

1.战后国民党推行内战、卖国政策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403

2.办报刊宣传党的主张405

创办革命报刊405

三大民主期刊408

同国民党的独霸政策相抗争412

3.开书店传播马列主义415

4.文艺界为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斗争417

文协的主题是“和平、团结、民主”417

上海文艺界的抗捐斗争和反对“艺员登记”斗争419

5.在六二三运动中421

第十一章 奋战在第二条战线上425

1.全面内战爆发 爱国民主运动高涨425

2.上海文化界的一次示威活动428

3.声援各界爱国民主运动430

4.坚贞不屈的进步报刊434

《时代日报》和它的“军事述评”434

《学生报》和《展望》435

5.困境中的进步戏剧437

以演出配合斗争437

国民党对进步戏剧的摧残439

党的三线作战方针和上海观众戏剧演出公司440

6.昆仑影业公司及其基地作用443

昆仑影业公司的创作道路443

进步民营公司的贡献446

7.犀利的政治讽刺诗447

艰难条件下的小说成就447

犀利的政治讽刺诗448

8.美术界的两支突击队450

全木协的恢复和木刻展450

漫画协会和漫画工学团452

9.革命音乐再创辉煌454

10.活跃的群众文艺458

11.周恩来是第二条战线的总指挥461

第十二章 迎接解放 准备接管466

1.革命不能半途而废466

2.批判民主个人主义468

3.迎接解放 准备接管471

4.上海文化界团结在党的周围迈步向前4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