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贵阳师范学院政教系政治经济学组翻印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
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3
批判反动的“唯生产力论”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11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11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战16
批判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20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大作用22
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的作用22
批判修正主义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反动谬论25
第四节 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28
第二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3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的建立37
没收官僚资本企业37
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41
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过程中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建立51
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农业唯一的道路51
农业合作化的步骤和阶级路线56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党内两条路线的斗争62
个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6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67
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67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产生及其性质77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81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巩固和发展84
第三章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的内部关系90
第一节 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关系91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内部关系104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管理110
第四章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内部关系123
第一节 农村人民公社产生的必然性及其特点124
农村人民公社产生的客观必然性124
农村人民公社的特点128
农村人民公社在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中产生、巩固和发展129
第二节 农村人民公社的所有制关系132
以生产队为基本所有制的三级集体所有制132
集体农民的个体所有制136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内部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137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经济的发展道路142
第五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4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1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实现手段15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内容162
第六章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165
第一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必然性165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169
马克思主义再生产原理是揭示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理论基础169
两大部类比例内含的主要比例关系172
总产品价值分配比例内含的主要比例关系174
生产力合理布局176
第三节 国民经济的计划工作和综合平衡179
客观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计划工作179
综合平衡是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基本方法183
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基本原则185
第四节 批判修正主义的“经济自由化”188
第七章 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192
第一节 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必须坚持政治和经济的辩证统一193
第二节 多快好省地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必须坚持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196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辩证统一201
第四节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在斗争中形成和发展209
第八章 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216
第一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216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基础216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工业是主导225
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23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工业化238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238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242
第三节 农业现代化247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247
我国农业机械化的道路253
第九章 社会主义翩度下的社会劳动。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的规律25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性质258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阶级性质258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是直接的社会劳动26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劳动协作263
社会主义劳动协作的性质和特点263
社会主义劳动纪律26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269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性质269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意义和作用271
第四节 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的规律274
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的客观必然性274
社会主义制度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277
劳动生产率不断增长的意义280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28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285
社会主义社会保留商品生产的客观必然性285
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的特点292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商品生产的意义2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296
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本质296
我国的人民币301
第三节 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作用305
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程度和形式305
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流通的作用307
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的作用309
价格政策311
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作用问题上的两条路线斗争313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节约和经济核算316
第一节 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316
社会主义制度下厉行节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316
坚持贯彻社会主义的节约原则32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核算323
经济核算是社会主义国家有计划地管理企业的一种方法323
经济核算是社会主义经济范畴328
第三节 批判苏修的“完全经济核算制”原则330
第十二章 生产资料的计划分配和社会主义商业33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流通334
生产和流通的辩证关系334
社会主义流通的两种形式——国家计划分配和商品交换336
第二节 国营企业生产资料的计划分配337
生产资料的计划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证之一337
生产资料的分配体制341
生产资料计划分配的步骤34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业345
社会主义商业的性质345
社会主义商业的作用347
正确处理农商之间、工商之间等方面的关系352
商品流通的渠道358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361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国民收入36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基本特证36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产品和国民收入370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370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迅速增长的客观必然性372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37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使用。积累和消费379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379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内部的比例关系383
批判“国富’民穷”的反动谬论385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预算和银行信贷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387
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387
社会主义国家预算是实现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国民收入的工具388
社会主义银行信贷是有计划地动员和再分配货币资金的形式391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资料的分配395
第一节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395
个人消费资料的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一个组成部分395
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必然性397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性质和作用399
“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政治挂帅,正确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405
第二节 按劳分配的形式408
国家所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形式408
集体所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形式414
第三节 批判物质刺激和绝对平均主义417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42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427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性质和特点427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43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援助438
我国对外经济援助的原则438
我国对外经济援助的目的440
第三节 斥苏修的“国际分工论”445
结束语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