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共产国际、联共 布 与中国大革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共产国际、联共 布 与中国大革命
  • 姚金果等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21104217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33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共产国际、联共 布 与中国大革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1

一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大革命关系研究的历史考察1

二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大革命关系研究的意义4

三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大革命关系研究的内容6

第一章 共产国际、联共(布)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华工作机构8

一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与联共(布)的关系8

二 共产国际、联共(布)对华工作机构11

第二章 共产国际和俄共(布)代表在华活动的初始阶段15

一 促进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展15

二 联络孙中山国民党22

三 关注吴佩孚30

四 接触陈炯明32

第三章 越飞的三重外交与苏、孙结盟37

一 越飞的三重外交37

二 越飞态度的转变引起苏俄领导人不安40

三 从孙、吴联合到弃吴联孙43

四 孙、越会谈和苏联援孙政策的确定47

第四章 围绕国共合作方式的争论54

一 马林提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54

二 达林赞成共产党整体加入国民党58

三 中国共产党选择党外联合60

四 共产国际支持马林的主张62

五 “一·一二”决议的出台66

第五章 维经斯基与马林对国共两党的态度72

一 维经斯基和马林的主要分歧72

二 维经斯基设法纠正马林的偏向77

三 马林要求一切工作归国民党79

四 孙中山国民党令马林失望84

五 关于党内合作方式的讨论88

第六章 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在苏联93

一 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在苏联的活动93

二 蒋介石与苏联、共产国际领导人的分歧95

三 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所产生的影响103

第七章 中苏建交谈判及其对中国大革命的影响105

一 艰难的中苏建交谈判105

二 中国共产党对中苏建交谈判的态度110

三 孙中山对中苏建交谈判的态度115

四 中苏建交对中国大革命的影响119

第八章 鲍罗廷来华与国民党改组122

一 “三个责成”限定了鲍罗廷的工作122

二 推动国民党改组124

三 要求中共努力使国民党成为国民革命领袖126

四 指导国民党一大130

第九章 陈独秀与鲍罗廷初期的合作与分歧133

一 “一切为了合作”造成中共认识的偏差133

二 中国共产党受到攻击,鲍罗廷承受压力137

三 鲍罗廷反对退出国民党的倾向141

四 陈独秀要求共产国际向鲍罗廷提出警告143

第十章 共产国际、俄共(布)在五卅运动前后的对华政策150

一 支持孙中山北上150

二 提出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156

三 指导五卅运动159

四 制定推翻北京政府的计划163

第十一章 国民党要求加入共产国际——问题的提出、171

动机及结局171

一 胡汉民在莫斯科及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问题的提出171

二 邵力子在莫斯科及国民党加入共产国际问题的再次提出178

三 国民党要求加入共产国际的动机184

四 共产国际拒绝国民党的原因187

第十二章 共产国际、联共(布)及其代表与国民党二大192

一 中共党员参加国民党执委会的人数是何时确定的193

二 陈独秀等人是在什么情况下与孙科等人进行会谈的198

三 蒋介石崛起的原因204

四 中共在国民党二大的得失207

第十三章 联共(布)使团与中山舰事件212

一 布勃诺夫使团的组成及其在华活动情况213

二 中山舰事件的发生及布勃诺夫使团对事件的处理217

三 中共中央对中山舰事件的反应222

四 中山舰事件发生的原因有新说223

第十四章 共产国际、联共(布)及其代表与“整理党务案”227

一 莫斯科主张中共中央妥协227

二 鲍罗廷同意“整理党务案”229

三 “整理党务案”的内容及实质233

四 鲍罗廷评价“整理党务案”235

五 陈独秀对“整理党务案”的反应238

第十五章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陈独秀对北伐的态度243

一 北伐的提出和陈独秀最初对北伐的态度243

二 联共(布)和共产国际反对北伐246

三 维经斯基说服陈独秀改变态度250

四 陈独秀文章引起的争论252

五 对《论国民政府之北伐》的评价256

一 远东局的成立262

第十六章 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在中国262

二 远东局与中共中央的关系266

三 远东局对中共中央的指导269

四 远东局与鲍罗廷的分歧281

五 远东局的解散286

第十七章 北伐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的对华政策291

一 “蒋汪合作”方针的提出291

二 扶持左派、“苦力观”与“在野党”观点的提出296

三 鲍罗廷对迁都之争的态度303

四 莫斯科反对与蒋介石决裂307

五 联共(布)不主张反击312

第十八章 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共军事工作的指导319

一 指示中共开展军事工作319

二 中共军事领导机构的建立和军事工作的开展324

三 共产国际、联共(布)在中共军事工作上的失误327

一 对广州政府的军事援助331

第十九章 苏联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及其失误331

二 对武汉政府的军事援助334

三 联共(布)在中国军队问题上的失误336

第二十章 苏联对国民军的援助和冯玉祥的政治倾向345

一 苏联援冯政策的制定和实施345

二 赴苏前冯玉祥的政治态度354

三 北伐时期冯玉祥的政治态度358

四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冯玉祥的政治态度360

五 联共(布)对冯玉祥的谴责363

第二十一章 大革命后期共产国际、联共(布)及其代表对中共的影响366

一 放弃东征,选择北伐366

二 在土地问题上的矛盾态度374

三 向小资产阶级让步378

四 指责工农运动381

第二十二章 大革命危急时刻的罗易386

一 对莫斯科提出批评386

二 向汪精卫出示“五月紧急指示”390

三 重责之下为挽救危机而努力397

第二十三章 共产国际、联共(布)挽救危机的措施与402

大革命的失败402

一 “五月紧急指示”及其不可实施性402

二 争取汪精卫向左转412

三 要求共产党员退出武汉政府415

四 改组中共中央418

结语424

一 东方战略及其缺陷425

二 反帝革命的实用主义化427

三 联合战线和土地革命的两难选择430

四 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的右倾错误435

附录1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大革命关系大事记(1919-1927)441

附录2 本书涉及的共产国际、联共(布)主要在华人员523

后记5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