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易学与佛教 走进瑰丽世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易学与佛教 走进瑰丽世界
  • 王仲尧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店
  • ISBN:780663049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易学与佛教 走进瑰丽世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易学价值体系与佛教价值体系1

一、通神类物,易为之原1

以易道为价值取向的中国文化思想结构1

易道:中国文化之价值观12

二、般若析空,涅槃佛性14

部派源流,异部宗轮:印度佛教之学脉15

本土文化对印度佛教的价值诠释与改造22

困惑与挑战:建立中国佛教的价值观--涅槃佛性40

第二章 僧肇般若学与王弼易学48

一、经之大者,莫过于易48

东晋南北朝佛教风格48

僧肇时代学术背景:王弼易学与玄学主流50

二、易佛正说,非群所及55

僧肇般若学与王弼易学之关系55

僧肇的“触事即真”与王弼的“体用一如”59

僧肇的“有无双遣”与王弼的“得意忘言”64

僧肇的“真空妙有”与王弼的“圣人有情”71

僧肇般若学之价值意义79

第三章 佛教与易学之互相激场83

一、周孔即佛,白黑均善84

周孔即佛,佛即周孔84

白黑均善,殊途同归85

二、易佛义理,融通可嘉86

弥纶广大,剖析窈妙:《牟子理惑论》以佛教宗旨比附易道88

言出乎室,千里应之:郗超及康僧会以易理解佛90

玄象既运,测其盈虚:梁武帝萧衍以佛理解易93

启度黄中,弘乎太虚:支遁与易学97

心无无心,神静物虚:支愍度“心无义”与易学101

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慧远与殷仲堪庐山论易106

佛界名匠,学理倾向:易佛互证在上层佛教界的广泛存在110

灌顶香水,庆蒙交泰:易佛融通在民众文化中的广泛存在113

三、虚空净目,宝幢三昧115

昙无谶及其译经,《涅槃经》系统经籍的重要影响115

《大集》方广,《光明》周遍120

四、卫氏归藏,通道之观131

卫元嵩与《元包经》131

卫元嵩与北周武帝之“废佛”135

第四章 天台宗智?的易佛关系论138

一、烦恼泥中,千叶青莲139

智?以南北朝佛教的全面批判和总结139

智?提出新的佛教价值论152

二、三帝国融,虚空闪电163

智?与《提谓波利经》163

智?与《大集经》171

三、易判八卦,以有明玄173

第五章 华严宗与易学:李通玄的《新华严经论》176

一、张大教网,漉人天鱼176

唐代易学简说177

灵干的“莲华藏世界海”观与易学影响178

法藏华严宗思想与易学180

二、发明通玄,海印三昧185

李通玄特色鲜明的《华严经论》185

李通玄以“卦气说”解《华严》190

李通玄以“五行休旺说”解《华严》197

李通玄《艮》卦解《华严》200

第六章 密教、《周易》与天文学:一行之“不思议”境207

一、世出世入,悉地无垠207

一行生平;唐代密教简说207

密教与《周易》214

二、功格昊穹,晖华史册239

“天文”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含义与性质239

一行之“大衍历”:从现代科学角度的评价243

密教、《周易》和“天文”学247

第七章 宗密佛教思想与易学251

一、本觉真心,太易五重251

宗密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251

宗密的“心宗”范畴与“太易说”256

二、阿赖耶识,圆相圆照261

宗密以易解佛的三个思想层次261

“水火匡廓”与“月体纳甲”262

众生心:宗密的“阿赖耶识圆相图”269

宗密易佛会通思想评价272

第八章 易家参禅与禅家“参易”276

一、中道之路,明体达用276

因缘生法,说即是空:对吉藏“二谤义”之反思277

明体达用:两宋易学之旨280

易学在佛教界的广泛回应282

二、易道佛理,光风霁月285

周敦颐《太极图》与佛教285

诸易家之参禅292

诸禅家之参易297

三、宝镜三昧,五位君臣306

禅门《参同契》与“宝镜三昧”306

“五位君臣”图及“五位图说”313

曹洞宗易解评价322

第九章 智旭的易佛同一论:佛生即乾道324

一、涵盖乾坤,截断众流324

宋、元、明、清时期佛教思想动向324

明末“四大高僧”之思想共性330

二、易佛不二,常乐我净345

紫柏真可之《解易》:“易有理、事、性、情”346

蕅益智旭之《周易禅解》:“佛性即乾道”350

评价:与传统佛教佛性论思想的比较362

简短的结语367

后记3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