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中外金属材料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中外金属材料手册
  • 宋小龙,安继儒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13703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321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1330页
  • 主题词:金属材料-世界-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中外金属材料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金属材料基础知识1

1.1金属材料名词解释1

1.1.1黑色金属材料1

1.1.2有色金属材料12

1.2金属材料常用性能名词术语16

1.2.1力学性能16

1.2.2物理性能19

1.2.3化学性能21

1.3合金元素及其在合金中的作用22

1.3.1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22

1.3.2合金元素在铝合金中的作用26

1.4金属热处理工艺名词术语28

1.5识别和使用现行标准30

1.5.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30

1.5.2国际电工委员会(IEC)31

1.5.3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标准31

1.5.4美国标准31

1.5.5德国标准(DIN)32

1.5.6英国标准(BS)32

1.5.7日本工业标准(JIS)32

1.5.8法国标准(NF)32

1.6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33

1.7切削工具材料的选择34

1.8金属材料常用标准名词术语36

1.9钢材缺陷术语39

1.10金属材料的保管42

第2章 中外金属材料牌号的表示方法44

2.1中国国家、行业以及企业标准代号44

2.1.1中国国家、行业标准代号44

2.1.2中国部分冶金企业标准代号45

2.2外国国家标准名称及代号46

2.3国外各国家、部(协会)标准代号48

2.4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和制定机构的名称及代号53

2.5国外企业厂商代号及名称54

2.6黑色金属材料中外牌号的表示方法55

2.6.1中国国家标准(GB)钢铁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55

2.6.2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钢铁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67

2.6.3美国(SAE)钢铁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76

2.6.4英国国家标准(BS)钢铁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83

2.6.5法国国家标准(NF)钢铁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89

2.6.6德国工业标准(DIN)钢铁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95

2.6.7日本工业标准(J IS)钢铁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101

2.6.8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钢铁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113

2.7有色金属材料中外牌号的表示方法116

2.7.1中国国家标准(GB)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116

2.7.2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127

2.7.3美国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132

2.7.4英国国家标准(BS)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138

2.7.5法国国家标准(NF)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140

2.7.6德国工业标准(DIN)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151

2.7.7日本工业标准(JIS)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156

2.7.8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产品牌号的表示方法164

第3章 各国材料牌号对照171

3.1金属材料牌号对照及其代用的基本原则171

3.2各国材料牌号对照表173

3.2.1黑色金属材料牌号对照表173

3.2.2有色金属材料牌号对照表226

第4章 铸铁242

4.1中国铸铁242

4.1.1灰铸铁242

4.1.2球墨铸铁246

4.1.3可锻铸铁250

4.1.4耐热铸铁252

4.1.5蠕墨铸铁254

4.1.6抗磨铸铁255

4.1.7冷硬铸铁257

4.2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铸铁257

4.3美国铸铁260

4.4日本铸铁264

4.5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铸铁265

第5章 铸钢267

5.1中国铸钢267

5.1.1铸钢牌号和化学成分267

5.1.2力学性能及用途270

5.2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铸钢牌号、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276

