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内燃机设计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内燃机设计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78/30305948.jpg)
- 雷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92824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69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181页
- 主题词:内燃机-设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内燃机设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内燃机设计总论1
1.1 内燃机的设计要求1
1.1.1 车用内燃机的设计要求1
1.1.2 工程机械内燃机的设计要求2
1.1.3 农用机械内燃机的设计要求2
1.2 内燃机的设计指标3
1.2.1 内燃机动力性指标3
1.2.2 内燃机经济性指标6
1.2.3 内燃机紧凑性指标7
1.2.4 内燃机可靠性及耐久性指标7
1.2.5 内燃机低公害指标8
1.2.6 其他指标10
1.3 内燃机设计的一般程序10
1.4 现代内燃机设计与技术的发展12
1.4.1 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12
1.4.2 现代设计与分析方法13
第2章 内燃机动力学17
2.1 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18
2.1.1 中心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18
2.1.2 偏心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20
2.1.3 主副连杆式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学22
2.2 曲柄连杆机构中运动零件的质量换算25
2.2.1 连杆组(平面运动部分)的质量换算25
2.2.2 活塞组(往复直线运动部分)的质量换算25
2.2.3 曲柄组(不平衡旋转部分)的质量换算26
2.3 曲柄连杆机构中的作用力27
2.3.1 往复惯性力27
2.3.2 旋转惯性力27
2.3.3 气体作用力27
2.3.4 作用在活塞上的合成力27
2.3.5 活塞上的合成力的分解和传递28
2.4 轴颈与轴承载荷图29
2.4.1 连杆轴颈和连杆大头轴承的载荷图30
2.4.2 主轴颈和主轴承的载荷图31
2.4.3 轴颈和轴承的磨耗图33
第3章 内燃机总体设计34
3.1 内燃机的选型34
3.1.1 汽油机、柴油机、代用燃料发动机35
3.1.2 二冲程、四冲程内燃机35
3.1.3 增压与非增压内燃机36
3.1.4 水冷式和风冷式内燃机36
3.1.5 气缸数及气缸排列方式37
3.1.6 混合动力38
3.2 内燃机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39
3.2.1 活塞行程与气缸直径的比值39
3.2.2 曲柄半径与连杆长度的比值40
3.2.3 气缸中心距与气缸直径的比值40
3.3 内燃机的总体布置41
3.4 计算机辅助工程在内燃机设计中的应用41
第4章 曲轴组设计44
4.1 曲轴的工作条件与设计要求44
4.2 曲轴的结构类型与材料45
4.2.1 曲轴的结构类型45
4.2.2 曲轴的材料46
4.3 曲轴的结构设计46
4.3.1 曲轴轴颈47
4.3.2 曲柄臂48
4.3.3 平衡重49
4.3.4 润滑油通道49
4.3.5 曲轴两端与轴向止推50
4.4 曲轴的疲劳强度校核51
4.4.1 分段法51
4.4.2 连续梁法54
4.5 提高曲轴疲劳强度的结构措施和工艺措施56
4.5.1 结构措施56
4.5.2 工艺措施58
4.6 有限元法在曲轴计算中的应用60
第5章 活塞组设计62
5.1 活塞组的工作条件与设计要求62
5.2 活塞的结构类型与材料64
5.3 活塞的结构设计65
5.3.1 活塞头部66
5.3.2 活塞销座和活塞销68
5.3.3 活塞裙部72
5.3.4 活塞环74
5.4 有限元法在活塞计算中的应用80
第6章 连杆组82
6.1 连杆组的工作条件与设计要求82
6.2 连杆的材料83
6.3 连杆的结构类型83
6.4 连杆的结构设计85
6.4.1 连杆长度l85
6.4.2 连杆小头85
6.4.3 连杆杆身87
6.4.4 连杆大头88
6.4.5 连杆螺栓91
6.4.6 有限元方法在连杆计算中的应用94
第7章 机体和气缸盖设计95
7.1 机体设计95
7.1.1 机体的工作条件及设计要求95
7.1.2 机体的结构类型97
7.1.3 机体的设计要点98
7.1.4 CAE技术在机体设计中的应用102
7.2 气缸和气缸套设计103
7.2.1 气缸套的工作条件与设计要求103
7.2.2 气缸套的结构类型104
7.2.3 气缸套的材料105
7.2.4 增加气缸耐磨性的措施106
7.2.5 气缸套穴蚀产生的主要部位107
7.2.6 穴蚀产生的机理和减轻气缸套穴蚀的措施107
7.3 气缸盖设计109
7.3.1 气缸盖的工作条件与设计要求109
7.3.2 气缸盖的结构类型109
7.3.3 气缸盖的材料110
7.3.4 气缸盖的主要尺寸110
7.3.5 气缸盖的冷却111
7.3.6 CAE分析在气缸盖设计中的应用112
第8章 配气机构设计114
8.1 配气机构的工作情况与设计要求114
8.2 配气机构的类型114
8.3 气门机构的通过能力116
8.3.1 气门通过能力的评价116
8.3.2 气门直径与气门最大升程的关系118
8.4 配气凸轮机构运动学和凸轮型线的设计118
8.4.1 圆弧凸轮外廓及平底挺柱的运动规律119
8.4.2 凸轮缓冲段的设计122
8.4.3 函数凸轮的设计124
8.5 高速内燃机配气机构动力学127
8.5.1 气门实际运动规律127
8.5.2 配气机构单质量动力学模型127
8.5.3 凸轮型线动力修正129
8.6 气门组设计130
8.6.1 气门的设计130
8.6.2 气门座与气门导管设计133
8.7 配气机构中的驱动件设计135
8.7.1 凸轮轴设计135
8.7.2 挺柱设计137
8.7.3 推杆设计139
8.7.4 摇臂设计139
8.7.5 气门弹簧设计140
8.8 气门与活塞组排气行程上止点是否相碰的计算141
8.9 可变配气机构142
8.9.1 不连续可变配气机构143
8.9.2 连续可变气门升程机构CVVL(Continuous Variavle Valve Lift)144
第9章 进排气系统设计147
9.1 进、排气系统的工作条件与设计要求147
9.2 进、排气系统的布置148
9.3 进、排气系统的主要部件设计148
9.3.1 空气滤清器148
9.3.2 进、排气歧管设计150
9.3.3 消声器的设计151
第10章 内燃机辅助系统设计152
10.1 润滑系统设计152
10.1.1 润滑系统的分类及特点152
10.1.2 润滑系统机油散热量和机油流量的确定153
10.1.3 润滑系统的主要元件的设计、选取155
10.2 冷却系统设计158
10.2.1 冷却系统的设计要求158
10.2.2 冷却系统的主要零部件结构及参数的确定160
10.2.3 冷却系统的调节165
参考文献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