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生态影响评估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生态影响评估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1/34418627.jpg)
- 甘泓,汪林,王芳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1702632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70页
- 主题词:南水北调-水利工程-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环境生态评价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生态影响评估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受水区天然生态基本格局与主要问题1
1.1.1 研究范围及基本情况1
1.1.2 受水区与水有关的基本生态状况6
1.1.3 受水区主要环境与生态问题7
1.2 与水有关的生态影响评估研究进展9
1.2.1 从生态系统过程认识生态影响机理的研究进展9
1.2.2 从生态系统结构评价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10
1.2.3 从生态系统功能评价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12
1.2.4 我国生态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13
1.3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总体目标13
1.3.1 受水区节水目标14
1.3.2 受水区地下水开采控制与生态修复目标14
1.3.3 受水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14
1.4 研究目标与任务15
1.4.1 研究背景——延期通水使受水区供需矛盾更加突出15
1.4.2 研究目标16
1.4.3 主要研究任务16
1.4.4 一期工程生态影响评估技术框架17
1.5 主要研究成果18
1.5.1 主要研究成果18
1.5.2 突破性成果19
2 一期工程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影响21
2.1 通水后受水区水量置换效应宏观分析21
2.1.1 引江后城市可置换出的当地水资源量分析21
2.1.2 引江对农业和生态的间接补水量23
2.2 受水区生态环境修复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25
2.2.1 一期工程对受水区水循环影响分析25
2.2.2 情景设置与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27
2.3 一期工程对海河流域受水区生态环境影响29
2.3.1 受水区多年平均供需平衡状况29
2.3.2 一期工程对受水区水量综合置换效应29
2.3.3 一期工程对城镇供水水源的置换效应32
2.3.4 一期工程对地下水压采与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34
2.3.5 一期工程对农业供水的保障作用35
2.3.6 一期工程对地表水及入海水量的影响36
2.3.7 一期工程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39
3 受水区农业资源性节水技术41
3.1 受水区农业供用水现状与节水分区41
3.2 分区农业资源性节水模式43
3.2.1 节水先进县(区)经验44
3.2.2 构建资源性节水模式遵循的原则49
3.2.3 京津廊平原区50
3.2.4 河北山前平原区53
3.2.5 黑龙港运东平原区54
3.2.6 豫北鲁北平原区56
3.2.7 山东半岛受水区59
3.2.8 黄河以南受水区60
3.2.9 受水区资源性节水量估算61
3.3 节水与调水的经济合理性分析62
3.3.1 综合节水措施投入与效益63
3.3.2 节水与调水成本分析65
3.4 城市归还挤占农业的水库供水量分析66
3.4.1 黄河以北双水源城市供水水源66
3.4.2 黄河以南城市供水水源67
3.4.3 城市返还的农业水库供水量可能性分析68
3.5 农业节水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影响68
4 城市节水的激励机制与管理模式70
4.1 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分析70
4.1.1 全国节水型社会(城市)建设现状70
4.1.2 受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及建设要求71
4.2 受水区城市基本情况及代表性城市选取72
4.2.1 受水区城市基本情况72
4.2.2 受水区代表性城市选取74
4.3 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驱动—响应分析78
4.3.1 驱动—响应分析框架78
4.3.2 水资源需求驱动因素分析80
4.4 城市节水系统动力学(SD)模型研究82
4.4.1 城市节水SD基本模型的构建82
4.4.2 天津市节水SD模型系统模拟87
4.4.3 邯郸市节水SD模型系统模拟92
4.4.4 淮安市节水SD模型系统模拟97
4.4.5 节水效益估算102
4.5 受水区城市节水的激励机制与管理模式研究104
4.5.1 节水调控模式和激励机制104
4.5.2 基于需水管理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框架107
4.5.3 城市的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模式109
4.6 城市节水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影响112
5 受水区地下水调控与生态环境修复合理配置技术113
5.1 受水区地下水利用现状及主要问题113
5.1.1 受水区地下水利用与超采现状113
5.1.2 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114
