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存储区域网络精髓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存储区域网络精髓](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4348052.jpg)
- (美)John Vacca著;郭迅华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750538771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信息存贮-计算机网络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存储区域网络精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2
第一部分SAN技术概述2
第1章SAN基础2
1.1 SAN究竟是什么2
1.4 SAN市场的发展 13
1.2各类SAN操作系统软件和硬件组件9
1.3 SAN市场需求:日本市场的例子12
1.5信息的价值15
1.6本章小结19
1.7尾注19
第2章 各种类型的SAN技术20
2.1 FC-AL:第一步21
2.2 SAN的局限性22
2.3技术与配置24
2.4 高可扩展性和灵活性25
2.5技术平台、技术及产品选择35
2.6视频信息分布的变革41
2.7 SAPR/3的存储管理45
2.8本章小结51
2.9尾注51
第3章 标准52
3.2阶段性的发展54
3.1 与以太网相似,SAN的标准仍处于发展之中54
3.3进入第三阶段55
3.4其他参与者57
3.5 SAN标准的未来58
3.6本章小结61
3.7尾注61
第4章 厂商及SAN服务提供商类型62
4.1 SAN自服务63
4.2服务外包65
4.3多种平台之间的高速数据共享66
4.4间接渠道商的机遇68
4.5多厂商企业级存储区域网络端到端服务78
4.6用于视频服务的存储子系统82
4.7您的企业将会需要SSP吗94
4.8本章小结95
4.9尾注95
第5章 实现SAN的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97
5.1持续增长的高可用性需求97
5.2 高可用性的目标97
5.3通过冗余实现系统可用性98
5.4应用程序98
5.6存储99
5.5服务器和主机总线适配器99
5.7镜像100
5.8交换机101
5.9光纤网络102
5.10交换机的啮合树拓扑结构103
5.1 1双重连接的单一光纤网104
5.12双重连接的双重光纤网105
5.1 3单一和双重光纤网的可靠性计算106
5.14分区107
5.15光纤网管理109
5.18尾注110
5.16高可用性的关键110
5.17本章小结110
第二部分SAN的设计112
第6章 SAN的设计问题112
6.1光纤通道拓扑112
6.2客户对光纤通道产品的选择113
6.3存储网络的设计114
6.4 SAN设计的其他因素119
6.5本章小结123
6.6尾注123
7.1 SAN的财务影响125
第7章 成本的测评和考虑125
7.2 SAN运行成本的测评129
7.3财务方面的考虑和SAN的采购130
7.4本章小结135
7.5尾注135
第8章 标准的设计问题136
8.1 分布式SAN标准的设计:InfiniBand体系技术137
8.2新存储标准设计中的问题141
8.3本章小结145
8.4尾注145
9.1传统的受约制的存储体系146
第9章 体系设计方面的考虑146
9.2 SAN体系147
9.3本章小结151
9.4尾注151
第三部分SAN的规划154
第10章 规划的实施154
10.1可升级性154
10.2可用性155
10.3安全因素156
10.4易管理性156
10.5总拥有成本的最小化156
10.7灾难恢复计划157
10.6战略思考157
10.8如何利用现有体系实现SAN163
10.9基于Internet的水交易为SAN体系注入大量资源164
10.10 SAN的准备工作165
10.11本章小结170
10.12尾注170
第1 1章 虚拟存储区域网络规划技巧171
11.1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标准172
11.2 SAN集群技术173
11.3 SAN虚拟化体系的规划步骤179
11.4确保存储虚拟化的大门永远不要关闭184
11.5本章小结192
11.6尾注192
第四部分SAN的安装和配置194
第12章 测试技术194
12.1物理层测试194
12.2应用层测试194
12.3管理层测试195
12.4为什么要进行SAN测试195
12.5 SANmark版本A测试套件195
12.6其他测试技术196
12.8尾注198
12.7本章小结198
13.1考虑自己的应用199
13.2为将来做好准备199
第13章 SAN的安装与配置199
13.3如何配置SAN200
13.4 SAN起步203
13.5 SAN配置的下一阶段:存储交换技术207
13.6在SAN的安装和配置中为电子贸易提供数据212
13.7本章小结215
13.8尾注215
14.1 SAN的测试和故障修理216
第14章 SAN性能的认证216
14.2 SAN的文档记录和测试217
14.3 SAN性能的认证221
14.4本章小结223
14.5尾注223
第五部分SAN的维护226
第15章 存储区域网络的管理226
15.1数据管理方案228
15.2虚拟存储区域网络235
15.3使用光纤通道仲裁环路的管理策略246
15.5尾注254
15.4本章小结254
第16章 后续的维护256
16.1关于SAN软件的一些事实258
16.2预出版业中不断增强的效率259
16.3本章小结263
16.4尾注263
第17章 标准的发展264
17.1 SAN的管理标准264
17.2 SAN标准的未来265
17.3本章小结273
17.4尾注274
第六部分SAN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方向276
第18章SAN在高可用性商用系统中的作用276
18.1数据高可用性的决定因素276
18.2数据高可用性的目标277
18.3 SAN278
18.4本章小结281
18.5尾注281
第19章 几个SAN解决方案282
19.1实现SAN的解决方案287
19.2企业SAN解决方案288
19.3实现共享的SAN解决方案295
19.4实现防灾的SAN解决方案296
19.5存储管理解决方案:远见297
19.6未来的全息存储管理解决方案297
19.7本章小结299
19.8尾注299
第20章 SAN在计算机法据中的角色300
20.1证据的搜集301
20.2法据分析302
20.3重现过去的事件303
20.4本章小节307
20.5 尾注308
21.1服务器背后的存储网络309
第21章 总结、结论和建议309
21.2 SAN的未来317
21.3存储进入第三维:SAN还没有进入这一领域319
21.4尾注321
第七部分附录324
附录A 在线存储管理检查列表324
附录B 业界领先的SAN厂商列表326
附录C SAN产品列表328
附录D SAN标准333
附录E SCSI与光纤通道存储的对比337
附录F SAN资源列表339
附录G术语表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