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后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青年价值观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后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青年价值观研究
  • 吴鲁平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4252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07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青年-价值论(哲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后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青年价值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全球化与青年价值观3

第一章 公民国家认同的特点及其与对外接纳度的关系——来自ISSP 2003的证据3

第一节 国家认同内涵、测量方法、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4

一 国家认同内涵:功能vs内容4

二 国家认同的测量:直接与间接5

三 不同类型群体的国家认同状况7

四 国家认同与对他国、国际组织及移民的接纳9

第二节 国家认同具体状况分析12

一 国家认同测验项目及结构分析12

二 不同群体国家认同的状况分析16

第三节 国家认同与对他国、国际组织及外来移民接纳度的关系20

一 接纳性结构分析20

二 不同群体的接纳性21

三 国家认同对接纳性的影响22

第四节 国家认同中的理性色彩及其启示27

一 认同标准的侧重:从传统到现代27

二 自豪感的失衡:苛责还是欠缺28

三 接纳的源泉:政策的自信28

附录29

第二章 国家特征如何预测青年群体的对外接纳度——来自多层线性模型的证据32

第一节 引言32

第二节 国家认同与对外接纳度的关系分析33

一 概念及测量34

二 不同国家公民的对外接纳度分析35

三 对外接纳度研究中的个人因素分析36

四 国家及个人层面变量的交互作用37

五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39

第三节 研究工具与方法40

一 分析工具40

二 数据40

第四节 模型及分析结果42

一 各国在接纳度上的差距42

二 国家特征对接纳度水平的影响43

三 对外接纳度的差异分解44

四 国家特征的影响机制46

第五节 小结52

一 认同的力量——主观因素的“效用”52

二 矛盾的富人——“威胁”的中介53

三 理性认同者的胸怀——发展速度的催化54

第三章 美国公民国家认同:结构、现状及其后果——来自ISSP 2003的证据55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55

第二节 美国公民国家认同结构56

第三节 美国公民国家认同现状分析57

第四节 美国公民国家认同的后果——对接纳性的影响60

第五节 小结65

第四章 日本公民国家认同:结构、现状及其后果——来自ISSP 2003的证据67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67

第二节 日本公民国家认同结构68

一 国家认同标准结构68

二 国家自豪感结构70

第三节 日本公民国家认同现状分析71

一 日本与其他国家的比较71

二 不同群体日本公民的国家认同72

第四节 日本公民国家认同的后果——对接纳性的影响75

一 接纳性结构验证75

二 国家认同对接纳性的影响76

附录79

第五章 城市中学生国家意识与全球意识关系——对北京、郑州两个城市的调查分析8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81

第二节 理论背景与假设82

第三节 资料和度量84

一 资料收集方法84

二 核心概念测量85

三 资料分析方法86

第四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86

一 总体分析86

二 中学生国家意识与全球意识各主要变量的交叉分析88

第五节 结论和讨论98

第六章 青少年国家态度与全球态度的关系——来自北京和郑州青少年研究的证据101

第一节 文献回顾与研究设计102

一 国家态度内涵:爱国主义&国家主义102

二 全球态度及其与国家态度关系研究105

第二节 青少年国家态度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08

一 国家态度测验项目及结构分析108

二 国家态度影响因素分析109

第三节 青少年全球态度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11

一 全球态度测验项目及结构分析111

二 全球态度影响因素分析113

第四节 青少年国家态度与全球态度关系分析116

第五节 结论120

一 家庭背景的作用:影响“全球态度”不影响121

“国家态度”121

二 责任感的一贯性:负责的品质122

三“爱国家”和“爱世界”冲突的集中点:非批判性122

附录123

第二部分 后现代化与青年价值观129

第七章 西方发达国家青年价值结构的转型及其社会经济根源——英格尔哈特的“后现代化理论”129

第一节 导言129

第二节 理论分析框架130

一“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概念、区别及其联系130

二“后现代化理论”或“代际价值变迁理论”的基本假设133

第三节 实证分析:从“现代价值观”向“后现代价值观”转变134

一 横贯数据分析134

二 纵贯数据分析138

第四节 文化价值变迁的社会经济根源:经济发展的“边际回报递减”140

第五节“后现代化”取向的具体表现142

第六节 几点启示145

第八章 个体与国家特征如何影响公民的主观幸福感147

第一节 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48

第二节 分析方法与变量设计149

一 研究工具149

二 数据来源及变量设计150

三 数据的初步整理152

第三节 数据分析与研究发现152

一 各国SWB描述分析152

二 个体水平变量对SWB的影响153

三HLM分析156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158

一 个体特征对SWB的影响158

二 国家特征对个体特征与SWB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159

三 小结160

第九章 白领青年的人际关系及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对北京IT行业8名白领青年的深度访谈161

第一节 白领青年与上司之间的关系162

第二节 白领青年与同事之间的关系163

第三节 白领青年与朋友之间的关系166

第四节 白领青年与家人之间的关系167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169

第十章 影响IT行业白领青年主观幸福感的工作因素——对北京IT行业8名白领青年的深度访谈分析171

第一节 工作压力太大172

第二节 文化环境不佳176

第三节 个人发展前景不明179

第四节 工作心态不佳182

第十一章 城市中学生消费主义倾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对北京、郑州1156名中学生的调查分析185