5.2 海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演变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15
5.2.1 地下水循环总体特征116
5.2.2 地下水补径排变化趋势分析117
5.2.3 地下水超采驱动生态环境系统演变关系分析120
5.3 海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121
5.3.1 引江与当地水资源合理配置模拟技术121
5.3.2 模拟情景设置123
5.3.3 水资源供需结果分析125
5.3.4 南水北调受水区的水源置换效应分析128
5.3.5 地表水系统水量平衡结果分析132
5.3.6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134
5.3.7 多水源合理配置实现经济和生态用水的协调139
5.4 典型地区地下水控制生态恢复效果分析140
5.4.1 邯郸地区水资源主要特点与问题140
5.4.2 南水北调通水后邯郸地区水循环演变特征141
5.4.3 引江对邯郸地区生态环境影响效应144
6 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再生水技术及示范146
6.1 人工湿地的研究进展与人工湿地公园构建技术要求146
6.1.1 人工湿地研究进展146
6.1.2 人工湿地公园构建技术要求148
6.2 平阴人工湿地公园示范区及其现状水环境问题149
6.2.1 示范点选择的依据149
6.2.2 平阴人工湿地公园现状环境调查分析与问题揭示150
6.2.3 现状水环境模拟与水力环境存在的问题153
6.3 平阴人工湿地公园示范区构建技术研究155
6.3.1 改进水力条件后湿地处理效率预测155
6.3.2 植物引种、配置、环境效应与回收技术155
6.3.3 微生物增强技术的应用及其效应159
6.3.4 平阴人工湿地公园设计与污染物去除效率估算162
6.4 人工湿地公园构建技术总结163
7 水库水质安全调控技术164
7.1 王庆坨水库水质安全研究164
7.1.1 王庆坨水库概况164
7.1.2 各方案模拟研究165
7.1.3 王庆坨水库安全评价167
7.2 北大港水库水质安全调控研究168
7.2.1 北大港水库概况168
7.2.2 北大港水库水质模型建立、验证及分析168
7.2.3 北大港水库水质安全调控技术172
7.2.4 北大港水库水质安全研究174
8 生态效应模拟示范及评估178
8.1 以玉符河为例研究河流生态恢复效应178
8.1.1 玉符河的水文特点与现状问题178
8.1.2 河流生态水文模型179
8.1.3 玉符河河流生态水文模型的建立181
8.1.4 玉符河生态修复目标、水文调控技术及生态需水186
8.1.5 玉符河生态恢复效应评估187
8.2 以北大港湿地为例研究湖沼湿地生态恢复效应188
8.2.1 北大港水库及湿地的基本情况188
8.2.2 北大港湿地生态水文模型188
8.2.3 调水工程实施后湿地生态恢复效应初步预测192
8.3 以漳卫新河河口为例研究河口及附近海域的生态恢复效应194
8.3.1 漳卫新河河口及黄骅港海域概况194
8.3.2 漳卫新河生态稳定的环境临界195
8.3.3 漳卫新河河口及附近海域ECOMSED模型的建立与验证197
8.3.4 不同来水情景河口生态恢复预测199
8.4 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对河流健康的影响评估200
8.4.1 河流健康评估标准200
8.4.2 河流健康评估结果204
9 调水工程复合生态廊道景观建构仿真技术示范205
9.1 研究背景205
9.1.1 研究目标205
9.1.2 地段范围205
9.1.3 基本技术路线205
9.2 建构中线邯郸段复合生态廊道的基本思路207
9.2.1 复合生态廊道的概念构成207
9.2.2 城市水资源困境与调水工程生态影响预期208
9.2.3 复合生态廊道概念对地区发展网络的系统整合209
9.3 调水工程邯郸段复合生态廊道建构210
9.3.1 城镇发展廊道建构内容分析210
9.3.2 文化遗产廊道建构内容分析211
9.3.3 自然生态廊道建构内容分析211
9.3.4 休闲游憩廊道建构内容分析212
9.3.5 调水工程廊道212
9.4 三维仿真示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13
9.4.1 基本概念213
9.4.2 系统建设目标214
9.4.3 系统总体结构214
9.4.4 仿真视景数据库的设计215
9.4.5 仿真场景的设计215
9.4.6 三维仿真示范系统的实现216
10 一期工程对受水区生态环境影响效益评估218
10.1 地表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方法220
10.1.1 生态环境总效益评估方法220
10.1.2 水土保持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方法221
10.1.3 城市绿地与湿地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方法222
10.2 东线受水区地表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效益评估223
10.2.1 受水区引江水量的分配223
10.2.2 水土保持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估225
10.2.3 城市绿地生态环境效益评估225
10.2.4 湿地生态环境效益评估228
10.2.5 生态环境总效益评估228
10.3 中线受水区地表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效益评估229
10.3.1 受水区引江水的分配229
10.3.2 水土保持林生态环境效益评估231
10.3.3 城市绿地生态环境效益评估231
10.3.4 湿地生态环境效益评估234
10.3.5 生态环境总效益评估234
10.4 地下水压采生态环境效益评估234
10.4.1 生态环境效益分类与计算方法234
10.4.2 压采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效益分析236
11 结论与建议238
11.1 主要结论238
11.2 主要建议240
参考文献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