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播种品德 收获命运 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播种品德 收获命运 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理论与实践
  • 陈延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0420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播种品德 收获命运 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华民族21世纪上半叶的两大任务与未成年公民道德品质塑造1

一 中华民族本世纪上半叶的两大历史任务1

二 历史重任与新一代公民的品德塑造4

(一)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为完成两大历史重任提供精神动力和道义支持5

(二)新一代公民的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两大历史任务的实现11

三 培养和提升未成年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战略方针12

四 当前未成年公民道德素质现状的分析与思考17

(一)未成年公民群体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7

(二)当前我国未成年公民道德现状样本:徐州市调查与统计数据19

(三)当前我国未成年公民道德现状之二:全国相关调查与统计数据28

五 几点简要结论30

第二章 未成年公民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立论基础32

一 道德接受与道德内化理论32

二 道德品质结构理论35

三 道德发生认知理论38

四 道德行为作用理论42

第三章 未成年公民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内容和指标44

一 建构“两纲八目”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德目规范体系的依据44

(一)古为今用,承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44

(二)面向现实,立足公民最基本品德要求47

(三)为我所用,融合人类道德文明48

(四)言约义丰,易为未成年人所记循51

二 “两纲八目”规范体系的二级德目及其概括提炼51

(一)“两纲八目”规范体系的二级德目52

(二)概括提炼二级德目具体养成指标的基本原则52

三 “两纲八目”德目规范体系的结构与内涵阐释55

(一)忠、孝“两纲”55

(二)仁、义、礼、勤、俭、信、和、耻“八目”57

四 未成年公民各阶段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具体德目指标体系66

(一)婴幼儿(0—3岁)阶段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德目指标66

(二)幼儿园(3—6岁)阶段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德目指标74

(三)小学阶段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德目指标95

(四)初中阶段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德目指标114

(五)高中阶段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德目指标123

第四章 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基本规律和遵循的基本原则132

一 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基本规律132

(一)主客体互动律133

(二)诸阶段递升律134

(三)导引与规范的契合律136

(四)个体养成和群体养成的渗透律138

(五)他律和自律的并进律140

(六)渐进与突变的交替律140

二 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142

(一)小处小事入手原则142

(二)可操作原则143

(三)以身立教原则144

(四)蒙以养正原则145

(五)主体性原则145

(六)良性互动原则146

(七)循序渐进原则146

(八)协调一致原则147

第五章 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途径与可操作方法149

一 “三位一体”: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基本途径149

(一)家庭养成:陶铸未成年公民道德素质的基础工程149

(二)学校教育:未成年公民道德素质生成链条的关键环节153

(三)社会濡染: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大课堂157

二 教化与实践的统一: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动态路径161

三 未成年公民道德素质养成的操作方法研究164

(一)养成训练: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着力点165

(二)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其他14种实用方法175

第六章 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作用机制207

一 良性互动机制207

(一)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需要“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207

(二)未成年公民德育良性互动的内涵与作用机制208

(三)实施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中良性互动机制的若干问题213

(四)“三位一体”良性互动推进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若干可操作性范例215

二 内化与养成的相互作用机制220

(一)道德内化与道德养成的关系220

(二)道德内化和道德养成的相互作用机制221

(三)利用内化与养成相互作用机制促进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224

三 评价激励机制225

四 调控机制227

(一)内在调控:良心感和荣辱感227

(二)外在调控:法制约束与习俗陶冶228

五 保障机制231

(一)组织领导保障231

(二)制度措施保障233

(三)活动场所保障234

第七章 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优良环境的营造235

一 营造和优化社会德育环境是未成年人道德养成的重要工程235

二 构成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社会德育环境要素236

(一)社会风尚陶冶236

(二)媒体环境濡染237

(三)法治环境影响238

(四)舆论氛围扬抑238

(五)人际环境示范239

三 媒体环境对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重要作用及其治理和优化240

(一)媒体环境在未成年公民道德素质养成中的重要地位240

(二)现实生活中媒体不良信息环境及对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的消极影响242

(三)营造促进未成年公民良好道德素质养成的优良媒体环境245

四 营造和优化未成年公民道德养成环境需着力抓好的几项工作249

第八章 未成年公民道德品质测评的具体操作方法253

一 道德品质测评的理论依据及实用方法253

(一)道德品质测评的理论依据254

(二)未成年人道德品质测评的若干实用方法259

二 未成年人道德品质量化评价的数学模型270

(一)外在道德规范位能数学模型271

(二)道德认识测度数学模型273

(三)道德行为测度数学模型286

(四)内在道德规范位能的数学模型304

(五)道德位能的数学模型建构307

(六)道德品质测度的数学模型310

三 未成年人道德品质量化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317

(一)确定道德品质的评价对象318

(二)确定道德品质的评价目标318

(三)确定道德规范的价值量318

(四)检测被评价对象的道德认知321

(五)检测被评价对象的道德行为333

(六)计算每位学生的道德品质测度335

四 中小学生道德品质量化测评示例336

(一)小学生“义”德品质测评示例336

(二)初中生“和”德品质测评示例341

(三)高中生“义”德品质测评示例347

附录 《未成年公民基本道德素质养成训练活动方案设计》(部分)353

后记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