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选择的理论与进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社会选择的理论与进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72/34304019.jpg)
- 罗云峰,肖人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1588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3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公共选择(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选择的理论与进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引言1
第1章 绪论1
1.2社会选择理论的起源与形成4
1.2.1中世纪时期对投票方法的研究(1200~1500)4
1.2.2近代对投票选举方法的研究(1770~1950)5
1.2.3现代对社会选择理论的研究(1951~)6
1.3社会选择理论的研究概况7
1.3.1Arrow不可能性定理及相关研究8
1.3.2Gibard-Satterthwaite防策略投票不可能性定理及相关研究11
1.3.3Sen个人主权不可能性定理及相关研究15
1.4社会选择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5
1.4.1对“完全理性”假设进行修改15
1.4.2对无约束域条件的修改16
1.4.4基于相容信息的社会选择机制设计17
1.4.3防操纵社会选择机制的设计17
1.5全书的篇章结构18
参考文献20
附录1.123
上篇 社会选择的理论33
第2章 Arrow社会福利函数33
2.1基本概念33
2.1.1社会状态与个体33
2.1.2个体偏好34
2.1.3个体选择36
2.1.4偏好断面39
2.2Arow社会福利函数39
2.2.1Bergson-Samue1son社会福利函数39
2.2.3两种社会福利函数的比较40
2.2.2Arow社会福利函数40
2.2.4其他形式的社会福利函数41
2.3Arrow社会福利函数的合理指标体系42
2.3.1理性条件44
2.3.2无约束域条件44
2.3.3非独裁性条件45
2.3.4Pareto准则45
2.3.5无关方案独立性条件45
2.4Arow不可能性定理46
2.4.1关于两个备选方案的社会偏好集结46
2.4.2一般情形的社会偏好集结:Arrow不可能性定理50
2.5Arrow不可能性定理的证明51
2.6Arrow不可能性定理变式54
参考文献58
2.7小结58
第3章 社会选择函数61
3.1社会选择函数61
3.2展示偏好63
3.3一致性条件65
3.3.1收缩一致性条件66
3.3.2扩张一致性条件67
3.3.3选择函数的展示偏好与一致性条件的关系68
3.3.4选择函数的理性化与一致性条件的关系69
3.4不可能性定理及其变式74
3.5小结77
参考文献78
附录3.180
第4章 防策略投票不可能性定理89
4.1引言89
4.2.1符号与定义90
4.2.2Gibbard-Satterthwaite防策略投票不可能性定理90
4.2Gibbard-Satterthwaite不可能性定理90
4.3Gibbard-Satterthwaite不可能性定理的证明91
4.4防策略投票不可能性定理的相关研究97
4.4.1防策略投票不可能性定理的相关研究97
4.4.2防策略投票理论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评述99
4.5小结100
参考文献100
第5章 Sen个人主权不可能性定理103
5.1个人主权103
5.1.1个人主权103
5.1.2个人主权的形式化描述103
5.2个人主权分配的相容性105
5.3Sen个人主权不可能性定理106
5.4.1Sen阅读选择模型109
5.4实际案例分析109
5.4.2价格机制模型111
5.5个人主权与Pareto准则111
5.5.1放弃Pareto准则111
5.5.2限制个人主权112
5.6小结113
参考文献113
下篇 社会选择的进展119
第6章 选择函数理性化展示偏好描述119
6.1问题描述119
6.1.1基本概念与定义119
6.1.2选择函数理性化的展示偏好描述122
6.2选择函数理性化展示偏好描述123
6.2.1伪传递理性化展示偏好公理123
6.2.2拟传递理性化展示偏好公理123
6.2.4展示偏好公理间的相互关系124
6.2.3非循环理性化展示偏好公理124
6.3定理证明125
6.4小结128
参考文献129
第7章 社会选择规则的等价性分析131
7.1引言131
7.2社会福利函数与社会选择函数相互转化的条件133
7.2.1社会选择规则定义域的完备性133
7.2.2社会选择规则的理性要求134
7.3社会福利函数与社会选择函数的等价性135
7.4小结136
参考文献137
第8章 社会选择过程中的次序效应139
8.1引言139
8.2.1二元表决程序140
8.2二元表决程序及问题描述140
8.2.2问题描述及基本概念141
8.3AP程序和SP程序的“次序效应”143
8.4GAP程序和GSP程序的“次序效应”147
8.4.1GAP程序和GSP程序选择结果的计算147
