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0290751.jpg)
- 劳承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0034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5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自然资源-资源开发-关系-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关系的历史演进1
一、对自然资源的原始利用阶段1
二、产业革命与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阶段2
三、现代工业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阶段4
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论6
一、资源优势论7
二、资源诅咒论10
第三节 科技进步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15
一、科技进步使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更加复杂15
二、科技进步有利于降低资源开发的边际生产成本16
三、自然资源开发的机会成本上升17
第四节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8
一、资源环境问题的产生18
二、资源有限论20
三、悲观学派与乐观学派的论战21
四、关于自然资源的“世纪之赌”23
五、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4
第二章 资源评价与资源核算27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述27
一、自然资源的内涵27
二、自然资源的外延30
三、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33
第二节 资源的自然评价37
一、资源评价类型38
二、自然资源数量评价39
三、自然资源质量评价41
四、自然资源分布评价44
五、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评价47
第三节 资源的经济评价51
一、资源价值评估51
二、费用效益分析方法54
第四节 自然资源核算体系56
一、GDP与绿色GDP核算体系57
二、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58
三、资源核算的技术难点与案例58
第三章 资源型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61
第一节 资源型产业类型与形成基础61
一、资源型产业61
二、自然资源质量对资源型产业效益的影响63
三、自然资源类型对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64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富集与资源产业集群66
一、石油资源分布与石油产业68
二、天然气资源与天然气产业71
三、煤炭资源分布与煤炭产业73
第三节 资源型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76
一、国外的资源型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76
二、内蒙古“鄂尔多斯模式”77
三、攀枝花:从钢铁之城到钒钛之都80
第四节 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83
一、资源环境的约束83
二、市场波动风险84
三、产业规模与市场竞争的矛盾84
四、资源枯竭风险85
五、资源收益分配不合理85
第四章 自然资源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87
第一节 自然资源开发的利益主体87
一、中央政府87
二、资源开发(输出)区地方政府89
三、资源输入区地方政府90
四、资源开发地移民、社区居民91
五、资源开发企业、企业投资者(股东)92
六、全体公民92
第二节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益分配现状92
一、国际通行的自然资源税费制度93
二、我国自然资源税费制度现状97
三、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机制存在的问题99
第三节 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利益分配机制108
一、资源地人民与自然资源的关系108
二、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税费制度111
三、改革相关税收的征管和分享政策114
四、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115
五、逐步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117
六、实施生态补偿制度118
第五章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119
第一节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理论基础120
一、资源价值理论120
二、资源租理论122
三、外部性理论124
四、资源产权理论125
五、边际机会成本理论126
第二节 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126
一、国外的矿产资源权利金制度126
二、我国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127
三、小结138
第三节 水能资源有偿使用的税费制度框架设计139
一、我国水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缺失139
二、建立水能资源价款征收制141
三、水能资源税设计:累进税率制142
第六章 重大资源开发项目的区域经济影响评价145
第一节 重大开发建设项目的基本特征145
第二节 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理论146
一、区域经济理论147
二、产业关联理论与投入产出模型147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149
第三节 重大资源开发项目区域经济影响评价原则150
一、宏观性原则150
二、系统性原则150
三、综合性原则151
四、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151
第四节 区域经济影响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152
一、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152
二、对区域经济结构和布局的影响154
三、财政税收贡献及分享政策154
四、社会影响评价155
五、资源环境影响评价156
第五节 官地水电站建设的区域经济影响评价案例157
一、官地水电站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长远目标的关系157
二、官地水电站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162
三、官地水电站对地方财政税收的贡献167
四、官地水电站建设对扩大就业的直接和间接效果169
五、官地水电站建设对库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171
六、官地水电站的资源环境效益174
七、对提高当地人口素质、促进文化交流和教育发展的作用176
第七章 资源调配的区域影响:南水北调及其西线工程案例179
第一节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及进展概述179
一、东线规划与治污工程179
二、中线规划与系列重点工程180
三、西线规划与主要问题181
四、南水北调工程实施进展183
第二节 国外的大规模跨流域调水工程185
第三节 西线工程对四川经济社会的影响187
一、世界之最困难重重187
二、对四川生态环境的影响189
三、对工程地质、调水量问题的担忧191
四、经济补偿问题194
五、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196
六、工程决策机制问题196
第四节 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途径197
一、重视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197
二、调水不如节水199
三、北方空中水资源开发201
第八章 资源开发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西南水电案例203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204
第二节“三江”水电资源优势与开发规模206
一、雅砻江:21个梯级总装机容量3000万千瓦208
二、大渡河:“3库22级”总装机容量2340万千瓦209
三、金沙江:川滇界河5级开发209
四、“十一五”期间四川大中型水电站建设分布格局210
五、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及在川重大项目投资规模测算213
第三节 水能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215
一、水电能源基地建设期间的投资拉动贡献215
二、水电站建成运营后对地方经济的贡献216
第四节 水能资源开发的税收贡献与利益分配219
一、水电资源开发企业涉及的主要税种及征收管理219
二、水电开发过程中及电站运行后对地方财政税收的贡献220
三、水电开发税收分配政策有关问题与建议221
第五节 水电开发与库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案例解析227
一、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关系:大渡河长河坝电站案例227
二、对库区农业和农民增收的影响:大渡河泸定电站案例228
三、移民安置的新矛盾及政策建议:雅砻江两河口电站案例231
四、与地方优势能矿资源开发的关系:大渡河双江口电站案例235
第六节 水能资源开发对当地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和对策238
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238
二、移民搬迁方案要遵循“寺庙与信教群众不分离”原则239
三、高度重视宗教设施的淹没影响和重建方案240
四、合理评估、补偿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损失241
第七节 水电开发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对策241
一、减少煤炭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242
二、造成大量林木资源的淹没损失和毁坏244
三、对河段水质和生物资源的局部负面影响244
四、水电工程环境保护主要措施245
第八节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247
一、本章研究结论247
二、政策建议248
参考文献251
后记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