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学技能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学技能
  • 陈旭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8355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427页
  • 主题词:教学法-师范大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学技能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师为什么一定要具备课堂教学技能?3

第一节 课堂教学技能3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技能?3

二、教师为什么一定要具备相应的课堂教学技能?4

三、教师必备的课堂教学技能有哪些?6

第二节 课堂教学技能的学习特点11

一、综合性11

二、操作性11

三、实践性12

四、情境性12

五、默会性12

第三节 教学技能与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13

一、教学知识是教学技能形成的基础和前提13

二、教学技能是教学能力形成的基础之一13

三、教学观念是教学技能的内核和依据,决定一切教学行为的价值选择13

四、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的创造性表现14

第二章 有的放矢的备课21

第一节 备课的价值、类型与程序21

一、教师为什么一定要备课?21

二、备课的层次与类型22

三、怎样备好一堂课?28

第二节 备课中的几个要素的处理31

一、三维目标的细化与整合31

二、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33

三、如何处理备课中的预设与上课中的生成?37

第三节 教案的撰写与评价标准40

一、教案撰写的要求40

二、教案的一般格式41

三、教案的评价标准45

第三章 引人入境的导入53

第一节 走近课堂导入:新视野下课堂导入的功能与价值53

一、导入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53

二、导入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开端53

三、导入是促进学生意义建构的桥梁54

四、导入,不仅仅是一种技能54

第二节 认识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内涵与发展55

一、何谓“课堂导入”?55

二、课堂导入的模式演变56

三、课堂导入的基本理论依据57

第三节 反省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现状60

一、课堂导入的现状60

二、传统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63

第四节 新视野下课堂导入的基本思路与实施要点65

一、课堂导入的基本思路65

二、课堂导入的组织和实施要点68

第五节 课堂导入的实施策略71

一、教师主导型的导入策略71

二、师生共同行动的导入策略79

三、学生积极行动的导入策略86

第四章 多元的课堂学习方式97

第一节 课堂学习方式概述97

一、学习方式的内涵与特征97

二、课堂学习方式的分类与发展98

第二节 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100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与特点101

