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超越法律现实主义 转型中国刑事司法的程序逻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胡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1189735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超越法律现实主义 转型中国刑事司法的程序逻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思考的起点1
一、重温经典:《法律的道路》1
二、法律与道德的边界2
三、法律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裁判思维的冲突5
四、法律现实主义对研究方法的影响7
五、现实主义视野下的当代法学理论9
六、小结10
第一章 法律现实主义进路与转型社会刑事司法12
一、法律现实主义与新法律现实主义12
二、法律现实主义对于现代刑事司法的意义19
三、中国语境下的现实主义刑事司法25
四、现实主义刑事司法进路的局限36
五、小结37
第二章 司法公信力的理性解释与建构39
一、个案中的理性:影响司法公信力的要素40
二、影响司法公信力的核心要素:基于问卷调查的比较47
三、公众的理性选择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53
四、初步结论:形塑司法与公众之间的良性关系57
第三章 审判中心、庭审实质化与刑事司法改革59
一、两种刑事诉讼构造:侦查中心主义与审判中心主义59
二、审判中心主义的经验分析:基于庭审实录与裁判文书61
三、审判中心主义缺失语境下的中国刑事司法68
四、走向审判中心主义的渐进式刑事司法改革路径72
五、小结77
第四章 司法竞技、法律诊所与现实主义法学教育78
一、以耶鲁法学院的崛起为例78
二、司法竞技、法律人专业化与法律职业的非道德性80
三、法律诊所:从学徒式、实践型到现实主义路径86
四、法律现实主义视野下的现代法学教育89
五、小结91
第五章 刑事和解的理念基础与模式比较93
一、提出问题93
二、刑事和解在中西方的两种代表性模式及其核心理念94
三、刑事和解背后的价值抉择97
四、差异与共通99
五、小结102
第六章 刑事司法引入ADR的理念、困境与模式104
一、提出问题104
二、刑事司法引入ADR及其理念基础105
三、ADR在刑事司法中的特点与体系110
四、刑事司法本身的抗体及其应对113
五、三大核心模式及其走向115
六、小结121
第七章 刑事司法中的媒体因素及其规制123
一、提出问题123
二、实证解读:以十起典型案件为例124
三、背后的价值博弈128
四、形式与限制:比较法层面之考察131
五、启示:理性对待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138
第八章 法官裁判思维中的法律形式主义与法律现实主义144
一、提出问题144
二、法律形式主义与法律现实主义裁判思维的理论界分145
三、疑难案件中我国法官裁判思维的冲突148
四、方法探索:我国法官裁判思维的路径选择154
五、小结156
第九章 认罪态度对法官判决影响的实证分析158
一、提出问题158
二、关于认罪态度问题的现行规定159
三、认罪态度相关案例的实证分析161
四、认罪态度、裁判心理与错案165
五、限制裁量权与认罪态度的认定167
六、小结169
第十章 鉴定人出庭与专家辅助人角色定位171
一、提出问题171
二、鉴定人出庭、对质权与专家辅助人的引入172
三、关于鉴定人出庭和专家辅助人的经验分析176
四、徘徊于鉴定人、辩护人、证人和专家辅助人之间186
五、以鉴定人出庭与专家辅助人的引入为契机推动审判方式改革188
六、小结194
第十一章 现代侦查权的扩张与规制196
一、我国侦查制度的新发展196
二、侦查权的适度扩张与合法化197
三、侦查权的依法规制与正当化203
四、变革与应对207
第十二章 刑事政策视野下的刑讯问题209
一、提出问题209
二、刑事政策的导向与刑讯210
三、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刑事政策:刑讯的深层诱因214
四、价值博弈与刑事政策的调整:以遏制刑讯为中心216
五、小结219
第十三章 反恐措施与刑事诉讼中的价值抉择220
一、反恐措施入侵刑事诉讼领域的价值基础221
二、审前程序中的反恐措施及其对人权保障的影响224
三、审判程序中的反恐措施及其对人权保障的影响229
四、程序正义的勃兴及其深层理论基础231
五、对我国刑事诉讼理念更新与立法完善之启示239
第十四章 两岸刑事诉讼法的走向与模式选择242
一、提出问题242
二、基于理念转变的模式转型243
三、关于证据制度247
四、关于审前程序252
五、关于审判程序256
六、小结257
结语:从理性选择到德性认同260
一、现实主义刑事司法及其体现260
二、理性选择及对其之诘问:现实主义刑事司法的人性基础262
三、德性认同:对理性选择的限制264
四、刑事司法的实践面向:从理性选择到德性认同267
五、思考的结点与未来展望268
附录1 法学研究方法论与刑事诉讼的现代化270
一、反思的缘起270
二、法学研究方法论与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272
三、研究的逻辑起点277
四、研究的认识论基础282
五、研究的学术认知立场285
六、小结288
附录2 刑事诉讼实证研究方法的展开290
一、提出问题290
二、实证方法在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兴起的必然性293
三、实证研究的逻辑起点:从假设到假说299
四、实证分析的工具:数理统计方法的引入303
五、实证研究的步骤:以维拉研究所的方法为例306
六、小结309
附录3 统计方法在刑事司法实证研究中的运用311
一、引言311
二、寻求法学研究与统计分析的对话312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314
四、相关分析320
五、回归分析322
六、方差分析327
七、小结330
参考文献332
后 记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