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音韵音学史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音韵音学史上
  • 张世禄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3MB
  • 文件页数:2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音韵音学史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上册1

——文字标音的相对的效用32

——中国语的特性和演成的由来32

——中国文字具有五千年的历史32

——中国『表意文字』对于研究音韵的障碍32

——中国文字的演化受语言性质的影响32

——拼音字母的种类32

——世界文字的种类32

中国语文的性质对于音韵学的影响32

第一节 中国语的演进和文字的性质32

第二章 古代文字上表音的方法32

第二节 『形声』『假借』和音义的关系42

中国文字由『衍形』趋向『衍音』42

——借字表音的方法的盛行42

——甲骨金石刻文上『假借』的例42

——『形声』亦由借字表音而起42

——形声假借所以适应中国语言的性质42

——中国文字上无拼音的方法42

——汉字非纯为标音之用42

——借字表音兼以表义42

——形声『声旁』常具有意义42

——『声训』的体例和发生的原因56

——训诂上主要方法以字音为枢纽56

——汉代声训的盛行56

——声训和研究古音及注音方法的关系56

周汉时代未有音韵学专书56

第一节 『声训』的渊源和体例56

第三章 周汉间的训诂和注音56

——『譬况假借』即形声假借的表音方法56

第二节 『读若』和音义的关系70

『直音』发生的时代70

——『读若』兼以表明假借70

——说文『读若』与传注『读如』并无分别70

——『读与某同』与『读若某同』无别70

——『读若用本字』的例70

——『声读同字』的例70

——读若和直音的缺点70

——关于汉人辨别音读的解释83

——释名非『反切』的始祖83

——读若直音下补助的说明83

第三节 周汉间人的辨音83

——先秦时的审音83

——音读上绝对的和相对的分别83

『审音』发生的由来83

——二合音和反切的形式96

——双字代表一语的由来96

——『二合音』发生的原因96

——双字音和单字音间的关系96

——『重言叠字』和『双声叠韵连语』的发生96

——『双声』『叠韵』的原理和反切的起源96

——『反切』『四声』和中国语本质的关系96

中国语词转变和分化的现象96

第一节 『二合音』和『双声』『叠韵』的原理96

第四章 『反切』和『四声』的起源96

——双声叠韵在中国语上演化的现象96

——反切注音受有直音的影响113

——『韵书』的起源113

——孙炎切语为后来所引用113

——鱼山制契的传说113

——字音的分析和梵文字母的关系113

——音读的演变和反切的兴起113

——『音义』一类书的产生113

——反切非起于孙炎113

——『双反』的例和六朝时的通行反语113

——『反切』的名义113

——『正反』和『倒反』113

——『声』『韵』倒置的现象113

——『反切语』的研究113

——『声母字』和『韵母字』113

反切发生在读若直音盛行的时代113

第二节 字音的分析和『反切』的起源113

——四声名称成立在齐梁以前138

——审音文士和佛教文化的关系138

——齐梁时的声律论138

——中国收尾辅音演化的情形138

——『八病』的意义138

——『声』『韵』『调』三种元素分别的开始138

——五音名称的沿用138

——古时认字调分别非纯为『音调』变化的关系138

——『平仄』的分别和『清浊』『轻重』等的意义138

——『五音』的意义和『四声』并不相同138

——『韵书』初起以字调类别字音138

『字调』分别在中国语上的重要138

第三节 『字调』的区别和『四声』名称的由来138

——四声的分别受有转读佛经的影响138

——六朝韵书的锋出167

——六朝诸家和陆法言切韵的关系167

——六朝诸家分部的大概167

——韵书上侧重分析韵部的趋势167

——六朝诸家『各有乖互』的原因167

——审音和作文的两种目的167

——李登声类和吕静韵集167

——声类韵集对于往后韵书上的影响167

——作韵集者不止一人167

『音义』一类书的流行和韵书的发生167

第一节 魏晋六朝的『韵书』和诸家的『分部』167

第五章 魏晋隋唐间的韵书167

第二节 陆法言『切韵』和唐代『韵书』的派别1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