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黔东南州历史 1919-1978 第1卷 征求意见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黔东南州历史 1919-1978 第1卷 征求意见稿
  • 中共黔东南州委党史研究室编 著
  • 出版社: 中共黔东南州委党史研究室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477页
  • 文件大小:243MB
  • 文件页数:4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黔东南州历史 1919-1978 第1卷 征求意见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新文化思潮和民主进步思想的传播及影响1

第一节 封建军阀统治时期的黔东南社会政治经济状况1

第二节 新文化思潮的传入与五四运动的影响3

第三节 黔东南籍共产党人的早期革命活动6

一、工运领袖龙大道6

二、青运先驱周达文11

三、侗族上将杨至成17

四、黄埔斗士胡秉铎21

五、北伐先锋练国梁25

六、洪湖守卫罗统一29

七、西征先遣龙云37

八、旅欧党员熊天牧42

第二章 中国工农红军转战黔东南的革命活动48

第一节 红七军转战从江、榕江、黎平48

一、攻打榕江县城49

二、军民欢庆“五一”节53

三、再次转战黎平县54

第二节 红六军团西征浴血黔东南56

一、转兵黔东南,血战大广坳57

二、飞兵取旧州,夜译地形图59

三、黑冲战强敌,木黄大会师61

第三节 红二、六军团转战镇远、岑巩64

一、执行创建石镇黄根据地的战略方针65

二、转战镇远、岑巩准备创建根据地68

第四节 中央红军转战黔东南与黎平会议70

一、中央红军兵分两路进入黔东南71

二、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75

三、黎平会议的地位和作用76

第五节 红军在黔东南的革命实践及影响80

一、宣传发动群众,传播革命真理80

二、践行民族政策,团结苗侗人民82

三、打击土豪劣绅,救济贫苦百姓83

四、发展革命力量,壮大红军队伍84

五、播撒革命种子,激发人民斗志85

六、缔结鱼水情谊,赢得人民支持85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及进步人士早期在黔东南的活动90

第一节 中共凯里小组的建立及其革命活动90

一、李光庭、喻雷等的革命活动90

二、秘密转移中共党员93

三、中共凯里小组的建立94

四、积极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活动97

五、筹建革命武装98

六、筹建雷公山革命根据地101

第二节 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在黔东南各地的革命活动103

一、中共党员胡仲毓在雷山的革命活动104

二、其他共产党员在天柱、锦屏等县的革命活动106

第四章 黔东南的抗日救亡运动112

第一节 中共党组织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112

一、中共凯里小组领导的抗日救亡活动112

二、中共镇远支部领导的抗日救亡活动118

第二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各地抗日救亡活动122

一、成立抗日救亡组织123

二、开展抗日救亡宣传123

三、开展抗敌后援,筹集财物支持前线126

四、镇远“和平村”的抗日宣传和反战活动128

第三节 各族热血青年浴血抗战前线130

一、组建民众抗日武装130

二、热血青年奋战抗日疆场132

第四节 黔东南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136

第五章 解放与接管建政139

第一节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党组织和党员的革命活动139

一、中共凯里小组的革命活动139

二、杨光文、王天行等人在雷山组织游击武装活动144

三、中共广西融县工委在从江宰便的活动147

四、共产党员、进步人士保护旧州迎接解放148

五、党的地下工作者在镇远组织抗兵抗粮150

六、金家修在麻江下司的革命活动151

第二节 进军贵州,解放黔东南153

一、国民党统治当局的反共“应变”措施153

二、人民解放军解放黔东南156

第三节 接管旧政权,建立新政权159

一、西进支队第四大队和中共镇远地委组建159

二、黔东南各县党委和县人民政府的建立161

三、建政初期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开展的主要工作164

第六章 巩固新生政权的剿匪斗争171

第一节 新生人民政权面临的匪乱危局171

一、国民党残余势力“应变计划”的实施171

二、股匪分布及违抗新生人民政权的活动175

三、黔东南各地的匪乱局势179

第二节 黔东南的剿匪斗争183

一、解放军进驻黔东南剿匪183

二、黔东南工委的建立及主要活动189

三、剿匪战役的胜利190

第三节 “五大任务”的开展200

一、清剿余匪的斗争200

二、反霸斗争203

三、减租退押203

四、征粮204

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207

第一节 土地制度改革207

一、土改工作的准备及试点207

二、土地制度改革的推进209

三、民族地区的土地制度改革217

四、土地制度改革的成果及意义221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223

一、镇反运动的部署223

二、第一期镇反运动223

三、第二期镇反运动225

四、第三期镇反运动227

第三节 抗美援朝运动227

一、建立组织机构228

二、订立爱国公约229

三、踊跃捐款献物230

四、志愿参军参战232

五、拥军优属活动233

第四节 禁烟、禁毒、禁赌斗争235

第五节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39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39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49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51