第一节 研究背景185

一 消费主义的概念185

二 消费主义的度量187

第二节 研究设计189

一 抽样设计189

二 核心概念操作化190

三 研究假设191

第三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191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199

第十二章 城市中学生中的消费主义:度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对北京、郑州两城市1156名中学生的调查分析202

第一节 研究背景203

一 消费主义的界定203

二 消费主义的度量204

三 消费主义的影响因素205

四 中学生消费现状及相关研究206

第二节 本研究的设计及研究框架207

第三节 中学生消费主义的度量208

一 消费主义的初步界定208

二 消费主义问卷的编制与分析209

第四节 中学生消费主义的特点214

第五节 中学生消费主义的影响因素216

一 主要变量、计分方式及统计分析216

二 影响因素分析217

第六节 讨论223

一 中学生的消费主义223

二 中学生消费主义教育的建议224

三 本研究的创新、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225

第十三章 中学生冲动性购买倾向——对北京、郑州1156名中学生的调查分析227

第一节 研究背景227

第二节 研究方法228

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229

第十四章 大学生的后现代人生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235

第一节 研究基本情况236

第二节 文献回顾236

一 人生价值观的相关研究236

二 后现代理论与后现代价值观238

第三节 研究设计239

一 人生价值观的概念界定239

二 研究方法的实施240

第四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241

一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征分析241

二 后现代人生价值观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250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256

一 结论与主要发现256

二 研究创新及局限258

第十五章 北京青年价值观向“后现代”转向——从“现代化”转向“后现代化”259

第一节 从物质主义开始向后物质主义转变261

第二节“即时满足”的人生价值观262

第三节从“科技崇拜”到怀疑“科技万能”262

第四节 从追求发展价值的最大化到追求快乐与幸福价值的最大化263

第五节 传统消费、现代消费转向具有后现代意义的消费主义264

第十六章 碎片化:明星婚姻形态的后现代化及其影响265

第一节 同性婚:生理基础与婚姻分离267

第二节 隐婚:婚姻仪式与婚姻分离269

第三节 闪婚闪离:爱情与婚姻分离271

第四节 慈善婚:变革婚姻礼金分配方式273

第五节 奉子成婚:生育与婚姻分离274

第六节 模范婚变:变革婚姻持续单偶制276

第七节 结论与讨论277

第十七章 女性身体的社会建构及其后现代转向——以美容手术为例280

第一节 引言280

第二节 理论综述281

一 身体实践研究的三大范式综述281

二 中国本土视角下“美容手术”研究综述282

第三节 研究设计283

一 研究思路283

二 研究方法284

第四节 美容手术案例分析285

一 概念界定285

二 案例展示与分析287

三 探析意义建构机制289

四 身体的后现代转向295

第五节 反思与未来299

一 本研究的不足与反思299

二 本研究的意义与未来299

第十八章 从流行音乐看青年的后现代价值取向302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及其背景302

第二节 研究方法303

第三节 研究发现304

一 快乐至上304

二 解构传统309

三 反叛权威310

四 多元与宽容313

第四节 结语314

第十九章 大学生手机短信中的后现代价值倾向——对3405条短信文本的内容分析315

第一节 短信形式的后现代化倾向316

第二节 短信文本内容的后现代化倾向321

一 短信文本中的解构现象321

二 后现代人生价值观322

三 后现代宗教价值观:上帝成为朋友323

四 后现代消费价值观323

五 后现代婚恋价值观324

六 后现代政治价值观:政治即生活325

第三节 讨论326

第三部分 时空压缩:青年价值观研究的新视角329

第二十章 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和后现代价值观能否同时并存——中国大陆青年价值结构的“多重性”及中日韩三国青年价值结构模式比较329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329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与青年价值观的现代化研究329

二 全球化、后现代化与中国青年价值观变迁的社会时空特性——“时空压缩”(Time-space Compress)现象研究332

第二节 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及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和基本假设333

第三节 研究方法、资料及其指标构造337

一 研究方法与资料337

二 关于传统性与现代性之结构二重性的指标构造338

三 关于后现代性的指标构造339

第四节 调查结果分析339

一 同一价值观系统内部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结构二重性分析339

二 不同价值观之间,或同一价值观在不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结构二重性分析346

三 关于后现代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现代价值观并存的分析351

第五节 讨论与结论354

第二十一章 志愿者参与动机的结构转型和多元共生——从志愿活动的参与动机看青年价值结构的多重性356

第一节 参与动机的类型化分析359

一 动机类型一:以“责任感”为轴心的传统性动机359

二 动机类型二:以“发展”为轴心的现代性动机361

三 动机类型三:以“快乐”为轴心的后现代性动机364

第二节 参与动机的结构转型:从传统性动机转向现代性动机和后现代性动机368

一 典型传统型369

二 典型现代型370

三 典型后现代型371

第三节 参与动机的多元共生:传统动机、现代动机与后现代动机的混杂化372

一 传统动机与现代动机混合型373

二 传统动机与后现代动机混合型374

三 现代动机与后现代动机混合型374

四 传统动机、现代动机与后现代动机混合型376

第四节 参与动机的过程化分析377

第五节 时空压缩:对参与动机的结构转型和多元共生现象的一种理论解释379

第六节 参与动机的政策启示380

参考文献383

后记4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