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佛性与般若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佛性与般若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0285258.jpg)
- 牟宗三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ISBN:978754633029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49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92页
- 主题词:佛教哲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佛性与般若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序1
第一部 纲领3
第一章 《大智度论》与《大般若经》3
第一节 《大般若经》之性格以及其中之法数5
第二节 三智义16
第三节 十八空义34
第四节 实相,如,法性,实际47
第五节 般若具足一切法55
第二章 《中论》之观法与八不69
第三章 龙树之辩破数与时97
第一节 关于数目之辩破101
第二节 关于时间之辩破111
甲、不相应行法111
乙、龙树之辩破128
第四章 《大涅槃经》之佛性义141
引言143
第一节 《涅槃经》中关于佛性义之种种说151
第二节 《涅槃经》之“三德秘密藏”173
第三节 《涅槃经》之“空不空”与“不空空”182
第四节 《涅槃经》之定与不定原则:一切众生皆可成佛186
第五节 三因佛性之遍局问题192
第二部 前后期唯识学以及《起信论》与华严宗第一章 《地论》与地论师209
第二章 《摄论》与摄论师227
第一节 “界”字之异解229
第二节 出世清净种之所依止以及其所因而生237
第三节 本性住种与世亲的《佛性论》中之理性佛性249
附录一 《究竟一乘宝性论》263
附录二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266
第三章 真谛言阿摩罗识273
第一节 真谛之译《决定藏论》275
第二节 真谛所译之《转识论》279
第三节 真谛所译之《三无性论》283
第四节 真谛之《十八空论》293
第四章 《摄论》与《成唯识论》309
第一节 《摄论》之“义识”与其所似现的“相识”与“见识”之关系:一种七现311
第二节 《辩中边颂》之本识之变现似尘、根、我、了:一种七现316
第三节 《解深密经》之一“本现”与六“转现”以及《世亲唯识三十颂》之“八识现行”319
第四节 赖耶体中的种子与识之不一不异325
第五节 简滥与抉择332
第五章 《楞伽经》与《起信论》341
第一节 《楞伽经》“如来藏藏识”一词之意义343
第二节 《起信论》之“一心开二门”356
第六章 《起信论》与华严宗379
第一节 《华严经》之大旨381
第二节 真如心之“不变随缘随缘不变”392
第三节 还灭后海印三昧中之“法界缘起”407
Ⅰ 缘起因门六义409
Ⅱ 即、入、摄,以及一中多、多中一,一即多、多即一412
Ⅲ 十玄缘起无碍法414
Ⅳ 六相圆融义422
Ⅴ 杜顺之法界观427
第四节 “别教一乘圆教”与“同教一乘圆教”437
下册455
第三部 天台宗之性具圆教455
第一分 圆教义理之系统的陈述455
第一章 天台宗之判教455
第一节 《法华经》之性格457
第二节 原初之洞见475
第三节 五时八教492
第四节 七种二谛之差异以及其层层升进515
第二章 从无住本立一切法535
第一节 《维摩诘经》玄义、玄疏论“无住本”537
第二节 《金光明经玄义》论“无住本”557
第三节 《法华经文句》论“无住本”572
第四节 《摩诃止观》论“一念三千”586
第三章 《十不二门指要钞》之精简603
第一节 知礼之精简“一念”605
第二节 色心不二门619
第三节 修性不二门646
第四节 因果不二门664
第五节 染净不二门674
第六节 智者观音玄义之言“性德善”与“性德恶”687
第七节 附论荆溪《金刚鈚》“无情有性”义708
第四章 智者大师之“位居五品”719
第一节 “安禅而化,位居五品”721
第二节 《法华玄义》正解“圆教五品位”729
第三节 《法华玄义》正解“圆教十信位”738
第四节 《法华玄义》正解“圆教十住位”750
第五节 《法华玄义》正解“圆教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诸位”758
第六节 《法华玄义》明诸圆位之伏断765
第七节 《法华玄义》明诸圆位之功用以及通诸教言粗妙770
第八节 智者“位居五品兼通六根清净位”之的义与实义774
八之一 依何标准而言界内三界、界外三界?778
八之二 界内之见、思、无知如何规定?782
八之三 界外之见、思、无知如何规定?784
八之四 界内外之无知所无之知是何种意义之知?破后所有之知是何种意义之知?790
八之五 界外之见、思、无知如何能尽破而至于佛?801
八之六 通论智者“位居五品兼通六根清净位”之的义与实义802
第二分 天台宗之故事811
第一章 法登论天台宗之宗眼兼判禅宗811
第一节 论天台宗之宗眼813
第二节 判摄禅宗822
第二章 天台宗之文献847
附论 关于《大乘止观法门》851
第三章 天台宗之衰微与中兴865
附录一 知礼:《别理随缘二十问》875
附录二 知礼:《天台教与起信论融会章》882
第四章 天台宗之分为山家与山外885
附录一 知礼:《释〈请观音疏〉中消伏三用》895
附录二 知礼:《对〈阐义钞〉辨三用一十九问》898
第五章 辨后山外之净觉905
一、究竟蛣蜣907
二、二鸟双游:生身即尊特916
三、辨净觉《三千书》之斥四明925
附录 分别说与非分别说935
一、《诸法无行经》之两译与《观察诸法行经》935
二、《观察诸法行经》之性格936
三、《诸法无行经》之性格939
四、诤法与无诤法:综述诸大小乘教法不同之关节以及最后的圆教947