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免疫学 供本科生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学免疫学 供本科生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0347517.jpg)
- 龚非力主编;熊思东,李卓娅副主编;王建莉,王玲,李一等编者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5054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271页
- 主题词:医学-免疫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免疫学 供本科生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概论1
第一章 医学免疫学绪论1
第一节 免疫学概述1
(一)免疫的类型2
(二)免疫功能3
第二节 免疫系统3
(一)中枢免疫器官4
(二)外周免疫器官5
(三)免疫细胞7
(四)免疫分子7
第三节 免疫学发展史概述8
(一)免疫学发展经历的阶段8
(二)免疫学进展概述10
第四节 免疫学在医学生物学的重要地位13
(一)免疫学与医学13
(二)免疫学与生物学15
第二章 抗原18
第一节 抗原的概念及特点18
(一)抗原的性质18
(二)抗原特异性18
(三)交叉抗原与交叉反应19
(四)半抗原-载体效应20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20
(一)抗原的理化性质20
(二)机体的生物学特性21
(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21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及其医学意义21
(一)依据抗原诱生抗体时对T细胞的依赖性分类21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22
(三)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分类22
(四)其他分类23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23
(一)免疫佐剂23
(二)超抗原23
(三)丝裂原24
第二篇 免疫分子与免疫细胞第三草 免疫效应分子之一:抗体27
第一节 抗体的分子结构28
(一)基本结构28
(二)其他成分29
(三)水解片段30
(四)抗体的异质性31
第二节 抗体的生物学特性32
(一)抗体的主要功能32
(二)各类抗体的特性和功能33
第三节 人工制备抗体35
(一)多克隆抗体35
(二)单克隆抗体36
(三)基因工程抗体37
第四章 免疫效应分子之二:补体系统41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41
(一)经典途径42
(二)旁路途径43
(三)凝集素途径44
(四)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特点及比较45
第二节 补体调控蛋白对补体激活的调节作用46
(一)针对经典激活途径前端反应的调节机制46
(二)针对旁路激活途径前端反应的调节机制47
(三)针对MAC的调节作用47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及意义48
(一)补体的生物学作用48
(二)补体的生物学意义50
第四节 补体与疾病的关系50
(一)遗传性补体缺陷相关疾病51
(二)补体与感染性疾病51
(三)补体与炎症性疾病51
(四)补体与超敏反应性疾病及自身免疫病51
第五章 免疫效应分子之三:细胞因子53
第一节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概述53
(一)细胞因子来源和分布53
(二)细胞因子分类和命名53
(三)细胞因子受体54
第二节 细胞因子特征与生物学作用55
(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征55
(二)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56
(三)细胞因子的效应机制58
第三节 重要的细胞因子59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62
(一)细胞因子与疾病发生62
(二)细胞因子与疾病治疗62
第六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之一:CD分子与黏附分子64
第一节 CD分子64
(一)CD分子概念及命名64
(二)CD分子结构特点65
(三)CD分子作用特点65
(四)免疫相关CD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65
第二节 黏附分子67
(一)黏附分子类别及其特征67
(二)黏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68
(三)黏附分子与临床69
第七章 免疫细胞膜分子之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71
第一节 HLA复合体基因组成及遗传特点71
(一)HLA复合体基因组成71
(二)HLA复合体遗传特点72
第二节 HLA生物学作用的分子结构基础75
(一)HLA分子的结构75
(二)HLA分子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76
第三节 MHC的生物学功能77
(一)加工和提呈抗原77
(二)参与T细胞分化、发育78
(三)参与调节NK细胞活性78
(四)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78
第四节 HLA与医学的关系78
(一)HLA与同种器官移植78
(二)HLA与疾病关联78
(三)HLA表达异常与疾病79
(四)HLA与输血反应79
第八章 免疫细胞之一:固有免疫细胞81
第一节 单核/巨噬细胞81
(一)来源、分布与生物学特征81
(二)生物学作用82
(三)单核/巨噬细胞参与的免疫病理82
第二节 DC及其他抗原提呈细胞83
(一)来源、分布与类别83
(二)生物学作用84
(三)抗原提呈细胞概述85
第三节 自然杀伤细胞85
(一)来源、分布与特征85
(二)生物学作用85
