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质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发展途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卢耀如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01870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04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岩溶-地区-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西南地区;岩溶-地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西南地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质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发展途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地质-生态环境基本理论概述3
第一章 地质-生态环境的内涵3
第一节 地质-生态环境的含义3
第二节 地质-生态环境的两重性5
一、人类生存的有利条件与优化环境要素5
二、人类生存的不利条件与劣化环境要素11
第二章 地质-生态环境的研究方向与途径18
第一节 地质-生态环境的研究方向18
一、综合性的研究方向19
二、全球性的研究方向22
三、宇宙性的研究方向24
第二节 地质-生态环境的研究手段与途径25
一、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26
二、广泛的科学合作研究27
第二篇 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岩溶(喀斯特)和岩溶水特性31
第三章 岩溶(喀斯特)发育的基本规律31
一、碳酸盐岩岩性、结构及其可溶性32
第一节 岩溶发育的基本内在因素32
二、水的特性与溶蚀-沉积机理41
第二节 控制岩溶发育的外在条件46
一、气候条件对岩溶发育的影响47
二、构造条件对岩溶发育的影响54
第三节 岩溶类型及其分布的规律性62
一、控制岩溶发育的环境要素62
二、主要岩溶现象的分类63
三、岩溶现象的集合分类与景观复合分类65
四、岩溶类型的划分67
第四章 岩溶水特性与水动力条件74
第一节 岩溶水的基本特性74
一、岩溶地下水的补给运动-排泄系统74
二、岩溶泉的特性与分类76
三、岩溶暗河系统78
四、岩溶地区地下径流量80
五、岩溶水的动态81
一、软流圈三相流与热液岩溶作用87
第二节 岩溶三相流的基本特性87
二、浅层洞穴系统岩溶三相流基本机理88
三、岩溶三相流的演化与有关现象92
第三节 岩溶水动力条件96
一、岩溶水动力条件的含义96
二、控制岩溶水动力条件的主要因素97
三、岩溶水动力条件类型简述98
第三篇 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地质-生态环境基本条件与开发效应101
第五章 水资源的特性与开发效应101
第一节 水资源分布概况101
一、地表水资源概况101
二、地下水资源概况103
三、水资源的地质-生态环境特性104
第二节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地质-生态环境效应104
一、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效应105
二、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效应112
一、金属矿产资源成因与分布概况118
第一节 固体矿产资源分布概况118
第六章 矿产资源分布概况118
二、非金属矿产资源成因与分布概况119
三、宝玉石矿产资源成因类型123
第二节 流体矿产资源分布概况125
一、热矿水的形成条件和类型125
二、热矿水的分布与开发概况129
第一节 水电能源分布概况及其开发效应134
一、水电能源分布概况与开发途径134
第七章 主要能源概况134
二、开发水电能源的地质-生态环境效应及防治140
第二节 煤炭能源分布概况及其开发效应145
一、煤炭能源分布概况145
二、开采煤炭(及其他固体矿产资源)的地质-生态环境效应与防治途径146
第三节 石油和天然气分布概况153
一、油气生成的两种成因学说153
二、油气田储集概况156
一、植物资源分布的立体性特征161
第一节 植物资源分布概况与地质-生态环境背景161
第八章 生物资源分布与环境效应161
二、植物分布与地质-生态环境基础条件的内在关系163
第二节 动物资源分布概况与特征170
一、动物资源分布的地带性特性170
二、动物资源中的珍奇珍稀动物171
三、人工畜牧业和养殖业概况171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防护林带171
一、岩溶地区典型自然保护区概述172
二、防护林绿色工程176
第九章 地质-生态环境的不利因素——自然灾害概述179
第一节 主要气候灾害频率分析179
一、近500年来本区水旱灾害频率分析179
二、近些年水旱灾害的灾情分析182
第二节 主要地质灾害分析研究184
一、地震灾害简况和成因类型机理分析184
二、滑坡和崩塌的类型与稳定性分析及防治途径188
三、泥石流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197
四、岩溶塌陷成因机理与防治措施201
五、地质灾害分区207
六、地质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之间的灾害链208
七、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报209
第四篇 中国西南及邻近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途径探索215
第十章 地质生态环境质量及其评判215
第一节 地质-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制约性215
一、全球性地质-生态环境的相关制约性215
二、区域性地质-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性217
一、土壤侵蚀与石漠化(岩漠化)218
第二节 地质-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几个关键问题218
二、地质-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221
三、地方病的发生与发展229
第三节 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判230
一、地质-生态环境质量评判方法230
二、地质-生态环境性质类型划分237
三、地质-生态环境演化趋势判识238
一、地质-生态环境与发展农业的关联性241
第一节 石山地区地质-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性241
第十一章 岩溶山区可持续发展经济途径241
二、制约经济发展的地质-生态环境244
第二节 石山地区大农业可持续发展途径248
一、石山地区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八个重要原则248
二、石山地区大农业可持续发展十二途径253
第三节 石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262
一、石山地区提高人文素质的系统工程262
二、石山地区经济综合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265
第一节 岩溶地区地质-生态环境容量270
第十二章 岩溶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展望270
一、岩溶地区目前地质-生态环境容量271
二、岩溶地区综合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地质-生态环境容量272
第二节 岩溶地区经济加速开发的历史任务273
一、岩溶地区在全国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地位273
二、山区农业劳动力大量迁移的迫切形势273
第三节 岩溶地区地质-生态环境背景与经济可持续开发的几种模式277
一、开发岩溶地下水为主的带动模式277
二、水土保持发展防护林的带动模式278
三、综合开发矿产资源的带动模式279
四、大水电工程的带动模式279
五、林业综合发展的带动模式280
六、庭院综合农业发展的带动模式281
七、岩溶旅游资源开发的带动模式281
八、综合治理地质-生态环境的带动模式281
第四节 地质-生态环境与经济开发带的划分282
一、矿产资源与能源工业为主的有关开发带282
二、山区发展大农业方面的有关开发带283
三、发展其他产业方面的开发带284
四、城镇的经济辐射作用与岩溶山区的密切依存关系285
第五节 地质-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分区288
一、西部高山深谷经济开发区(Ⅰ)288
二、云贵高原—秦巴山地经济开发区(Ⅱ)289
三、广西盆地一江汉平原经济开发区(Ⅲ)291
参考文献293
结束语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