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观念与体制 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观念与体制 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
  • 潘一禾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780668294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政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观念与体制 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化与政治文化1

第一节 几种经典的文化概念2

一、文化的四大类别2

二、泰勒/克鲁克洪/马林诺夫斯基4

三、梁漱溟/胡适/庞朴9

第二节 中义文化观与政治文化11

一、三种文化观:广义/中义/狭义11

二、观念与体制/显型与隐型14

一、马克思与韦伯的不同侧重15

第三节 研究政治性的观念取向、行为模式与制度导向15

二、走出狭义的政治文化理解21

第二章 政治文化的学科定位和研究范畴23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学科建立及科学定义探索23

一、阿尔蒙德的政治主观取向研究25

二、中国学者的诸多解释27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研究范畴探讨34

一、由阿尔蒙德提出的研究范畴34

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45

第三章 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背景及思想资源56

第一节 政治学自身的发展:政治行为研究和比较政治学58

一、行为主义革命58

二、政治学的比较研究和重新认识“现代化”63

第二节 政治文化研究的主要思想资源67

一、韦伯-帕森斯的社会学67

二、文化人类学及心理分析理论70

三、制度学派73

一、既是分析内容也是研究方法77

第三节 政治文化的研究效用77

二、路辛·派伊的概括79

第四章 政治文化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分析模式82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研究方法及三大关系处理82

一、经验-比较主义/评价的类型学82

二、抽样调查/面对面访谈/资料与历史文献研究85

三、观点与文化/个案与模式/事实与判断87

四、对政治文化研究方法的一些批评和怀疑91

第二节 政治文化研究的一些主要分析模式93

一、公民文化分析模式93

二、“不完整的”与“整合的”政治文化分析模式98

三、体系/过程/政策文化分析模式103

四、后喻、同喻和前喻的政治文化模式108

五、探寻反映中国政治文化特色的研究模式110

第五章 政治文化的差异及根源122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差异与同一122

一、群体政治文化的差异性与继承性122

二、个体政治文化间的差异性127

第二节 政治文化差异的根源129

一、政治文化群体差异的五个变量130

二、文化模式与政治偏好134

第三节 政治文化的复杂结构142

一、统治/大众,精英/民间142

二、垂直与水平的各种划分143

三、政治亚文化146

第六章 影响政治文化的各种因素148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外在影响因素148

一、政治经验的影响148

二、政治系统的控制作用152

三、政党制度的变量156

第二节 影响政治文化的非政治性因素161

一、阶级和阶层161

二、种族和民族163

三、语言和宗教165

四、职业、收入和受教育程度168

第三节 社会态度的共同特征对政治文化的影响169

一、全面生活满足感与政治满足感170

二、人际信任感、经济发展与政治满足感171

第一节 公民文化的输出与接受174

第七章 公民文化与民主制建设174

一、两方技术传播快,西方式公民文化传播难175

二、传统与现代并行不悖:英国的经验177

三、对西方民主制的怀疑和反思179

第二节 公民文化的类型与比较183

一、公民文化的类型及与政治制度的关系183

二、社会文化特征与公民文化特征187

三、五国公民文化比较190

第三节 公民教育与公民文化建设193

一、如何进行公民教育?193

二、中国的公民文化建设195

第八章 政治文化与政体稳定202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基本功能202

一、政治文化的巨大能量202

二、政治文化的功能与影响207

第二节 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210

一、整合的政治文化:英国和美国211

二、不稳定的政治文化:意大利案例213

一、动态的平衡,也就是政治稳定215

第三节 公民文化与民主制的稳定215

二、“不稳定”的政治态度和行为模式222

第九章 政治社会化226

第一节 政治社会化的一般描述226

一、政治社会化的概念界定226

二、政治社会化的一般过程227

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的诸多途径230

一、家庭的政治社会化功能230

二、学校的政治社会化教育235

三、社会共同体的政治社会化作用241

四、大众传播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影响243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的比较研究246

一、美国的隐性政治教育247

二、日本的政治教育方法249

三、比较社会组织与人际交往方式250

第十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舆论253

第一节 公众舆论与政治舆论253

一、公众舆论及其特征254

二、一般公众舆论和政治舆论258

三、舆论的主要取向内容260

第二节 政治文化对政治舆论的形铸262

一、规范个人政治意见262

二、引导整体政治舆论268

三、筛滤各种政治信息272

第三节 政府决策与民众期望276

一、政治体系的输入/输出渠道276

二、人民的愿望与政府的反映279

第十一章 外交政策中的政治文化282

一、美国人如何看待自己和其他国家?283

第一节 美国政治文化与外交政策283

二、反思、审视和变化286

第二节 中国外交思维的“路径依赖“和思维定势反思289

一、别人设计好的游戏规则289

二、中西思维习惯的可能对峙293

三、中国面对世界的勇气和矛盾298

第十二章 中国外交的隐含原则302

第一节 东亚国际体系中的中国政治文化内涵302

一、中国传统的国际社会认识302

二、朝贡体制中的中国政治文化内涵308

第二节 中国对现存国际社会的认识特点313

一、理解与误解313

二、如何更准确有效地表达自己317

第三节 中国参与当代国际事务的文化策略探寻324

一、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取向324

二、“观念战略”和“文化政治”建设327

三、值得借鉴的三种理论334

附录一:比较视野中的中国政治文化339

第一部分:中国政治文化:中国学者的看法339

一、关于中国特色的政治学概念340

二、关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本质特征341

三、对“民本主义”思想的评价346

四、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今天的位置348

五、关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具体影响350

六、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人”的理解352

七、意识形态与中国政治文化的特殊关系问题354

八、对近现工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评估357

第二部分:中国政治文化:外国学者的观察359

一、关于中国传统的政治结构或政治制度359

二、中国传统体制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364

三、中国近代以来的巨大政治变革365

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369

五、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及其他模式371

六、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变革375

七、能否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中国政治的问题377

八、路辛·派伊的《官僚与干部:中国的政治文化》378

九、比较视野中的中国民族性格380

附录二:比较政治文化研究参考书目389

后记3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