5.2.1一般工程用铸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276

5.2.2耐热铸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280

5.2.3耐腐蚀钢铸件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286

5.2.4承压铸钢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290

5.3美国铸钢296

5.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铸钢304

第6章 结构钢305

6.1中国结构钢305

6.1.1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305

6.1.2结构钢的力学性能322

6.1.3结构钢的特性与用途350

6.2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结构钢359

6.2.1结构钢的牌号与化学成分359

6.2.2结构钢的力学性能376

6.3美国结构钢419

6.3.1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419

6.3.2结构钢的力学性能425

6.4日本结构钢439

6.4.1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439

6.4.2结构钢的力学性能447

6.5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结构钢454

6.5.1结构钢牌号和化学成分454

6.5.2结构钢的力学性能458

第7章 工具钢461

7.1中国工具钢461

7.1.1碳素工具钢461

7.1.2合金工具钢462

7.1.3高速工具钢467

7.1.4硬质合金471

7.1.5凿岩钎杆用中空钢474

7.2欧盟标准化委员会(CEN)工具钢475

7.3美国工具钢475

7.4日本工具钢479

7.5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工具钢483

第8章 不锈钢和耐热钢488

8.1中国不锈钢和耐热钢488

8.1.1牌号和化学成分488

8.1.2力学性能503

8.1.3不锈钢和耐热钢的特性和用途537

8.2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不锈钢和耐热钢544

8.2.1不锈钢和耐热钢的牌号及化学成分544

8.2.2不锈钢和耐热钢的力学性能552

8.3美国不锈耐热钢587

8.3.1不锈耐热钢牌号和化学成分587

8.3.2不锈耐热钢的力学性能592

8.3.3不锈耐热钢的物理性能599

8.4日本不锈钢604

8.4.1不锈钢棒604

8.4.2热轧不锈钢钢板和钢带611

8.4.3冷轧不锈钢板材、薄板和滞材617

8.4.4不锈钢盘条623

8.4.5不锈钢丝624

8.4.6耐热钢棒及线材626

8.4.7耐热钢板和钢带628

8.4.8冷轧弹簧钢带630

8.4.9不锈弹簧钢丝632

8.4.10冷顶锻和冷锻用不锈钢丝634

8.4.11焊接用不锈钢丝635

8.4.12热轧不锈钢等边角钢636

8.4.13不锈钢锻件用初轧坯和钢坯638

8.4.14一般工程用耐热铸钢640

8.4.15一般用途的耐腐蚀铸钢643

8.5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不锈耐热钢及耐腐蚀钢647

8.5.1不锈耐热钢及耐腐蚀钢牌号和化学成分647

8.5.2不锈耐热钢及耐腐蚀钢的力学性能652

第9章 高温合金657

9.1中国高温合金657

9.1.1高温合金牌号的表示方法657

9.1.2高温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659

9.1.3高温合金力学性能678

9.1.4高温合金的物理性能686

9.1.5高温合金的特性及用途694

9.2美国高温合金696

9.2.1高温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696

9.2.2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701

9.2.3高温合金的物理性能704

9.2.4高温合金的特性及用途707

9.3英国高温合金709

9.3.1高温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709

9.3.2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711

9.3.3高温合金的物理性能713

9.4法国高温合金714

9.4.1高温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714

9.4.2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715

9.4.3高温合金的物理性能717

9.5德国高温合金718

9.5.1高温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718

9.5.2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722

9.5.3高温合金的物理性能723

9.5.4高温合金的特性及用途724

9.6日本高温合金724

第10章 铝及铝合金725

10.1中国铝及铝合金725

10.1.1铝及铝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725

10.1.2铝及铝合金的力学性能752

10.1.3铝及铝合金的物理性能797

10.1.4铝及铝合金的特性及用途799

10.1.5铸造铝合金的性能806

10.2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铝及铝合金817

10.2.1铝及铝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817

10.2.2铝及铝合金的力学性能828

10.3美国铝及铝合金879

10.3.1铝及铝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879

10.3.2铝及铝合金的力学性能903

10.3.3铝及铝合金的物理性能918

10.3.4铝及铝合金的特性及用途925

10.4日本铝及铝合金945

10.4.1铝及铝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945

10.4.2铝及铝合金的力学性能949

10.4.3铝合金铸件的特性及用途970

10.5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铝及铝合金971

10.5.1铝及铝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971

10.5.2铝及铝合金的力学性能975

第11章 铜及铜合金988

11.1中国铜及铜合金988

11.1.1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988

11.1.2铜及铜合金的力学性能988

11.1.3铜及铜合金的物理性能1039

11.1.4铸造铜合金的特性及用途1043

11.2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铜及铜合金1045

11.2.1铜及铜合金的牌号及化学成分1045

11.2.2铜及铜合金的力学性能1061

11.3美国铜及铜合金1095

11.3.1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1095

11.3.2铜及铜合金的力学性能1104

11.3.3铜及铜合金的特性及用途1132

11.4日本铜及铜合金1137

11.4.1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1137

11.4.2铜及铜合金的力学性能1169

11.4.3铜及铜合金的特性及用途1177

11.5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铜及铜合金1183

11.5.1铜及铜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1183

11.5.2铜及铜合金的力学性能1190

第12章 镁及镁合金1198

12.1中国镁及镁合金1198

12.1.1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1198

12.1.2镁及镁合金的力学性能1200

12.1.3镁合金的一般物理性能1206

12.1.4镁及镁合金的特性及用途1207

12.2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镁及镁合金1208

12.2.1镁及镁合金的牌号及化学成分1208

12.2.2镁及镁合金铸件的力学性能1211

12.3美国镁及镁合金1212

12.3.1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1212

12.3.2镁及镁合金的力学性能1215

12.4日本镁及镁合金1219

12.4.1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1219

12.4.2镁及镁合金的力学性能1220

12.5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镁及镁合金1223

12.5.1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1223

12.5.2镁及镁合金的力学性能1224

第13章 钛及钛合金1227

13.1中国钛及钛合金1227

13.1.1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1227

13.1.2钛及钛合金的力学性能1236

13.1.3工业纯钛在各种介质中的耐蚀性能1244

13.1.4加工钛及钛合金的一般物理性能1245

13.1.5加工钛及钛合金的特性及用途1246

13.2美国钛及钛合金1248

13.2.1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1248

13.2.2钛及钛合金的力学性能1262

13.2.3钛及钛合金的技术规范1284

13.3日本钛及钛合金1286

13.3.1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1286

13.3.2钛及钛合金的力学性能1288

13.4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钛及钛合金1291

13.4.1钛及钛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1291

13.4.2钛及钛合金的力学性能1291

第14章 锌及锌合金1292

14.1中国锌及锌合金1292

14.1.1锌及锌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1292

14.1.2锌及锌合金的规格及力学性能1295

14.2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锌及锌合金1299

14.2.1锌及锌合金的牌号及化学成分1299

14.2.2锌及锌合金的力学性能1300

14.3美国锌及锌合金1300

14.4日本锌及锌合金1302

14.4.1锌及锌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1302

14.4.2锌及锌合金的力学性能1303

14.4.3压铸锌合金使用部件实例1303

14.5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锌及锌合金1304

第15章 铅及铅合金1305

15.1铅及铅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1305

15.2铅及铅合金的规格及特性1308

附录1法定计量单位1313

附录2常用硬度换算13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