(三)NK细胞杀伤活性的调节86
第四节 固有免疫样淋巴细胞87
(一)B-1细胞87
(二)γδT细胞87
(三)NKT细胞88
第九章 免疫细胞之二: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90
第一节 淋巴细胞来源与分化90
(一)T细胞分化、发育91
(二)B细胞分化、发育91
第二节 T淋巴细胞93
(一)T细胞表面标志93
(二)T细胞功能亚群95
第三节 B淋巴细胞99
(一)B细胞表面标志99
(二)B细胞功能亚群100
第三篇 免疫应答101
第十章 免疫应答之一: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01
第一节 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102
(一)提呈内源性抗原的胞质溶胶途径(MHCⅠ类分子途径)102
(二)提呈外源性抗原的溶酶体途径(MHCⅡ类分子途径)102
(三)内、外源性抗原的交叉提呈途径104
(四)提呈糖脂类抗原的CD1分子途径104
第二节 T细胞识别抗原及其活化、增殖和分化104
(一)T细胞TCR识别APC所提呈的抗原104
(二)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106
第三节 T细胞生物学功能及机制109
(一)CD8+CTL功能及机制109
(二)Th1细胞功能及机制112
(三)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意义113
第十一章 免疫应答之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14
第一节 B细胞对TD抗原的应答114
(一)B细胞识别、摄取、加工抗原114
(二)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115
(三)活化的B细胞在生发中心内分化与成熟117
第二节 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产生抗体的特征119
(一)初次抗体应答的特征119
(二)再次抗体应答的特征119
第三节 B细胞对TI抗原的应答120
(一)B细胞对TI-1抗原的应答120
(二)B细胞对TI-2抗原的应答120
第四节 B细胞应答的效应121
第十二章 免疫应答之三: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122
第一节 免疫应答的特异性122
(一)BCR、TCR多样性及其分子基础122
(二)BCR、TCR基因重排123
(三)BCR、TCR多样性的产生机制124
第二节 免疫应答的记忆性126
(一)T细胞介导的免疫记忆126
(二)B细胞介导的免疫记忆126
第三节 免疫应答的耐受性127
(一)免疫耐受的概念及特性127
(二)免疫耐受诱导条件和形成机制128
(三)免疫耐受的建立、维持和终止130
(四)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130
第十三章 免疫应答之四:固有免疫131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分131
(一)屏障结构131
(二)固有免疫的效应分子132
(三)固有免疫的效应细胞133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机制与特点133
(一)固有免疫的模式识别及其机制133
(二)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136
第三节 固有免疫的生物学意义137
(一)固有免疫是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137
(二)固有免疫参与维持机体自稳137
(三)固有免疫参与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137
(四)固有免疫参与的免疫病理138
第十四章 免疫应答之五:黏膜免疫140
第一节 黏膜免疫系统概述140
(一)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140
(二)黏膜免疫系统特征141
第二节 黏膜免疫系统的屏障作用141
(一)MIS的物理屏障功能141
(二)MIS的化学屏障功能142
(三)MIS的生物屏障功能142
第二节 黏膜免疫应答的特点142
(一)参与黏膜免疫的淋巴细胞142
(二)黏膜免疫应答的特点142
第四节 机体与共生菌的生态平衡146
(一)共生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146
(二)黏膜免疫系统对共生菌产生低应答147
(三)共生菌与疾病发生147
第十五章 免疫应答之六:免疫调节149
第一节 概述149
(一)免疫调节贯穿免疫应答全过程149
(二)负调节发挥主导作用149
第二节 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150
(一)补体调节蛋白150
(二)抑制性细胞因子150
(三)抑制性受体150
第三节 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152
(一)免疫细胞的自身调节机制152
(二)免疫细胞亚群的调节作用152
(三)独特型网络的免疫调节作用153
第四节 整体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154
(一)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154
(二)群体水平的免疫调控155
第四篇 免疫病理157
第十六章 免疫病理之一:超敏反应157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158
(一)发生机制158
(二)临床常见疾病161
(三)免疫学防治原则161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162
(一)发生机制162
(二)临床常见疾病163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164
(一)发生机制165
(二)临床常见疾病166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167
(一)发生机制168
(二)临床常见疾病169
