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书法美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书法美学史
  • 尹旭著;朱志荣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06069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书法美学-书法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书法美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第一章 汉代的书法美学6

概说6

第一节 崔瑗的朦胧美学意识7

第二节 蔡邕的“形势”“欲书”思想11

第三节 其他人物的重要观点14

一、扬雄的“心画”观14

二、赵壹的“非草书”论15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美学17

概说17

第一节 卫铄的点画书写理念19

第二节 王羲之的书法美学思想22

第三节 王僧虔的“笔意”理论25

第四节 萧衍的“优劣评”观念27

第五节 其他人物的重要观点30

一、虞龢的“古质、今妍”论30

二、庾肩吾的“天然、工夫”说31

第三章 唐代的书法美学33

概说33

第一节 欧阳询的作书、学书“秘诀”35

第二节 虞世南的“笔髓”妙论36

第三节 李世民的“尊王”“指意”思想40

第四节 孙过庭的美学思想体系43

一、书为心画的艺术本体观念44

二、对主要艺术特征的把握与揭示46

三、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观念47

四、以“五乖五合”为主体的创作理论48

五、以“玄鉴精通”为尚的书法欣赏理论50

六、精辟的学书、成家理论51

第五节 张怀瓘的美学思想体系54

一、对书法地位的尊崇和高扬55

二、道合自然与书为心画并重的艺术本体观念56

三、对主要艺术特征的把握和揭示59

四、以“技由心付”为特色的创作理念60

五、全面深入的书法欣赏理论62

六、以“达道”为最高理想的学书、成家理论66

第六节 韩愈的书家理念69

第七节 刘禹锡的“蹈中之说”72

第八节 其他人物的重要观点73

一、李阳冰的“通三才”“备万物”论73

二、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说74

三、释亚栖的“通即变”观75

第四章 宋代的书法美学76

概说76

第一节 欧阳修的美学观念78

第二节 苏轼的书法美学思想79

一、“象其为人”的艺术本体观念80

二、对主要艺术特征的把握与揭示81

三、注重创新、不忘继承的创新、发展观念82

四、以“无意于佳”为特色的艺术创作理论82

五、对书法欣赏活动的思维特征的关注和揭示84

六、以“通其意”为重的学书、成家理论84

第三节 朱长文的“书为心画”理论86

第四节 黄庭坚的书法美学思想88

一、以“胸次”为尚的书为心画观念89

二、对主要艺术特征的把握和揭示90

三、反对“随人作计”的继承与发展理论91

四、以心得体验见长的书法创作观念92

五、以道义修养和学习笔法为重的学书、成家思想95

第五节 米芾的“一戏”、尚古观念98

第六节 董逌的创作、成家思想101

一、以“神”“气”为主要特色的艺术创作观念102

二、以天分素质和“笔意”为尚的学书、成家理论104

三、其他值得注意的观点109

第七节 《宣和书谱》的美学理论109

一、丰富多彩的书为心画本体观110

二、以书写胸怀为主旨的艺术创作理论112

三、以人品修养和风格建构为重的学书、成家理念113

四、其他较有价值的观点114

第八节 李之仪的美学观念115

第九节 姜夔的美学理论118

一、对主要艺术特征的把握与揭示118

二、对书法形象的具体造型特征及其审美属性之对应关系的深入分析与探讨119

三、简明扼要的学书、成家观念120

四、其他值得注意的观点122

第十节 其他人物的重要观点123

一、晁补之的“其妙在人”观123

二、朱熹的书如其人说124

三、岳珂的“心即其物”论125

第五章 元代的书法美学128

概说128

第一节 郝经的书法美学思想129

第二节 赵孟頫的美学理论134

第三节 虞集的美学观念137

第四节 其他人物的重要观点139

一、韩性的“必有其道”说139

二、刘有定的中和之美观140

三、盛熙明的“书为心迹”论140

第六章 明代的书法美学142

概说142

第一节 宋濂的美学观念144

第二节 方孝孺的美学理论146

第三节 吴宽的美学观念148

第四节 费瀛的美学理论150

一、以“做人始”为特色的学书、成家理念151

二、其他值得注意的观点153

第五节 赵宧光的书法美学思想154

一、对主要艺术特征的把握与揭示155

二、以意在笔先为重的艺术创作思想155

三、以真知为重的书法欣赏观念156

四、学书与成家的基本规律158

五、颇具特色的临仿理论162

六、简明扼要的书家观念165

七、其他值得注意的观点167

第六节 项穆的美学思想体系167

一、书、道相通的重书理念168

二、以“传心”为主旨的艺术本体观念170

三、对主要艺术特征的把握与揭示172

四、丰富多彩的中和理论172

五、以中和为目标的继承、创新思想175

六、以“神化”为特色的创作理念177

七、精彩纷呈的学书、成家理论179

八、其他值得注意的观点183

第七节 董其昌的美学观念184

一、对主要艺术特征的把握与揭示184

二、以反对“信笔”为特色的创作理念185

三、以“合、离”为说的学书、成家理论186

四、其他值得注意的观点188

第八节 汤临初的美学观念189

一、以“法有固然”为内容的艺术本体观念189

二、以“化工”境界为目标的学书、成家理论191

三、其他值得注意的观点193

第九节 其他人物的重要观点194

一、解缙的“有如布阵”“肆笔为之”论194

二、何良俊的“尊王崇赵”说195

三、王世贞的“略如其人”观196

第七章 清代的书法美学198

概说198

第一节 傅山的美学理论200

第二节 杨宾的美学理论204

一、心得独具的书为心画观念204

二、以“意得”为重的学书、成家理念206

三、其他值得注意的观点208

第三节 王澍的书法美学思想209

一、“以人为本”的艺术本体观念209

二、对主要艺术特征的强调和把握210

三、以“宗晋师王”为主调的继承、创新观念211

四、以情绪表现为尚的艺术创作理念213

五、精深、完备的成家原则214

六、以取、舍为宗旨的临古观念217

七、其他值得注意的观点219

第四节 包世臣的“尊碑鄙帖”观念220

一、大可质疑的碑学理论220

二、其他值得注意的观点223

第五节 朱和羹的书法美学思想225

一、以“立品”为核心的艺术本体观念225

二、以笔法论为主的创作理论227

三、心得独具的学书、成家观念229

四、其他值得注意的观点231

第六节 何绍基的“成家数”思想232

第七节 刘熙载的美学思想体系235

一、兼书为心画与道合自然于一身的艺术本体理论236

二、深广而全面的艺术特征观念240

三、以“无欲”为特色的书法创作理念242

四、以“做人”为本的学书、成家理论245

五、其他值得注意的观点249

第八节 周星莲的书法美学思想251

一、由“画字”“写字”之说推导出的艺术本体观念251

二、对主要艺术特征的把握和揭示253

三、以“心手两忘”为最高境界的书法创作理念254

四、“看天分做去”的学书、成家思想256

第九节 康有为的“尊碑鄙帖”思想257

一、以“象物”“移情”为宗旨的艺术本体观念258

二、对主要艺术特征的把握和揭示259

三、史无前例的艺术创新理念259

四、以“见博”“临多”为主的学书、成家观念261

五、对康有为碑学理论的质疑和商榷263

六、其他值得重视的观点266

第十节 其他人物的重要观点267

一、倪后瞻的“功夫三段”论267

二、王铎的“法重”“师古”观269

三、朱履贞的“书有六要”说269

四、曾国藩的“乾坤”“阴阳”论270

结束语273

主要参考文献275

后记2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