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康复医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康复医学
  • 刘珊珊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 ISBN:781071073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8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196页
  • 主题词:康复医学(学科: 高等学校) 康复医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康复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康复医学概论1

第一节 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1

一、康复医学定义、对象和范围1

(一)康复医学定义1

(二)康复医学对象、范围1

二、康复医学的组成、工作方式2

(一)康复预防三层次2

(二)康复评定2

(三)康复治疗2

(二)西方古代的康复治疗3

(一)中国古代的康复治疗3

一、古代的康复治疗3

第二节 康复医学发展简史3

二、现代康复医学的形成与发展4

三、康复医学发展的基础4

(一)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4

(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5

(三)应付重大自然灾害和战争5

第三节 康复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5

一、康复医学的特点5

(一)康复医学的三项基本原则5

(二)协作组工作方法5

(一)社区残疾预防6

一、社区康复的概念6

二、社区康复的工作内容6

二、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6

第四节 社区康复6

(二)社区残疾普查7

(三)社区医疗康复7

(四)社区职业康复7

(五)社区教育康复7

(六)社会康复7

(二)残疾人8

(一)疾病8

二、致残原因8

(三)残疾学8

(一)残疾8

一、定义8

第一节 残疾学8

第二章 康复医学基础8

(二)营养不良9

(三)遗传因素9

(四)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损伤、产伤等因素9

(五)物理、化学因素9

(六)社会、心理因素9

三、残疾分类9

(一)国际残疾分类9

(二)我国的残疾分类9

四、我国五类残疾的分级9

(一)视力残疾的分级9

(四)肢体残疾的分级10

(二)听力、语言残疾的分级10

(三)智力残疾的分级10

(五)精神残疾的分级11

第二节 运动学11

一、上肢运动学11

(一)肩部11

(二)肘部与前臂12

(三)腕部与手部12

二、下肢运动学13

(一)髋部和骨盆部13

(二)膝部13

(三)踝部与足部13

(二)关节14

(一)骨骼14

三、头、颈和躯干运动学14

(三)肌肉15

第三章 康复医学评定16

第一节 康复医学评定概述16

一、定义16

二、内容16

(一)躯体功能评定16

(二)精神(心理)功能评定16

(三)言语功能评定16

(四)社会功能评定16

(一)可信性17

(二)有效性17

四、康复评定方法的基本要求17

(三)灵敏度17

(四)统一性17

(一)确定病人的问题和拟定治疗目标17

(四)进行投资——效益的分析17

(三)比较治疗方案的优劣17

(二)确定治疗的效果并拟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17

三、康复评定的目的17

(五)进行预后的评估17

(三)通过电话访问、信访和复诊对患者进行长期评定18

(一)测量工具18

一、测量工具与测量的方式方法18

第二节 关节活动范围测定18

(二)选择适当的方式18

(一)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适当选择评定方案18

五、康复评定的实施18

(二)测量方式19

二、主要关节的测量方法19

(一)上肢主要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方法(180°方式)19

(二)下肢主要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方法(180°方式)20

三、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分析20

四、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的注意事项20

二、手法肌力检查的分级标准21

(二)器械检查21

(一)手法检查21

第三节 肌力测定21

一、肌力检查方法21

三、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22

(一)上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22

(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23

(三)躯干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24

四、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25

