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心理微观系统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高锋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02784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犯罪心理微观系统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 言1
第一章绪 论1
第一节什么是犯罪心理微观系统论1
一、犯罪心理的概念1
目 录1
二、犯罪心理微观系统的概念2
三、犯罪心理微观系统理论研究的4
对象和任务4
及其体系构成9
四、犯罪心理微观系统论的理论来源9
第二节 犯罪心理微观系统理论的社会意义16
第二章犯罪心理微观系统范畴20
第一节影响与变迁20
一、影响与变迁的内涵21
二、影响与变迁的相互关系34
第二节欲求与意识37
一、欲求与意识的本质38
第三节 同化与异化50
二、欲求与意识的相互关系50
一、犯罪心理同化与异化的对应51
及其意义51
二、犯罪心理同化与异化涉及的范围54
三、犯罪心理同化与异化的特征59
第四节犯意与动机60
一、犯意与动机的涵义60
二、犯意与动机的作用63
第三章犯罪心理系统形成和转化的总体规律66
第一节 犯罪心理系统活动规律确立的依据66
一、犯罪心理系统运动的总趋势66
二、犯罪心理系统活动的特异性69
第二节 犯罪心理系统形成的总体规律72
一、有序总体规律72
二、优胜总体规律81
三、迁移总体规律85
一、同一反复总体规律88
第三节 犯罪心理系统转化的总体规律88
二、停缓渐进总体规律95
三、连锁反应总体规律100
第四章犯罪美感动力系统108
第一节 犯罪美感动力系统问题的提出108
一、审美的实质和犯罪个体审美的特征109
二、审美的情化与情感动力112
第二节 犯罪美感动力系统的概述113
一、犯罪个体审美归宿的自我化113
二、犯罪个体审美效果的客观化115
三、犯罪个体审美情化的爆发化116
第三节 犯罪美感心理形态——117
社会功利美感117
一、曲差美感常模117
二、社会曲美等应式118
第四节犯罪美感心理形态——121
性感形态美感(上)121
一、容貌美感系统源124
二、身姿美感系统源125
三、风度美感系统源126
四、声音美感系统源126
五、气味美感系统源127
第五节犯罪美感心理形态——128
性感形态美感(中)128
一、直觉性感美感128
二、代偿性感美感130
三、和谐性感美感136
第六节犯罪美感心理形态——137
性感形态美感(下)137
一、物欲的狭隘需求阶段137
二、性欲活化的需求阶段139
三、性欲癖变阶段140
第七节犯罪美感心理形态——148
人际谐调美感148
二、心理相容产生的和谐美149
一、思想共鸣引起的节奏美149
三、代人受过形成的行为美150
第八节 犯罪美感心理形态——151
仪态超化美感151
第五章染合说155
第一节染合说提出的依据155
一、物理学的物体杠杆和反作用力原理156
为犯罪心理体态磁场现象(染合空间)156
认识的依据156
二、生物遗传工程学的最佳选择创塑法158
则为犯罪心理形态变体演化(染158
合)现象的依据158
三、化学的物质成份化合反应结构体原理162
是犯罪心理生理物质精神现象变塑162
(染合)的依据162
第二节染合说的概念164
一、染同化异的活动形式165
二、似原非原,微型变模的活动特征168
第三节染合说的意义170
一、解答犯罪心理基本运动形式,建立171
最小和系统化的数体心理组织171
形态171
二、以理性思辨的方式,达到对犯罪心172
理的模糊性量化172
第四节染合体的确立174
二、染合体的整体功能175
一、染合体——染合素的来源175
三、染合体的组织形态181
第五节 染合体的动力源186
一、曲异情调的起源及其在染合中的作用186
二、偏执情态在染合体中的组织序化188
第六节染合体的分类193
一、染合素194
二、染合单元196
三、染合群199
四、染合群态204
第七节染合系统207
一、现实化的心理势态207
二、潜在化的心理势态212
第八节染合转化过程及指标结构214
一、染合转化过程214
二、染合的指标结构215
第六章理想期望模式219
第一节理想期望模式的概述219
第二节 理想期望模式形态——222
向型(一)222
一、向型的产生222
二、向型的类型226
第三节 理想期望模式形态——228
移情(二)228
一、期望联想作用229
二、情意升华变异231
三、能量内扩效应236
第四节理想期望模式形态——240
设欲(三)240
一、欲求饥饿感应241
二、价值思维调节242
三、最佳欲求定向244
第五节理想期望模式形态——246
动式(四)246
一、逆向体验阶段246
二、反适应强化阶段252
三、同一递进阶段255
第六节理想期望模式的整体运动259
一、内摹仿活动259
二、同化活动261
三、平衡活动263
第七节理想期望的质变模式265
一、类型变量266
二、模态变量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