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史题材文学创作重大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历史题材文学创作重大问题研究
  • 童庆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0972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25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586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当代文学-文学创作-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历史题材文学创作重大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历史题材文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

第一章 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之关联3

一、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的相通性4

二、文学研究的历史视角与历史研究的文学视角6

三、关于历史题材创作的若干问题8

第二章 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异同及关联14

一、文学与历史的分合际遇14

二、文学与历史的相互影响18

三、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之异同22

四、从《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看两种叙事方式的“边界”问题24

第三章 政治与美学视野中的历史题材文学29

一、历史题材文学的泛政治化倾向及其特征29

二、泛政治化历史题材文学的文化症候34

三、泛政治化历史题材文学的审美缺失36

四、还原抑或升华:超越“正说”、“戏说”之争38

第四章 历史题材文学作品三向度42

一、历史的向度42

二、艺术的向度46

三、时代的向度49

第五章 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三层面53

一、历史题材创作过程之一:重建历史世界54

二、历史题材创作过程之二:隐喻现实世界62

三、历史题材创作过程之三:暗示哲学意味65

第六章 历史题材文学的艺术理想: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68

一、历史1和历史2的联系与区别69

二、从历史2到历史3: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统一的形成72

三、历史1、历史2和历史3的联系76

第七章 历史题材文学的类型及其审美精神79

一、历史题材文学是否要有历史根据79

二、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类型82

三、三种不同的审美精神86

第八章 当前中国电视剧中的后历史剧现象90

一、历史记忆:从正史变形为野史91

二、政治情结:从直面现实症候到遁入历史掌故92

三、情理观照:从冷峻批判到浪漫怀旧93

四、审美表现:从历史正剧退到后历史剧94

第九章 历史题材文学中的人民取向问题98

一、历史意识与人民的诉求98

二、“写人民命运”与“从人民出发”101

三、以冯至的转换为例105

第十章 历史题材文学中封建帝王的评价问题110

一、当前历史小说、影视剧的基本结构模式及蕴含问题110

二、评价的视野应回归到历史唯物主义113

三、历史题材创作评价帝王的几个要点118

第十一章 历史题材文学创作的评价标准与方法问题126

一、历史题材创作研究与批评中存在的三大误区127

二、对历史题材创作的评价标准问题的反思129

三、历史题材创作研究与批评中存在的方法问题134

四、三点启示137

第十二章 历史剧创作问题论争的考察141

一、中国古代历史剧真实性与艺术性关系的论述141

二、近代以来历史剧问题的三次重要的论争144

中篇 中国当代历史题材文学的创作与改编151

第十三章 历史题材文学的现代性追求153

一、历史题材文学精神价值的现代性155

二、历史题材文学真实形态与文体形式的现代性160

三、历史题材文学的现代性及未来发展之路167

第十四章 历史题材文学的民族本土立场173

一、本土立场与最后辉煌的温情回眸174

二、全球化语境与盛世情结的再审视177

三、文化冲突与转型自救的悲剧写真182

四、文化整合与人类大同的浪漫构想185

五、新的精神资源:民间价值的确立188

第十五章 当代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的“盛世情结”194

一、“盛世情结”类创作的时代嬗变与表现形态194

二、“盛世情结”“雅、颂”审美定位的文化代言意识199

三、“盛世情结”庙堂本位立场的历史文化认知205

第十六章 历史题材文学中的人民群众评价问题212

一、“人民性”的确立213

二、人民性:新时期历史与人性的共同缺失219

三、反“人民性”的忧思与“人民性”的重构225

第十七章 历史题材创作中的“戏说”问题232

一、历史题材“戏说”的概念与文本现实232

二、历史题材“戏说”形态的审美品质与文化基础234

三、历史题材“戏说”意识的颠覆指向与价值分野239

四、历史题材叙事伦理:“戏说”问题的思想文化实质245

第十八章 历史题材文学中历史人物的“翻案”现象251

一、两种不同的“翻案”251

二、“翻案”的思维认知辨析255

三、“翻案”的艺术审美衡估258

第十九章 红色经典剧的改编问题263

一、“红色经典”形成的历史语境263

二、红色经典剧改编的困境268

三、谁在守护“红色经典”277

第二十章 当代历史题材文学的生产与消费285

一、“好看”的秘密:取消深度模式285

二、生产元素:BBS、博客、粉丝与书商291

三、“悦读笑果”:消费快感与娱乐经济300

下篇 中外历史题材文学的历史传统与经验307

第二十一章 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传统与经验309

一、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创作主旨310

二、中国古代史传文学文质相称的文学诉求322

三、中国古代史传文学以文运事的叙事方法325

第二十二章 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传统与经验335

一、中国古代历史小说演绎历史内容的三要素335

二、中国古代历史小说“以史为经”的叙事原则343

三、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小说化叙事手法347

第二十三章 中国古代历史剧的传统与经验354

一、中国古代历史剧的构成特征354

二、中国古代历史剧的创作传统355

三、中国古代历史剧的创作经验358

第二十四章 现代中国历史题材文学的经验描述381

一、中国现代历史文学繁兴的文化溯源381

二、现代历史观的引进与历史文学剧变384

三、现代历史文学的“新旧”与“雅俗”393

四、“历史真实”在现代406

第二十五章 鲁迅《故事新编》的历史世界420

一、激活历史:鲁迅的创作观与《故事新编》的历史叙事421

二、历史的祛魅:历史人物的还原和英雄壮举的消解424

三、现实的吊诡:现实的涌入与历史世界的重建428

第二十六章 鲁迅《故事新编》的寓言世界432

一、《故事新编》寓言世界的建构432

二、“古今杂糅”的寓言文本435

三、《故事新编》的历史文化寓意438

第二十七章 郭沫若历史剧中的“现代”与“传统”442

一、问题的提出:《屈原》情节的“不合情理”443

二、历史悲情中的“忠奸对立”445

三、英雄崇拜中的“贞女牺牲”448

四、大众审美中的“政治剧诗”450

五、余论:郭沫若历史剧与中国戏曲美学传统452

第二十八章 别林斯基论历史题材创作454

一、我们的时代是历史的时代,要赋予艺术以历史倾向455

二、历史小说需表现和个人事件连结在一起的历史事实458

三、以虚构为基础的艺术作品高出于任何史实之上461

四、民族性是历史时代最显著的特征464

第二十九章 托尔斯泰历史小说的历史意识与人的意义467

一、展现历史的必然规律和人的自由意志的合力467

二、历史事件一定能够给人提供灵魂完善的条件472

三、观照历史事件与理解女性问题474

第三十章 《夏伯阳》:一种“苏维埃神话模式”的确立478

一、《夏伯阳》:从小说到电影478

二、苏维埃“神话模式”的确立482

第三十一章 十九世纪英国历史小说的发展特征487

一、司各特小说王国:历史幕景下的人生百态488

二、19世纪中期英国历史小说中的个体生存形态490

三、19世纪后期英国历史小说的“向内转”493

第三十二章 司各特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496

一、虚构故事的历史真实496

二、历史人物的凡俗化与虚构人物的历史化499

三、对历史现实的真实描写与浪漫性的追求502

第三十三章 二十世纪英国小说中的历史叙述策略507

一、历史背景下的强烈自我——历史因素的“附属性”508

二、历史背景下的时间叙事——历史因素的“碎片化”510

三、历史背景下的“错位”阐述——历史因素的“戏谑化”512

参考文献516

后记5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