第四节 步态分析25

一、步态分析的基本概念25

(一)步行周期25

(二)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的角度变化26

二、步态分析的方法种类27

(三)正常步态中主要下肢肌群活动27

(一)目测分析法28

(二)定量分析法28

三、引起异常步态的原因与表现28

(一)下肢长度不等28

(二)关节挛缩强直28

(三)负重引起疼痛28

(四)痉挛性瘫痪29

(五)小脑疾患与基底节疾患29

(六)下运动神经元病损29

二、常用的ADL评定方法30

(一)Katz指数分级法30

一、概述30

第五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30

(二)Barthel指数分级法31

第六节 功能独立性评定31

一、FIM的评定内容31

二、FIM的评分标准32

(一)功能独立(自己独立完成所有活动)32

(二)功能依赖(需要有人监护或身体方面的帮助)33

第七节 言语功能评定33

一、概述33

二、失语症的评定33

(一)失语症的分类33

(三)西方失语成套测验34

(二)几种主要失语症的病灶部位和言语障碍特征34

三、构音障碍的评定40

(一)构音障碍的分类40

(二)构音障碍的评定41

第八节 电诊断41

一、肌电图41

(一)正常肌电图41

(二)异常肌电图42

(三)肌电图检查的临床意义43

二、神经传导速度43

(一)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43

(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43

(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的临床意义43

(三)躯体感觉诱发电位44

(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44

三、诱发电位44

(一)视觉诱发电位44

(四)诱发电位检查的临床意义45

第九节 心理测验45

一、智力测验45

(一)卡恩-戈德法布试验45

(二)简易智力测验表45

二、神经心理成套测验46

(一)测验工具46

(二)测验内容46

(三)评定47

(二)艾森克人格问卷48

(一)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48

三、人格测验48

四、情绪测验49

(一)汉密顿焦虑量表49

(二)汉密顿抑郁测验49

五、严重创伤或患病后心理反应的阶段性特征50

(一)震惊阶段50

(二)否定阶段50

(三)抑郁反应阶段50

(四)对抗独立阶段50

(五)适应阶段50

(一)直流电疗法52

一、直流电及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52

第四章 康复治疗技术52

第一节 物理疗法52

(二)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53

二、低频脉冲电疗法54

(一)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54

(二)功能性电刺激疗法55

(三)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55

三、中频电疗法55

(一)干扰电疗法56

(二)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56

(三)等幅中频电疗法57

四、高频电疗法57

(二)超短波电疗法58

(一)短波电疗法58

(三)微波疗法59

五、光疗法59

(一)红外线疗法60

(二)激光疗法60

六、超声波疗法61

(一)治疗作用61

(二)临床应用62

七、传导热疗法62

(一)石蜡疗法62

(二)砂疗法63

(二)临床应用64

(一)治疗作用64

八、冷疗法64

第二节 运动疗法65

一、概论65

(一)基本概念65

(二)运动疗法的特点65

(三)常用设备65

二、传统运动疗法65

(一)维持或恢复关节活动度的训练66

(二)增强肌力的训练66

(五)牵引治疗67

(四)恢复平衡能力的训练67

(三)增强肌肉耐力训练的基本原则与方法67

三、易化技术(PNF技术,本体感受促通技术)68

(一)Bobath方法68

(二)Brunnstrom方法69

(三)神经肌肉本体易化法69

(四)Rood疗法70

第三节 作业疗法70

一、作业疗法评定70

二、作业治疗的种类70

三、作业活动的治疗作用71

(二)木工作业训练72

(三)粘土作业活动训练72

四、作业治疗的常用方法72

(一)日常生活活动训练72

(四)硅胶土作业活动73

(五)纺织作业活动训练73

(六)治疗性游戏73

五、作业疗法的临床应用73

(五)增强全身耐力的训练74

(一)按语言模式和失语程度选择课题74

一、失语症的治疗74

(六)感觉训练74

第四节 言语治疗74

(四)平衡训练74

(三)改善协调和灵巧度的训练74

(二)用于增强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74

(一)用于增强肌力的训练74

(二)按失语症类型选择课题75

(三)失语症具体治疗方法示范75

二、构音障碍的治疗75

(一)治疗原则75

(二)治疗方法76

第五节 心理疗法76

一、支持性心理治疗77

(一)治疗特点及适应证77

(二)治疗程序77

二、理性情绪疗法77

(一)代币法78

三、行为疗法78

(一)非理性信念的特征78

(二)治疗过程78

(二)系统脱敏疗法79

(三)放松疗法79

