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专利创造性判断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专利创造性判断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5/33869247.jpg)
- 石必胜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978751300914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专利权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专利创造性判断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1
二、研究方法9
三、结构和主要内容12
第一章 专利创造性制度的发展与法律移植15
第一节 美国专利创造性制度的变迁15
一、巡回上诉法院建立前15
二、巡回上诉法院建立后21
三、第103条制定后的发展26
第二节 专利创造性制度的国际协调34
一、各国专利创造性制度的创建34
二、欧洲专利创造性制度的统一36
三、专利创造性制度的国际公约41
第三节 制度层面的法律移植44
一、创造性制度的趋同44
二、我国创造性制度的修改47
第四节 实践层面的法律移植52
一、判例法移植的两个典型例证52
二、判断方法的法律移植55
三、创造性制度法律移植的可能性及限度62
第二章 专利创造性判断的客观化65
第一节 美国创造性判断客观化的启示65
一、美国创造性判断客观化历程65
二、创造性判断客观化的难题69
第二节 判断方法与客观化74
一、判断方法对客观化的影响74
二、创造性判断的类型化84
三、创造性判断的领域化89
第三节 判断主体与客观化96
一、判断主体与本领域技术人员96
二、判断主体的技术盲点98
三、判断主体的同质化102
第三章 专利创造性的高度107
第一节 创造性高度的经济分析107
一、创造性高度的基本经济理论107
二、连续发明理论113
三、其他创造性高度的经济学理论119
第二节 美国司法实践中的创造性高度126
一、美国早期的创造性高度126
二、KSR案前对创造性高度的讨论129
三、KSR案对创造性高度的影响131
第三节 实务中的创造性高度136
一、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界定136
二、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139
三、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创造能力143
四、实用新型和发明的创造性高度148
第四章 专利创造性判断的基本原则154
第一节 与权利救济相互协调原则154
一、技术方案的解释154
二、技术特征的实质对比159
第二节 创造性判断的整体评价原则163
一、整体评价原则概述163
二、区别特征的技术贡献167
三、整体评价原则的应用170
第三节 专利创造性判断的综合评价原则179
一、综合评价原则概述179
二、省略技术特征的创造性判断181
三、功能和方法特征限定的创造性判断184
四、揭示和消除问题原因的创造性判断187
第五章 专利创造性判断的程序和证据190
第一节 创造性判断的行政程序190
一、创造性判断的法律性质190
二、创造性判断的公平原则192
三、依职权引入公知常识的程序199
第二节 创造性判断的司法程序203
一、司法审查的范围203
二、法院与专利复审委员会的程序衔接205
第三节 创造性判断的证据209
一、举证责任209
二、公知常识的举证责任214
三、证明标准217
四、证据形式220
五、举证期限224
第六章 专利创造性判断的基本概念和步骤227
第一节 公知常识227
一、公知常识的界定227
二、公知常识的分类232
第二节 现有技术与对比文件237
一、对比文件237
二、现有技术的范围241
三、现有技术的确认248
四、最接近的现有技术251
第三节 认定区别技术特征254
一、对比的方法254
二、区别特征的技术属性257
第四节 认定客观技术问题260
一、客观技术问题与技术任务260
二、确定客观技术问题的灵活性265
第五节 认定是否存在技术启示269
一、显而易见与技术启示269
二、技术启示的认定273
第七章 选择发明与组合发明的创造性判断277
第一节 选择发明的创造性判断277
一、数值的选择277
二、种类的选择282
第二节 组合发明的创造性判断288
一、协同效果标准在美国的历程288
二、KSR案对协同效果标准的态度296
三、我国组合发明的创造性判断304
第八章 专利创造性判断的辅助因素312
第一节 辅助判断因素在美国的历程312
一、第103条制定前的发展312
二、第103条制定后的发展319
第二节 辅助判断因素的作用322
一、辅助判断因素在美国的作用322
二、各国辅助判断因素的比较325
第三节 商业成功330
一、商业成功330
二、商业成功与专利之间的因果关系336
第四节 其他辅助判断因素340
一、长期存在但未解决的技术问题340
二、克服技术偏见345
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349
四、其他辅助判断因素353
结论357
参考文献362
致谢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