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谐社会与系统范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和谐社会与系统范式
  • 乌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780230235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8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和谐社会与系统范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问题的提出1

学习和推广马列主义系统思想1

二 思维方式的变迁及系统思维方式的兴起6

三 系统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与回归12

四 系统思维方式的方法论地位15

五 用马列主义系统思想改进全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17

六 几点建议22

用马列主义系统观构建劳动价值论25

一 劳动价值论的历史26

1.威廉·配第的劳动价值论26

2.重农主义的劳动价值论30

3.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31

4.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34

5.传统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35

1.无法说明的一些资源的价值渊源37

二 经典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局限性37

2.理论本身提出的条件有限性38

3.劳动者是生产力系统中的一个要素38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可算性40

5.其他剥削理论40

三 理顺劳动价值论——建立劳动价值系统学说40

1.马列主义的系统理论及方法40

2.劳动价值系统学说的基本观点43

四 结论47

1.关于古典劳动价值学说的地位、作用47

2.关于剥削与公平49

3.关于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51

系统科学方法论与科学发展观53

1.朴素的整体思想54

一 系统思维的一般54

2.机械的系统思想55

3.辩证的系统思想58

4.定量化的系统思想60

二 系统科学的主要规律63

三 系统思维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回归与发展70

四 用马列主义系统思想改进我们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74

1.什么是“划时代的发现”75

2.认知的启迪——“要改变的形式”76

五 发展观之比较84

1.分析范式(或分析—累加法、或还原论)84

2.矛盾范式86

3.系统范式87

4.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发展观88

5.21世纪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91

系统辩证学与社会主义95

一 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要改革95

1.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政党95

2.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政党105

3.被“和平演变”的国家的政党——俄罗斯共产党112

二 创新中的社会主义113

三 社会主义是什么120

四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初步的结论122

重塑世界经济秩序:走向系统范式124

一 思维范式的转换124

二 现存的世界经济秩序127

1.一体化127

2.非均衡129

3.多极化130

4.市场经济131

5.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存在鸿沟132

6.经济的政治化和政治的经济化133

7.世界三大经济组织苍白无力133

三 建立国际经济的新秩序136

1.整体观136

2.均衡观138

3.多极观138

4.进化观139

5.市场与计划、微观与宏观的融合141

6.新政治经济观142

在全国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想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144

夺取75%的价值空间153

整体管理论156

一 整体管理的产生、理论基础及其在公有制中的决定意义157

二 整体管理的系统结构: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微观管理、超级管理162

1.宏观管理163

2.中观管理168

3.微观管理——生产力要素流动管理170

4.超级管理172

三 整体管理的基本规律:基本经济规律、协调放大发展规律、整体效益规律173

1.基本经济规律173

2.协调放大发展规律176

3.整体效益规律178

四 整体管理的动力系统:劳动力、生产力、社会发展力180

五 整体决策的概念、体制程序及其必要性185

一 邓小平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价值191

1.邓小平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历史产物191

论邓小平思想191

2.邓小平思想是当代世界潮流的理论反映194

3.邓小平思想是人民创造、党的集体智慧及其个人智慧的光辉结晶197

4.邓小平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98

二 邓小平思想的总体特征和方法论特色200

1.求实精神、时代性、革命性、探索性是邓小平思想的总体特征200

2.实践性、系统性、多样性是邓小平思想的方法论特色204

三 邓小平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209

1.邓小平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09

2.邓小平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方针214

关于和谐社会218

一 文明模式及其和谐思想221

1.希腊模式231

2.中国模式231

3.犹太模式232

二 和谐社会的历史实践及其作用246

三 当今“地球村”的不和谐250

四 中国历史上思想心态的不和谐254

1.治国思想——儒教261

2.防范心态与自我封闭275

3.愚民论280

4.认错文化281

五 中国历史上社会动力系统的不和谐284

1.农民运动的迷失284

2.真正的动力——文明的交织互动290

3.盛世之惑307

4.方块字之迷311

六 当代中国的不和谐318

七 “和谐村”的构建及其内涵320

八 “和谐村”建成的手段:改革与革命的变奏3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