第六节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79

一、针灸疗法79

(一)针灸的主要治疗作用80

(二)临床应用80

二、按摩疗法80

(一)按摩的主要作用81

(二)按摩的基本手法81

(一)气功的主要作用82

(二)气功的基本方法82

三、气功疗法82

(三)适应证和禁忌证82

(三)气功的适应证和禁忌证83

四、中医传统运动疗法83

(一)太极拳83

(二)五禽戏84

第五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85

第一节 脑血管意外的康复85

一、概述85

二、康复评定86

(一)运动功能的评定86

(二)其它功能的评定95

(一)治疗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97

三、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治疗97

(二)治疗技术概述99

(三)治疗过程100

四、脑血管意外常见的合并症及其处理118

(一)肩关节半脱位118

(二)肩疼119

(三)肩-手综合征121

(四)肌肉的废用性萎缩123

(五)褥疮123

第二节 颅脑损伤的康复124

一、概述124

二、康复评定124

(一)脑损伤严重程度的评定124

(四)情绪障碍评定125

(五)言语障碍评定125

(二)认知功能的评定125

(三)行为评定125

(六)知觉障碍评定126

(七)运动障碍评定127

(八)迟发癫痫127

三、康复治疗127

(一)治疗目的127

(二)治疗原则127

(三)治疗方法127

(一)脊髓损伤的原因及预防131

二、脊髓损伤的预防和早期处理131

一、概述131

第三节 脊髓损伤的康复131

(二)脊髓损伤的早期治疗133

(三)积极防治严重并发症134

三、康复评定134

(一)确定脊髓损伤水平134

(二)脊髓损伤的程度和分型135

(三)残留功能的估计135

四、康复治疗136

(一)早期处理136

(二)后期康复目标137

(三)不同损伤水平患者后期康复方法138

第四节 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141

一、概述141

(一)病因及分类141

(二)周围神经病损的症状及体征141

二、康复评定141

(一)运动功能评定141

(二)感觉功能评定141

(三)肌电图及诱发电位的检查及意义141

(一)桡神经损伤142

四、常见的周围神经病损的康复142

(三)防止肌萎缩和增强肌力的方法142

(四)必要的手术治疗142

(一)防治合并症142

三、康复治疗142

(二)促进神经再生142

(二)正中神经(C6~8,T1)损伤143

(三)尺神经(C8, T1)损害143

(四)腋神经(C5,6)损害143

(五)腓神经(L4、5,S1、2)损害143

(六)坐骨神经(L4、5,S1、2、3)损害143

(七)股神经(L2、3、4)损害143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145

(二)康复评定145

(一)概述145

第一节 关节炎的康复145

第六章 骨关节与肌肉伤病的康复145

(三)康复治疗148

二、强直性脊柱炎151

(一)概述151

(二)康复评定153

(三)康复治疗153

第二节 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的康复154

一、四肢骨折后的康复155

(一)第一阶段155

(二)第二阶段156

二、脊柱骨折后的康复156

三、软组织损伤的康复157

(一)肩部软组织损伤的康复157

(二)康复治疗的方法157

(一)康复治疗的作用157

(二)肘部软组织损伤的康复158

(三)膝部软组织损伤的康复158

(四)足踝部软组织损伤的康复159

第三节 颈肩腰腿痛的康复159

一、概述159

二、颈椎病的康复159

(一)概述159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60

(三)康复治疗161

(二)康复治疗162

(一)概述162

三、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162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164

(一)概述164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164

(三)康复治疗164

第七章 其他疾病的康复167

第一节 冠心病的康复167

一、概述167

二、康复评定167

(一)心电运动试验167

(二)应用代谢当量指导冠心病的康复168

(三)治疗分期及康复程序169

(二)运动处方的制定169

(一)有氧运动效应169

三、康复治疗169

四、职业康复173

(一)工作级别的确定173

(二)不能回归职业的对策173

第二节 慢性肺疾患的康复173

一、概述173

二、康复评定174

(一)肺功能障碍的分型174

(二)肺功能障碍的分级174

三、康复治疗174

(一)正确呼吸方式训练174

(三)清除呼吸道分泌物175

(二)呼吸肌训练175

(四)全身运动锻炼176

(五)心理治疗与病人教育177

四、预防177

第三节 烧伤的康复177

一、概述177

二、康复治疗178

(一)物理治疗178

(二)心理康复治疗179

(三)营养疗法180

(四)手术治疗180

(五)运动治疗180

(六)作业疗法与生活活动训练1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