8.4.2GAP程序和GSP程序的次序效应148
8.5策略行为下的次序效应152
8.5.1基本假设153
8.5.2个体投票策略行为分析153
8.5.3AP程序和SP程序在策略行为下的次序效应155
8.5.4策略行为下GAP程序和GSP程序选择结果的计算158
8.5.5GAP程序和GSP程序在策略行为下的次序效应159
8.6案例分析162
8.6.1powell修正案及其政治背景162
8.6.2问题的模型表示164
8.6.3议员的个人偏好分析164
8.6.4对“联邦财政资助案”和Powell修正案的点评167
8.7小结168
参考文献168
第9章 具有传递性的偏好断面规模171
9.1问题起源171
9.2传递性偏好断面约束173
9.2.1Coombs条件174
9.2.2Black条件178
9.2.3Arrow-Black条件180
9.2.4位次限制条件182
9.2.5传递性偏好断面规模的极大化183
9.3三种极大偏好断面规模184
9.3.1基本约束集下的偏好断面规模184
9.3.2次级约束集下的偏好断面规模184
9.3.3Fishburn型约束下的偏好断面规模187
9.3.4扩展Fishbrn型约束189
9.4单峰单凹混合约束190
9.4.1单峰单凹混合约束190
9.4.2特性分析191
9.5单峰单凹偏好断面规模求解194
9.5.1APT-(A2k+1)的计算公式195
9.5.2混合排队模型196
9.5.3f(i,j,m)的导出197
9.5.4f(i,j,m)求解公式的简化198
9.5.5计算实例199
9.6小结200
参考文献201
附录9.1203
附录9.2205
10.1问题起源209
第10章 非二元选择函数的不可能性结论209
10.2Grether-Plott可行性条件下的不可能性定理210
10.2.1Grether-Plott可行性条件210
10.2.2选择函数的描述211
10.2.3不可能性定理211
10.3Grether-Plott可行性条件下不可能性定理的变式215
10.4定理注记216
10.5定理证明216
10.6小结220
参考文献221
第11章 合理字典序的构造223
11.1引言223
11.2构造字典序的基本行为假设及其相容性224
11.2.1基本行为假设224
11.2.2基本行为假设的相容性228
11.3自反演序与Fishburn单调性扩张231
11.3.1自反演序231
11.3.2Fishburn单调性扩张233
11.4基于自反演序字典序的构造236
11.5构造合理字典序的惟一性条件238
11.6有资源约束的R D项目选择问题的字典序法240
11.6.1问题提出240
11.6.2字典序法及合理字典序的构造241
11.6.3最优方案子集的约简式算法241
11.7实际算例243
11.8小结245
参考文献246
第12章 社会选择的稳定性分析248
12.1引言248
12.2.1基本概念与符号249
12.2个体的策略选择分析249
12.2.2个体的策略选择252
12.3激励相容的稳定性254
12.3.1稳定性判据254
12.3.2几种稳定性条件的比较255
12.4认可制社会选择规则的稳定性分析256
12.4.1认可制社会选择规则、相关定义及行为假设256
12.4.2认可制社会选择规则的激励相容稳定性257
12.4.3认可制社会选择规则的其他性质268
12.4.4基于认可制的群决策规则探讨269
12.5表决程序的稳定性判据270
12.6AP程序和SP程序的稳定性272
12.6.1关于群体偏好的方案集272
12.6.2AP程序和SP程序的稳定性273
12.7GAG程序和GSP程序的稳定性274
12.8一般二元表决程序的稳定性276
12.9小结278
参考文献279
第13章 选择函数路径无关性条件的比较分析*281++13.1问题起源281
13.2选择路径无关性的形式化表示282
13.2.1P1ott路径无关性条件282
13.2.2Bandyopadhyay序贯路径无关性条件283
13.3两类路径无关性条件间的相互关系286
13.4小结289
参考文献290
附录13.1292
第14章 关于社会选择中理性要求的反思294
14.1判断一致性的标准294
14.2非一致性的“理性选择”295
14.2.1竞赛项目中的非一致性理性选择295
14.2.2个人主权中的非一致性理性选择296
14.3对传递性偏好的反思298
14.3.1关于传递性证明的思考298
14.3.2理性选择下的非传递性展示偏好299
14.4小结301
参考文献301
第15章 选举规则中法定人数的确定303
15.1选举规则中的法定人数303
15.1.1法定人数303
15.1.2国内现有选举规则的法定人数304
15.2三种选举规则的比较304
15.2.1三种选举规则的利弊分析304
15.2.2选举规则的“缺席效应”305
15.3选举规则中法定人数的确定307
15.3.1确定法定人数的准则307
15.3.2法定人数与选举过程中的防操纵性309
15.3.3法定人数与选举结果的正确性310
15.4小结311
参考文献312
第16章 基于相容信息的社会选择机制设计313
16.1引言313
16.2机制设计与信息完备性314
16.2.1市场机制与信息完备性314
16.2.2基于相容信息的社会选择机制设计316
16.3基于相容信息的社会选择机制设计框架318
16.4小结318
参考文献319
符号表321
重要词汇英汉对照表323
主题索引328
英文人名索引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