第十七章 免疫病理之二:自身免疫170
第一节 概述170
(一)自身抗体170
(二)自身反应性T细胞和B细胞170
第二节 诱发异常自身免疫应答的因素及其机制171
(一)自身抗原相关的诱因171
(二)机体免疫自稳机制失控172
(三)遗传因素175
(四)机体方面的其他因素176
第三节 自身免疫异常导致组织损伤的机制176
(一)自身抗体与细胞表面抗原结合介导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176
(二)抗原-抗体复合物介导组织损伤177
(三)自身反应性T细胞介导组织炎性损伤178
第四节 自身免疫病概述178
(一)自身免疫病分类及特点178
(二)自身免疫病治疗原则180
第十八章 免疫病理之三:抗感染免疫182
第一节 机体抗感染免疫的类型及其机制182
(一)抗感染的固有免疫182
(二)抗感染的适应性免疫184
(三)抗感染免疫的结局185
第二节 机体针对不同病原体的抗感染免疫185
(一)抗胞内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应答185
(二)抗胞外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应答187
第三节 病原体的免疫逃逸及其机制188
(一)病原体抗原改变188
(二)病原体及其产物的免疫抑制效应189
(三)宿主遗传背景及免疫功能状态189
第十九章 免疫病理之四:免疫缺陷191
第一节 免疫缺陷概述191
(一)免疫缺陷分类191
(二)免疫缺陷病临床特点192
第二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192
(一)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192
(二)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193
(三)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194
(四)原发性吞噬细胞缺陷195
(五)原发性补体缺陷195
第三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196
(一)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常见病因196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免疫学发病机制196
第二十章 免疫病理之五:移植免疫200
第一节 针对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提呈和效应机制201
(一)诱导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201
(二)同种异型抗原的提呈与识别机制202
(三)(急性)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204
第二节 临床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204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204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205
第三节 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206
(一)供者选择206
(二)免疫抑制治疗207
(三)诱导移植耐受的策略及其原理207
(四)移植后的免疫监测208
第二十一章 免疫病理之六:肿瘤免疫210
第一节 肿瘤抗原210
(一)肿瘤抗原的分类210
(二)常见人类肿瘤抗原211
第二节 机体免疫监视及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212
(一)机体免疫监视功能212
(二)机体抗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机制213
第三节 肿瘤逃逸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214
(一)与肿瘤细胞自身相关的逃逸机制214
(二)与机体免疫系统相关的肿瘤逃逸机制215
第四节 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216
(一)肿瘤免疫诊断216
(二)肿瘤免疫治疗216
第五篇 免疫学应用219
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应用之一:免疫学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219
第一节 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219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219
(二)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220
(三)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方法220
第二节 免疫细胞检测224
(一)免疫细胞及其亚类计数224
(二)淋巴细胞功能测定225
第三节 免疫分子检测226
(一)免疫球蛋白测定226
(二)补体测定226
(三)细胞因子检测227
(四)CD分子、表面受体和黏附分子的检测227
(五)HLA分型227
第四节 免疫学诊断与监测227
(一)疾病相关因子检测227
(二)免疫功能检测228
(三)免疫学监测229
第二十三章 免疫学应用之二:免疫防治230
第一节 免疫预防230
(一)以完整病原体和毒素制备的疫苗230
(二)新型疫苗231
(三)核酸疫苗232
第二节 免疫治疗232
(一)特异性免疫治疗232
(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233
(三)免疫重建与免疫替代疗法233
附录Ⅰ 重要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特征235
附录Ⅱ 重要的黏附分子一览表237
附录Ⅲ 免疫学词汇中英文对照239
主要参考书目252
中文索引253
英文索引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