第六节 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256

一、在国家机关和农村建立党组织256

二、培养发展党员,壮大党的队伍258

三、整党整风运动259

四、民主法制与群团组织建设262

第七节 政权、军事组织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265

一、政权组织建设及各届人民代表大会265

二、统一战线组织建设及各届政协会议268

三、军事组织建设及人民武装工作270

第八节 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274

一、解放初及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274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277

三、民族干部政策的实践279

第八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82

第一节 整顿经济秩序282

一、整顿金融市场282

二、加强粮棉生产和供应284

三、平抑盐价284

四、建立国营经济285

五、开展城乡物质交流286

第二节 “三反”、“五反”运动286

一、运动的开展及推进287

二、主要成果和意义299

三、“存在问题及经验教训300

第三节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301

一、教育事业的发展301

二、卫生与疾病防治305

三、药政管理309

四、体育事业发展310

五、科技推广工作311

第四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实施与成就312

一、“一五”计划的制定实施312

二、“一五”建设所取得的成就314

第五节 实行粮油棉统购统销316

第九章 社会主义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321

第一节 贯彻党的八大精神与州党代会的召开321

一、学习贯彻党的“八大”精神321

二、中共黔东南州第一次代表大会323

第二节 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326

一、开展党内整风与大鸣大放326

二、反右派斗争与扩大化328

三、反右扩大化的后果、原因及其经验教训329

第三节 “大跃进”运动330

一、不断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330

二、工业“大跃进”与全民大炼钢铁333

三、农业生产大跃进334

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336

第四节 “大跃进”的严重后果及经验教训339

一、 “大跃进”的严重后果339

二、对“左”倾错误的初步认识与反右倾运动343

三、“大跃进”的经验教训346

第十章 国民经济的调整与发展350

第一节 贯彻实行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350

一、中共黔东南州第二次代表大会350

二、对农业政策的调整353

三、对林业政策的调整358

四、对工商业的调整359

五、对财政税收的调整363

六、对教育、卫生等行业的调整365

七、对民族关系的调整367

八、精简机构和职工,压缩城镇人口370

九、黔东南州行政区划的调整与恢复37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374

一、宣传贯彻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精神374

二、“四清”375

三、机关“五反”381

四、意义及经验教训382

第三节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全面完成383

第四节 民主政治建设385

第十一章 十年“文化大革命”389

第一节 黔东南“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动乱局面的初步形成389

一、“文化大革命”在黔东南的发起与初步开展390

二、“红卫兵”运动的兴起与破“四旧”391

三、形形色色群众“造反派”组织的建立394

第二节 黔东南“文化大革命”高潮的形成394

一、黔东南“3.19”全面夺权与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395

二、派性斗争与内乱局面的升级397

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进驻与“归口大联合”。399

四、人民解放军支“左”401

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2

第三节 “左”倾错误在黔东南的继续泛滥406

一、各级革委会“补台”与内乱局面的初步遏制406

二、建立中共核心领导小组与整党建党工作的开展407

三、中共黔东南州第三次代表大会410

四、“清队”、“一打三反”、“三反一粉碎”与“斗、批、改”等运动的开展412

五、大办“五七”干校415

六、“活学活用”与“三忠于”运动417

第四节 三线建设及战备工作419

一、083基地建设420

二、战备支前工作与战备公路的修建421

三、修建湘黔铁路422

第五节 纠“左”努力及其反复424

一、批林整风与批林批孔运动424

二、农业学大寨运动与农业生产427

三、国民经济曲折发展432

第六节 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与“文化大革命”的结束434

一、整顿与反整顿的较量434

二、悼念毛泽东活动435

三、江青集团被粉碎436

四、“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437

五、“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443

第十二章 揭批“四人帮”与拨乱反正447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及其帮派势力447

一、揭批“四人帮”447

二、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450

第二节 初步的拨乱反正452

一、思想理论和实际工作中的拨乱反正452

二、恢复各级民族工作机构458

三、恢复国家机关和群众团体正常活动458

第三节 学习毛选与整顿党组织461

一、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461

二、开展整党整风,加强党组织建设462

第四节 继续开展工业学大庆和普及大寨县运动464

一、工业学大庆464

二、普及大寨县运动466

第五节 走向历史的伟大转折469

一、经济文化建设的恢复发展和新成就469

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472

三、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4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