二、自主学习方式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102

三、自主学习方式的应用策略103

第三节 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104

一、合作式学习的内涵与特点104

二、合作学习方式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105

三、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策略106

第四节 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107

一、探究学习的内涵与特点108

二、探究学习方式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109

三、探究学习方式的应用策略109

第五节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方式变革111

一、翻转课堂学习111

二、混合式学习112

三、泛在学习112

第五章 展现教师魅力的讲授119

第一节“是非”话讲授119

一、何谓“讲授”119

二、教学不能没有讲授120

三、讲授不是万能的122

四、为讲授“正名”123

第二节 形式多样的讲授126

一、讲述126

二、讲解127

三、讲读128

四、讲演129

第三节 有所讲,有所不讲130

一、避免两种极端倾向130

二、何时讲,何时不讲131

三、讲应侧重哪些内容133

第四节 讲亦有道,讲就要讲好135

一、熟练把握教材,透彻理解教学内容135

二、明确目的,理清思路136

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36

四、重视学习者的已有经验137

五、掌控讲授时间,及时反馈137

六、学会举例138

七、学会打比方139

八、学会强调140

九、学会使用连接词和过渡句140

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140

第六章 启迪智慧的提问147

第一节 认识提问:作用、内涵与基本特征147

一、提问的作用147

二、提问的内涵148

三、提问的基本特征150

第二节 提问的进展:类型与模式151

一、提问的类型151

二、提问的模式152

第三节 反审提问:现状与问题156

一、教师提问的认知水平低156

二、教师提问的等待时间过短157

三、教师提问中存在大量的IRE提问模式158

四、教师提问程式化,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关注158

五、教师是课堂提问的权威,教师把握着提问的主动权159

第四节 为理解而提问:有效提问的目的与特征160

一、什么是有效提问160

二、有效提问的目的及特征161

第五节 学会提问: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164

一、认识提问的重要性,精心准备提问内容164

二、转变角色理念,营造平等尊重的课堂文化164

三、让提问成为启迪思维的“台阶”167

四、问题切合学生实际生活,做到三位一体的统一170

五、问题需具有明确的指向性171

六、通过等待时间激励学生思考172

七、有效把握提问的契机174

第七章 事半功倍的学习策略185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185

一、学习策略的界定185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186

三、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区别188

第二节 认知策略189

一、复述策略189

二、精细加工策略193

三、组织策略196

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198

一、元认知策略198

二、资源管理策略200

第四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202

一、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203

二、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204

三、学习策略训练的步骤206

第八章 声形并茂的语言213

第一节 教学语言:师生沟通的桥梁213

一、教学语言的含义213

二、教学语言的意义214

第二节 教学口语:声如玑珠落玉盘215

一、教学口语的特点215

二、教学口语的基础216

三、教学口语的要求217

第三节 教学体态语:此时无声胜有声223

一、体态语的含义与类型223

二、教学体态语的功能224

三、教学体态语的基本要求227

四、教学体态语的运用技巧229

第九章 画龙点睛的板书241

第一节 板书的含义与功能241

一、板书的含义及内容241

二、板书的功能242

第二节 板书设计的原则、类型与书写245

一、板书设计原则245

二、板书的类型248

三、板书的书写252

第三节 板书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技能提升253

一、教师板书常见问题253

二、板书设计的技能253

三、板书设计的方法255

第十章 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管理261

第一节 内涵与外延:课堂教学管理的概念辨析261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261

二、课堂教学管理的外延266

第二节 传统与现代:课堂教学管理观念的转变270

一、传统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270

二、现代课堂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272

第三节 和谐与高效:现代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274

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策略274

二、促进和谐沟通的策略275

三、创设有归属感的课堂环境的策略277

四、提高教学效率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278

第十一章 立竿见影的反馈与评价286

第一节 教学信息的交流与传递:教学反馈的含义和特征286

一、教学反馈的含义286

二、教学反馈的特征286

第二节 信息交流的清晰指向:教学反馈的分类290

一、教师反馈、同伴反馈和自我反馈290

二、学生集体反馈和学生个人反馈290

三、形成性反馈和终结性反馈291

四、证实性反馈和指导性反馈291

五、口头反馈、书面反馈和计算机反馈291

六、即时反馈和延时反馈292

第三节 教学效果提升的手段:教学反馈的途径与方法292

一、教学前反馈292

二、观察反馈293

三、提问反馈294

四、学习指导反馈296

五、学生参与反馈296

六、课堂作业反馈296

七、其他方式296

第四节 教与学行为的判断:教学评价的含义与功能297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297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298

三、教学评价的功能299

第五节 教学效果的检验:教学评价的方法300

一、测验300

二、课堂观察301

三、档案袋评价302

第十二章 兴趣盎然的作业309

第一节 作业及其功能309

一、作业的内涵309

二、作业的功能310

第二节 作业的类型312

一、书面作业313

二、口头作业313

三、多媒体化作业314

四、实践型作业314

第三节 作业的设计、批改与讲评316

一、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316

二、作业批改、讲评应注意的问题320

第十三章 余味无穷的结课330

第一节 画龙点睛的结课类型330

一、重视知识归纳的结课331

二、重视技能训练的结课332

三、重视生活实用的结课333

四、重视理性追求的结课334

五、重视个性成长的结课335

第二节 恰到好处的结课方式及择用要求336

一、结课基本方式和而不同336

二、结课方式择用要求344

第三节 结课的“病态”表现346

一、“时间把控不准”的结课现象346

二、“首尾照顾不周”的结课现象347

三、“陈旧无趣泛滥”的结课现象347

第十四章 成就专家的教学反思353

第一节 心灵的对话:教学反思的涵义353

一、反思的内涵353

二、教学反思的内涵354

第二节 专业成长的启迪:教学反思的特征356

一、实践性356

二、批判性357

三、主体性358

四、过程性359

五、研究性359

第三节 专业视角的审视:教学反思的分类360

一、范梅南等人关于反思水平的划分361

二、斯巴克斯-兰格等人对教学反思水平的划分362

三、哈顿和史密斯反思水平的划分362

四、维灵腾和奥斯汀(B.WeIlington&P.Austin)教学反思水平划分363

第四节 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教学反思的形式363

一、教学日志364

二、教学叙事367

三、教学案例371

四、教后记373

第十五章 小型变奏的说课、听课与评课379

第一节 说课379

一、说课及其类型与价值379

二、说课的基本内容381

三、说课的注意事项386

第二节 听课387

一、听课及其意义387

二、听课的基本要求388

三、听课的注意事项389

第三节 评课390

一、评课及其功能390

二、评课的内容与视角391

三、评课的注意事项392

参考文献397

关键术语表399

后记4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